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刘郎不识糕
 
糕诗
 
题饧字


《类说》卷五四
《毛诗·郑笺》说吹箫处,注云:「即今卖饧人家物。」六经惟此注中有「饧」字。吾因重阳拟押一「糕」字诗。六经未见有「糕」字,不敢为之。
《刘宾客嘉话录》
宋考功诗云:「马上逢寒食,春光不见饧。」
典故

《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32~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史记》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注》引周处《风土记》曰:「胶牙者,盖以使其牢固不动。」
《漢語大詞典》:胶牙饧(膠牙餳)
用麦芽制成的糖,食之黏齿,故名。旧俗常用作送灶时的供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餳。” 唐 白居易 《岁月家宴戏示弟侄等》诗:“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谢学墉﹞《送灶》云:……莫向 玉皇 言善恶,劝君多食胶牙餳。” 鲁迅 《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