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安置宾头卢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林僧堂中央所安置之像,称为圣僧。每日设食供之。其像有文殊,有憍陈如,有空生,而无一准,但多以宾头卢为圣僧。此自秦之道安为始,正安置形像,由于宋末之法愿法镜等云。释氏要览下曰:「传云:中国僧寺立鬼庙,次立伽蓝神庙,次立宾头卢庙,即今堂中圣僧也。始因道安法师梦一胡僧头白眉长,语安云:可时设食。后十诵律至,慧远方知和尚所梦即宾头卢也。于是立座饭之,寺寺成则。法苑云:圣僧元无形像,至宋泰初末,正胜寺僧法愿、正喜寺僧法镜等,始图形像矣。今堂中圣僧多云憍陈如非也,缘经律不令为立庙故,不赴四天供故。又安法师梦是宾头卢故。」高僧五道安传曰:「安常注诸经,恐不合理。乃誓曰:若所说不甚远理,愿见瑞相。乃梦见梵道人头白眉毛长,语安曰:君所注经殊合道理,我不得入泥洹,住在西域,当相助弘通,可时时设食。后十诵律至,远公乃知和尚所梦宾头卢也。于是立座饭之,处处成则。」
(杂语)禅林僧堂中央所安置之像,称为圣僧。每日设食供之。其像有文殊,有憍陈如,有空生,而无一准,但多以宾头卢为圣僧。此自秦之道安为始,正安置形像,由于宋末之法愿法镜等云。释氏要览下曰:「传云:中国僧寺立鬼庙,次立伽蓝神庙,次立宾头卢庙,即今堂中圣僧也。始因道安法师梦一胡僧头白眉长,语安云:可时设食。后十诵律至,慧远方知和尚所梦即宾头卢也。于是立座饭之,寺寺成则。法苑云:圣僧元无形像,至宋泰初末,正胜寺僧法愿、正喜寺僧法镜等,始图形像矣。今堂中圣僧多云憍陈如非也,缘经律不令为立庙故,不赴四天供故。又安法师梦是宾头卢故。」高僧五道安传曰:「安常注诸经,恐不合理。乃誓曰:若所说不甚远理,愿见瑞相。乃梦见梵道人头白眉毛长,语安曰:君所注经殊合道理,我不得入泥洹,住在西域,当相助弘通,可时时设食。后十诵律至,远公乃知和尚所梦宾头卢也。于是立座饭之,处处成则。」
团食
【佛学大辞典】
(饮食)又曰搏食。皆旧译之称。
(饮食)又曰搏食。皆旧译之称。
维口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邪命食之一。维为四维。谓比丘学种种之方相咒术卜占等而为生活也。
【三藏法数】
维即四维也。谓学种种咒术,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是名维口食也。
(术语)四邪命食之一。维为四维。谓比丘学种种之方相咒术卜占等而为生活也。
【三藏法数】
维即四维也。谓学种种咒术,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是名维口食也。
燄口施食仪
【佛学大辞典】
(经名)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之略称。
(经名)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之略称。
饿鬼食子
【佛学大辞典】
(传说)百缘经五说昔有一夫人,见其妾有妊大嫉妒,窃与毒使之堕胎。从命终为饿鬼。一日一夜,生五百子,随生随食。俱舍论八曰:「饿鬼母白目连云:我夜生五子,随生皆自食。昼生五亦然,虽尽而无饱。」
(传说)百缘经五说昔有一夫人,见其妾有妊大嫉妒,窃与毒使之堕胎。从命终为饿鬼。一日一夜,生五百子,随生随食。俱舍论八曰:「饿鬼母白目连云:我夜生五子,随生皆自食。昼生五亦然,虽尽而无饱。」
斋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过午时不食,谓午前中之食也。斋非就食体而云。就食时而云也。持比丘戒沙弥戒者勿论,持在家八斋戒者之食法也。故僧家之食及法会之施食,总名为斋。但俗以为精进而禁肉类,是大乘戒之别意,非关于斋之本义。
(术语)过午时不食,谓午前中之食也。斋非就食体而云。就食时而云也。持比丘戒沙弥戒者勿论,持在家八斋戒者之食法也。故僧家之食及法会之施食,总名为斋。但俗以为精进而禁肉类,是大乘戒之别意,非关于斋之本义。
禅悦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食之一。以禅定闲寂之乐养心身者。法华经弟子授记品曰:「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心地观经五曰:「唯有法喜禅悦食,乃是圣贤所食者。」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二食)
【三藏法数】
谓以禅法资其心神,而得禅定之乐,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是名禅悦食。
【三藏法数】
谓修出世行人,由得定力,自资长养慧命,道品圆明,心常喜乐,是为禅悦食。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以禅法资其心神,而得禅定之乐,即能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故名禅悦食。
