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腐食性动物(腐食性动物)  拼音:fǔ shí xìng dòng wù
以腐烂尸体为食物的动物,在生态学上,属于清除者。如蛆、秃鹰。
《国语辞典》:虎豹驹有食牛之气(虎豹驹有食牛之气)  拼音:hǔ bào jū yǒu shí niú zhī qì
虎豹之子虽然幼小,却有吃掉牛的气概。比喻少年英才。《太平御览。卷八九一。兽部。虎上》:「尸子曰:『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
《国语辞典》:鸡儿不吃无工之食(鸡儿不吃无工之食)  拼音:jī ér bù chī wú gōng zhī shí
(谚语)比喻人不能无缘无故接受优待或赠与。《西游记》第四七回:「常言道:『鸡儿不吃无工之食。』你我进门,感承盛斋,你还嚷吃不饱哩!怎么就不与人家救些患难?」
《国语辞典》:食不言,寝不语(食不言,寝不语)  拼音:shí bù yán,qǐn bù yǔ
吃饭睡觉时不要多说话。语本《论语。乡党》:「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
分类:吃饭睡觉
《国语辞典》:衣食足而知荣辱(衣食足而知荣辱)  拼音:yī shí zú ér zhī róng rù
生活没有忧虑后,才能讲求礼义廉耻。《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
《国语辞典》:偷食猫儿性不改(偷食猫儿性不改)  拼音:tōu shí māo ér xìng bù gǎi
(谚语)比喻积重难返,本性难移。《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常言道:偷食猫儿性不改。他在外边放荡惯了,看著家中,犹如牢狱一般,那里坐立得住。」也作「偷嘴的猫儿性不改」。
《国语辞典》:宁买不值,不买吃食(宁买不值,不买吃食)  拼音:níng mǎi bù zhí,bù mǎi chī shí
(谚语)宁愿把钱花在买贵一点的东西上,也不要把钱用在吃喝上。比喻劝人花钱要花得值得。如:「妈妈常常告诫我们:『宁买不值,不买吃食』,因为食物消化掉就什么都没有了。」
《国语辞典》: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拼音:rén wèi cái sǐ,niǎo wèi shí wáng
(谚语)人为谋取钱财而不惜生命,就像鸟为了觅食而丧生一样。《官场维新记》第一三回:「俗语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说话,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
《国语辞典》: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拼音:jī bù kě shí,hán bù kě yī
不可吃、不能穿。比喻不实用。《汉书。卷五。景帝纪》:「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
《国语辞典》:食之无味,弃之不甘(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拼音: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bù gān
比喻东西没什么用途,丢弃又觉得可惜。参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条。
《国语辞典》: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拼音: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í
吃起来毫无滋味,丢弃又觉得可惜。语本《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比喻东西没什么用处,又舍不得丢掉。也作「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国语辞典》:食在口头,钱在手头(食在口头,钱在手头)  拼音:shí zài kǒu tóu,qián zài shǒu tóu
(谚语)比喻钱财很容易花光。《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常言『食在口头,钱在手头。』费一分,没一分,坐吃山空。」
《国语辞典》:乌狗吃食,白狗当灾(乌狗吃食,白狗当灾)  拼音:wū gǒu chī shí,bái gǒu dāng zāi
(谚语)比喻某人犯法,却由别人顶罪受罚。《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不过做杨二郎屁股不著,打得些屈棒,毫无头绪。杨二郎正是俗语所云:『从前作事,没兴齐来;乌狗吃食,白狗当灾。』」
《国语辞典》:冷冻调理食品(冷冻调理食品)  拼音:lěng dòng tiáo lǐ shí pǐn
经由选洗、剔除不可食部分及整形等步骤,然后再经调味、成型、加热、冷冻、包装等过程后冻藏,此后只要简单调理或不调理即可食用的食品。如冷冻水饺、鱼丸等。
《国语辞典》:黄州寒食诗卷(黄州寒食诗卷)  拼音:huáng zhōu hán shí shī juàn
宋苏轼的书法作品。苏轼流谪湖北黄州时,适逢寒食节,有感于疾风苦雨而赋诗二首。此书变化之多,堪称独步,气势直奔而下,跌宕豪迈。此作现藏国立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