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跕蹀
身上佩带的饰物。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火石帒》:“ 睿宗 朝,制武官五品已上,带七事跕蹀。注云:佩刀、刀子、磨石、契苾、真噦、厥针筒、火石帒。”参阅旧唐书·舆服志
《漢語大詞典》:赤麻
(1).红色麻丝。古代符节上的装饰物。新唐书·车服志:“大将出,赐旌以顓赏,节以顓杀。旌以絳帛五丈,粉画虎,有铜龙一,首缠緋幡,紫縑为袋,油囊为表。节,悬画木盘三,相去数寸,隅垂赤麻,餘与旌同。”
(2).荨麻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茎高二三尺,往往数茎丛生,叶有柄,对生,茎及叶柄带赤色。生于山野间。茎皮纤维可制绳。
《漢語大詞典》:貔环(貔環)
古代宫廷侍卫刀上环形饰物的一种。隋书·礼仪志七:“ 后周 警卫之制……左右宗侍,陪左右前侍之后,夜则卫於寝庭之中,皆服金涂甲,左执豹环,右执貔环长刀,并金涂饰,十二人,兼执师子彤楯,列於左右骑侍之外。”
《國語辭典》:披秉  拼音:pī bǐng
扮演古代官员和地位较高之神仙的服饰。头戴冠,腰配饰物,而手执笏板。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五。披秉歌诀》:「天子郊祀与祭太庙日,百官陪位者皆法服。凡披秉须依歌诀次第,则免颠倒之失。歌曰:『袜履中单带先,裙袍蔽膝绶绅连;方心曲领蓝腰带,玉佩了当冠笏全。』」
《漢語大詞典》:十八子儿(十八子兒)
旧时身边佩带的一种饰物。用十八颗圆珠串成,珠子的质料不一,大多用香木或香料制成。如:他挂着伽蓝香的十八子儿,摇着一把 潮州 扇儿。
《國語辭典》:什件儿(什件兒)  拼音:shí jiàn ér
1.箱匮、车辆、刀剑等所附具加固作用的各种金属装饰品。
2.鸡、鸭等鸟类的肠胃。如:「炒什件儿」。
《漢語大詞典》:蜃贝(蜃貝)
贝壳的一种,可作饰物。周书·异域传上·稽胡:“ 稽胡 一曰 步落稽 ,盖 匈奴 别种, 刘元海 五部之苗裔也……其丈夫衣服及死亡殯葬,与中夏略同。妇人则多贯蜃贝以为耳及颈饰。”
分類:贝壳饰物
《漢語大詞典》:珂珬
贝壳之属。古代用作贵重饰物。文选·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致远流离与珂珬。” 刘逵 注:“珬,老鵰化西海为珬,已裁割若马勒者,谓之珂,珬者珂之本璞也。” 李周翰 注:“流离、珂珬皆宝名。”魏书·阳固传:“採 钟山 之玉瑛兮,收 珠泽 珂珬。”
《漢語大詞典》:结毦(結毦)
亦作“ 结氂 ”。 用羽毛编织饰物。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羽 飞 乃止”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备 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 备 者, 备 因手自结之。 亮 乃进曰:‘明将军当復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 备 知 亮 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后用为借做小事以韬晦忘忧之典。 宋 秦观 《送李端叔从辟中山》:“著书如结氂,聊以忘忧耳。”
《漢語大詞典》:旄旒
古代旗帜下边悬垂的饰物。周礼·春官·司常“全羽为旞,析羽为旌” 唐 贾公彦 疏:“或解以为旞旌之下亦有旄旒,而用絳帛也。”
《漢語大詞典》:鸾缨(鸞纓)
鸾羽状的饰物。用彩丝制成。 明 何景明 《严治篇》:“故先王之制,阶陛堂殿,以异其等;旂斿鸞缨,以繁其饰。”
分類:饰物彩丝
《漢語大詞典》:墓衣
遮盖坟墓顶端的一种饰物。 宋 陶谷 清异录·丧葬:“葬处士封谓之魂楼,凡两品:一如平顶炊饼,一如倒合水桶。上作铜锣形,亦有更用一重甎甃者,或刻鏤物象,名墓衣。”
《國語辭典》:面饰(面飾)  拼音:miàn shì
妇人脸上的妆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八。黥》:「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点迹。」
《漢語大詞典》:缡帨
(1).褵和帨。古代女子出嫁时的佩巾之类饰物。 明 唐顺之 《封孺人庄氏墓志铭》:“﹝孺人﹞既病甚,则念其二女未有所归,又以为女纵得所归,而己且旦暮死,不能终其奩具褵帨之事,以为鬱鬱。”
(2).借指女子的爱情。 明 陈子龙 《许氏之鹤》:“是故褵帨之贞,锋刃不能变也;鷇卵之信,寒暑不能夺也。”
《漢語大詞典》:镂子推(鏤子推)
雕刻成 介子推 形象的装饰物。 唐 时应寒食节令用。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寒食则有假花,鸡毬,鏤子推,蒸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