(术语)二食之一。以禅定闲寂之乐养心身者。法华经弟子授记品曰:「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心地观经五曰:「唯有法喜禅悦食,乃是圣贤所食者。」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二食)
【三藏法数】
谓以禅法资其心神,而得禅定之乐,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是名禅悦食。
【三藏法数】
谓修出世行人,由得定力,自资长养慧命,道品圆明,心常喜乐,是为禅悦食。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以禅法资其心神,而得禅定之乐,即能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故名禅悦食。
二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法喜食,闻法欢喜,因而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身也。二、禅悦食,入于禅定得安静之悦乐,因而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也。见法华文句八。【又】一、正命食,出家之人,常以乞食自资色身,清净延命,故曰正命食。二、邪命食,依四邪或五邪之法而活命,故曰邪命食。
【佛学常见辞汇】
1。正命食和邪命食。正命食是比丘按照佛制,以乞食来资养色身,清净延命;邪命食是比丘不依佛制,以四邪或五邪之法来求取活命。2。法喜食和禅悦食。法喜食是听了佛法,心中欢喜,善根增长,资养慧命;禅悦食是修禅得定,心身怡悦,安乐自在。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一、法喜食〕,谓闻法欢喜,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是名法喜食。
〔二、禅悦食〕,谓以禅法资其心神,而得禅定之乐,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是名禅悦食。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正命食〕,谓出家之人,常乞食自资色身,清净活命,是名正命食。
〔二、邪命食〕,谓出家之人,不依正命而食,则有五种:一为利养故,现奇特相;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三卜相吉凶,为人说法;四高声现威,令人畏敬;五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是名邪命食。
(名数)一、法喜食,闻法欢喜,因而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身也。二、禅悦食,入于禅定得安静之悦乐,因而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也。见法华文句八。【又】一、正命食,出家之人,常以乞食自资色身,清净延命,故曰正命食。二、邪命食,依四邪或五邪之法而活命,故曰邪命食。
【佛学常见辞汇】
1。正命食和邪命食。正命食是比丘按照佛制,以乞食来资养色身,清净延命;邪命食是比丘不依佛制,以四邪或五邪之法来求取活命。2。法喜食和禅悦食。法喜食是听了佛法,心中欢喜,善根增长,资养慧命;禅悦食是修禅得定,心身怡悦,安乐自在。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一、法喜食〕,谓闻法欢喜,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是名法喜食。
〔二、禅悦食〕,谓以禅法资其心神,而得禅定之乐,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是名禅悦食。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正命食〕,谓出家之人,常乞食自资色身,清净活命,是名正命食。
〔二、邪命食〕,谓出家之人,不依正命而食,则有五种:一为利养故,现奇特相;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三卜相吉凶,为人说法;四高声现威,令人畏敬;五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是名邪命食。
虫食木
【佛学大辞典】
