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凤盉(鳳盉)
古代酒器。因铸有凤形饰物,故名。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凤盉:“ 唐 碑文:‘瓦釜之於黄钟,饕鼎之於凤盉。’(凤盉)器名。见《博古图》。”按,重修宣和博古图卷十九有“ 汉 凤盉”图。
《漢語大詞典》:凤皇爵(鳳皇爵)
指凤凰形的装饰物。爵,通“ 雀 ”。后汉书·舆服志下:“簪以瑇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
《国语辞典》:耳坠子(耳坠子)  拼音:ěr zhuì zi
耳朵上的饰物。也作「耳环」。
分类:耳朵饰物
《國語辭典》:耳朵眼儿(耳朵眼兒)  拼音:ěr duo yǎn ér
1.耳孔。
2.妇女刺透耳垂以戴耳环的孔。也称为「耳洞」。
《國語辭典》:黄货(黃貨)  拼音:huáng huò
黄金。《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不要说别的,嫁我的时候,单单黄货,就值上三、四千哩!」
《漢語大詞典》:活的儿(活的兒)
古代插在巾帽上的一种饰物。 清 王夫之 《杂物赞》:“活的儿:以乌金纸剪为蛺蝶,朱粉点染,以小铜丝缠缀针上,旁施柏叶。迎春元日,冶游者插之巾帽。 宋 柳永 词所谓‘闹蛾儿’也。或亦谓之‘闹嚷嚷’。”
分類:帽上饰物
《漢語大詞典》:不蕤
无緌。谓无穗状饰物。蕤,通“ 緌 ”。礼记·杂记上:“大夫卜宅与葬日,有司麻衣,布衰,布带。因丧屨,緇布冠不蕤,占者皮弁。” 孔颖达 疏:“緇布冠不蕤者,以緇布为冠不加緌。” 陈澔 集说:“‘蕤’与‘緌’同。古者緇布冠无緌,后代加緌。”礼记·杂记上:“大白冠,緇布之冠,皆不蕤,委武玄縞而后蕤。” 郑玄 注:“不蕤,质无饰也。”
分類:饰物
《漢語大詞典》:璧翣
古代树在钟鼓横架两角的扇状装饰物。礼记·明堂位:“ 夏后氏 之龙簨虡, 殷 之崇牙, 周 之璧翣。” 郑玄 注:“ 周 又画繒为翣,戴以璧,垂五采羽於其下,树於簨之角上。” 孔颖达 疏:“翣,扇也。言 周 画缯为扇,戴小璧於扇之上。”续文献通考·乐:“ 元 制,建鞞应同一座,通谓之树鼓……又为重斗方盖,并繚以彩繒,四角有竿,各垂璧翣流苏。”亦用为丧葬之饰。即遮护棺柩的掌扇。礼记·明堂位:“ 有虞氏 之绥, 夏后氏 之绸练, 殷 之崇牙, 周 之璧翣。” 郑玄 注:“此旌旗及翣者,皆丧葬之饰。” 孔颖达 疏:“ 周 之璧翣者,谓 周 代以物为翣,翣上戴之以璧,陈之而鄣柩车。”
《國語辭典》:别针(別針)  拼音:bié zhēn
1.一种用来将物品暂时固定或密合的针。也称为「绷针」。
2.别在衣领或胸襟上的装饰品。如:「孔雀形别针,是今年最流行的式样。」
《漢語大詞典》:宾余(賓餘)
栉的别称,古人辫发上的铜制饰物。 汉 贾谊 新书·匈奴:“为间则出绣衣,具带服宾餘,时以赐之。” 俞樾 诸子平议·贾子一:“宾餘,即史记·匈奴传所谓比余也。餘余同声,古字通用。”
《漢語大詞典》:氅毦
一种羽毛饰物。隋书·炀帝纪上:“先是,太府少卿 何稠 、太府丞 云定兴 盛修仪仗,於是课州县送羽毛。百姓求捕之,网罗被水陆,禽兽有堪氅毦之用者,殆无遗类。”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氅毦,羽毛饰也。”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今人大帽上係鶖翎,即氅毦也。”
分類:羽毛饰物
《漢語大詞典》:彩子
用各色绸布或绢纸扎成的彩花、流苏等饰物。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和尚道:‘ 季相公 么?他今日在 五城巷 引行公店隔壁 尤 家招亲,你到那里去寻。’ 鲍廷璽 一直找到 尤 家,见那家门口掛着彩子。”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正门旁门一律挂彩子,厨房搭在后院。”
《漢語大詞典》:草里金(草裏金)
明 代宫人春日插在头上的饰物。又名闹蛾。
《漢語大詞典》:鞍鞴
马鞍和车马上的饰物。《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 子春 ﹞就去买了一匹骏马,一付鞍鞴,又做几件时新衣服。”
《國語辭典》:壁饰(壁飾)  拼音:bì shì
挂在墙壁上的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