(譬喻)涅槃经二曰:「如虫食木有成字者,此虫不知是字非字,智人见之终不唱言是虫解字,亦不惊怪。大王当知旧医亦尔,不别诸病悉与乳药,如彼虫道偶成于字。」止观一曰:「若但闻名口说,如虫食木偶得成字,是虫不知是字非字,既不通达,宁是菩提。」
(譬喻)涅槃经二曰:「如虫食木有成字者,此虫不知是字非字,智人见之终不唱言是虫解字,亦不惊怪。大王当知旧医亦尔,不别诸病悉与乳药,如彼虫道偶成于字。」止观一曰:「若但闻名口说,如虫食木偶得成字,是虫不知是字非字,既不通达,宁是菩提。」
秽食
【佛学大辞典】
(杂语)贫人所食不净之食物也。大日经疏三曰:「如贫里秽食,不可置于宝器。」
(杂语)贫人所食不净之食物也。大日经疏三曰:「如贫里秽食,不可置于宝器。」
断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原为外法,一为忍苦。一为自己断食,施与于他。以为功德之法。显教称之为自饿外道。以为无义之法而戒之。佛本行集经曰:「若因断食当得大福者,其野兽等应得大福。」然密教修秘法者,一为表至诚,一为停便利之不净,有断食之法。苏婆呼经曰:「念诵人起首求悉地者,应具八戒。或二三日亦须断食,然后作成就法。(中略)欲令彼等屎尿涕唾鼻秽不出故为遣断食,非为妨道而遣断也。」瞿醯经曰:「换表是外洁,断食是内洁。若内外净洁,所得果报微妙第一。」不动使者法曰:「一日一夜,水亦不饮。」陀罗尼集经十一面法曰:「其咒师一日不食,若不忍饥,唯得食酥。」
(术语)原为外法,一为忍苦。一为自己断食,施与于他。以为功德之法。显教称之为自饿外道。以为无义之法而戒之。佛本行集经曰:「若因断食当得大福者,其野兽等应得大福。」然密教修秘法者,一为表至诚,一为停便利之不净,有断食之法。苏婆呼经曰:「念诵人起首求悉地者,应具八戒。或二三日亦须断食,然后作成就法。(中略)欲令彼等屎尿涕唾鼻秽不出故为遣断食,非为妨道而遣断也。」瞿醯经曰:「换表是外洁,断食是内洁。若内外净洁,所得果报微妙第一。」不动使者法曰:「一日一夜,水亦不饮。」陀罗尼集经十一面法曰:「其咒师一日不食,若不忍饥,唯得食酥。」
药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药石)
(杂语)(参见:药石)
识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四食之一。地狱之众生及无色界之诸天等,皆无段食等之三食,祇以识持体,故名识食。传心法要上曰:「有识食,有智食。四大之身,饥疮为患,随顺给养,不生贪著,谓之智食。恣情取味,忘生分别,唯求适口,不生厌离,谓之识食。」
【佛学常见辞汇】
地狱和无色界的众生全靠识来保持身体,谓之识食,为四食之一。
【三藏法数】
识以执持为义,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第八识即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三藏法数】
识以执持为相。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已上四种,名世间食。第八识即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识云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杂语)四食之一。地狱之众生及无色界之诸天等,皆无段食等之三食,祇以识持体,故名识食。传心法要上曰:「有识食,有智食。四大之身,饥疮为患,随顺给养,不生贪著,谓之智食。恣情取味,忘生分别,唯求适口,不生厌离,谓之识食。」
【佛学常见辞汇】
地狱和无色界的众生全靠识来保持身体,谓之识食,为四食之一。
【三藏法数】
识以执持为义,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第八识即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三藏法数】
识以执持为相。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已上四种,名世间食。第八识即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识云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愿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食之一。圣者以愿力资持身,修万行,故称为食。三藏法数二十四曰:「愿食,谓修圣道之人,以愿持身,不舍万行,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愿食。」
【佛学常见辞汇】
五食之一。(参见:五食)
【三藏法数】
谓修圣道之人,以愿持身,不舍万行,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愿食。
【三藏法数】
愿即誓愿。谓修行之人,发弘誓愿,度脱众生,欲断烦恼而證菩提,以愿持身,常修万行,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故名愿食。
(术语)五食之一。圣者以愿力资持身,修万行,故称为食。三藏法数二十四曰:「愿食,谓修圣道之人,以愿持身,不舍万行,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愿食。」
【佛学常见辞汇】
五食之一。(参见:五食)
【三藏法数】
谓修圣道之人,以愿持身,不舍万行,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愿食。
【三藏法数】
愿即誓愿。谓修行之人,发弘誓愿,度脱众生,欲断烦恼而證菩提,以愿持身,常修万行,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故名愿食。
五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长养出世善根之法食有五种:一、念食,修圣道之人,常持正念,长养一切之善根者。二、法喜食,修圣道之人,爱乐妙法,必生喜悦,以长养慧命者。三、禅悦食,修圣道之人,因得禅定而生心身喜悦,以长养慧命者。四、愿食,修圣道之人,以誓愿持身,以长养一切之善根者。五、解脱食,修圣道之人,解脱惑业之系缚,于法得自在,以长养一切之菩萨善根者。见华严经疏十九。
【佛学常见辞汇】
能够长养出世善根的五种法食,即念食、法喜食,禅悦食、愿食、解脱食。念食就是修道的人常持正念,以长养一切善根;法喜食就是修道的人爱乐妙法,心生喜悦,以长养其慧命;禅悦食就是修道的人因得禅定而心身喜悦,以长养其慧命;愿食就是修道的人以誓愿持身,以长养一切善根;解脱食就是修道的人解脱惑业的系缚,于法得自在,以长养一切之菩萨善根。
(名数)长养出世善根之法食有五种:一、念食,修圣道之人,常持正念,长养一切之善根者。二、法喜食,修圣道之人,爱乐妙法,必生喜悦,以长养慧命者。三、禅悦食,修圣道之人,因得禅定而生心身喜悦,以长养慧命者。四、愿食,修圣道之人,以誓愿持身,以长养一切之善根者。五、解脱食,修圣道之人,解脱惑业之系缚,于法得自在,以长养一切之菩萨善根者。见华严经疏十九。
【佛学常见辞汇】
能够长养出世善根的五种法食,即念食、法喜食,禅悦食、愿食、解脱食。念食就是修道的人常持正念,以长养一切善根;法喜食就是修道的人爱乐妙法,心生喜悦,以长养其慧命;禅悦食就是修道的人因得禅定而心身喜悦,以长养其慧命;愿食就是修道的人以誓愿持身,以长养一切善根;解脱食就是修道的人解脱惑业的系缚,于法得自在,以长养一切之菩萨善根。
触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食之一。触对于六识顺情之境而资益心身者。如观剧而不觉饥。【又】食物之触秽不净者。如触于他人之手及触于他未洗净之器物衣巾等者,或非为受食而触于自己之手者,又有种种之触秽。西方道俗,悉决之为不净而不食也。见行事钞下一之二,寄归传一。
【佛学常见辞汇】
四食之一。
【三藏法数】
触即对也。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见色爱著名食,岂非触食义耶?设非触食,何以观戏剧等,终日不食而不饥也。)
【三藏法数】
触即触对,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又第六识触对可爱之境,而生喜乐,长养诸根,亦名触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见色爱著名食,岂非触食义耶?设触非食,何以观戏剧等,终日不食,而不饥也。)
(术语)四食之一。触对于六识顺情之境而资益心身者。如观剧而不觉饥。【又】食物之触秽不净者。如触于他人之手及触于他未洗净之器物衣巾等者,或非为受食而触于自己之手者,又有种种之触秽。西方道俗,悉决之为不净而不食也。见行事钞下一之二,寄归传一。
【佛学常见辞汇】
四食之一。
【三藏法数】
触即对也。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见色爱著名食,岂非触食义耶?设非触食,何以观戏剧等,终日不食而不饥也。)
【三藏法数】
触即触对,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又第六识触对可爱之境,而生喜乐,长养诸根,亦名触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见色爱著名食,岂非触食义耶?设触非食,何以观戏剧等,终日不食,而不饥也。)
摄食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结界之一。(参见:结界)
(术语)三种结界之一。(参见: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