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斋食之异名。以当日中而食故也。过午则不许食一毫之食。释氏要览上曰:「僧祇律云:时食谓时得食,非时不得食。今言中食,以天中日午时得食,当日午故言中食。」
(术语)斋食之异名。以当日中而食故也。过午则不许食一毫之食。释氏要览上曰:「僧祇律云:时食谓时得食,非时不得食。今言中食,以天中日午时得食,当日午故言中食。」
中后不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午中以后不食也。所谓不过中食戒是。释氏要览上曰:「处处经云:佛言中后不食有五福:一少淫,二少睡,三得一心,四无下风,五身得安乐。」
【佛学常见辞汇】
中午之后不再吃东西。
(术语)谓午中以后不食也。所谓不过中食戒是。释氏要览上曰:「处处经云:佛言中后不食有五福:一少淫,二少睡,三得一心,四无下风,五身得安乐。」
【佛学常见辞汇】
中午之后不再吃东西。
内宿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食物与比丘同处。经一宿者,谓之内宿食。是为不净食之一,比丘不得食之。
【佛学常见辞汇】
与比丘同在一处和经过一宿的食物,为不净食之一,比丘不得取食。
(术语)食物与比丘同处。经一宿者,谓之内宿食。是为不净食之一,比丘不得食之。
【佛学常见辞汇】
与比丘同在一处和经过一宿的食物,为不净食之一,比丘不得取食。
火食
【佛学大辞典】
(修法)谓护摩也。以供物投于火,供养诸尊,是护摩法也。
(修法)谓护摩也。以供物投于火,供养诸尊,是护摩法也。
火食灰
【佛学大辞典】
(杂名)护摩之灰也。
(杂名)护摩之灰也。
四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长养支持身命者名食,食有四种。俱舍论十谓一段食,旧云搏食,以鼻舌分分段段而食者,以香味触之三尘为体。二触食,旧云乐食,触喜乐之事,而长养身者,如观戏剧终日不食,亦不感饥。是以触之心所为体。三思食,旧云念食,于第六意识思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资助诸根者。如人虽饥渴,思至饮食之处,当得饮食而身死,是以第六意识之思为体。四识食,小乘为六识,大乘为八识,八识中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此等心识能支持有情之身命,故名食。增一阿含经四十一曰:「一搏食,二乐食,三念食,四识食。」唯识论四曰:「食有四种:一者段食,二者触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中略)此四能持有情身命,全不坏断,故名食。」
【佛学常见辞汇】
四种长养支持身命的东西。一、段食,即普通物质的食粮;二、触食,即感官与外境的接触;三、识食,即知觉;四、思食,即思想或意志。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有情,不外依食而住。所谓食者,有四种食:段食、触食、思食、识食也。
一、段食 旧作搏食。以鼻嗅,以舌味,或固体或液体等有形段之食也。以香味触之三尘为体。
二、触食 旧作乐食。触喜乐之事,长养生者。如观戏剧,终日不食,不感其饥。是以触之心所为体也。
三、思食 旧作念食。于第六意识,想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资助诸根。如人饥渴,至饮食之处,当得饮食之思,否则必身死,是以第六意识之思为体也。
四、识食 小乘六识,大乘八识。八识中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此等之心识,能支持有情之生命。名曰识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段食〕,段即分段,食有资益之义。谓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故言段食。古译经律皆为搏食,以手团曰搏;后译复言浆饮等不可搏,遂译为段食。
〔二、触食〕,触即对也。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见色爱著名食,岂非触食义耶?设非触食,何以观戏剧等,终日不食而不饥也。)
〔三、思食〕,思即意思,谓第六识思于可爱之境,生希望意,而能润益诸根,如人饥渴,至饮食处,望得饮食,而身不死,故名思食。(第六识即意识也。)
〔四、识食〕,识以执持为义,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第八识即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名数)长养支持身命者名食,食有四种。俱舍论十谓一段食,旧云搏食,以鼻舌分分段段而食者,以香味触之三尘为体。二触食,旧云乐食,触喜乐之事,而长养身者,如观戏剧终日不食,亦不感饥。是以触之心所为体。三思食,旧云念食,于第六意识思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资助诸根者。如人虽饥渴,思至饮食之处,当得饮食而身死,是以第六意识之思为体。四识食,小乘为六识,大乘为八识,八识中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此等心识能支持有情之身命,故名食。增一阿含经四十一曰:「一搏食,二乐食,三念食,四识食。」唯识论四曰:「食有四种:一者段食,二者触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中略)此四能持有情身命,全不坏断,故名食。」
【佛学常见辞汇】
四种长养支持身命的东西。一、段食,即普通物质的食粮;二、触食,即感官与外境的接触;三、识食,即知觉;四、思食,即思想或意志。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有情,不外依食而住。所谓食者,有四种食:段食、触食、思食、识食也。
一、段食 旧作搏食。以鼻嗅,以舌味,或固体或液体等有形段之食也。以香味触之三尘为体。
二、触食 旧作乐食。触喜乐之事,长养生者。如观戏剧,终日不食,不感其饥。是以触之心所为体也。
三、思食 旧作念食。于第六意识,想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资助诸根。如人饥渴,至饮食之处,当得饮食之思,否则必身死,是以第六意识之思为体也。
四、识食 小乘六识,大乘八识。八识中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此等之心识,能支持有情之生命。名曰识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段食〕,段即分段,食有资益之义。谓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故言段食。古译经律皆为搏食,以手团曰搏;后译复言浆饮等不可搏,遂译为段食。
〔二、触食〕,触即对也。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见色爱著名食,岂非触食义耶?设非触食,何以观戏剧等,终日不食而不饥也。)
〔三、思食〕,思即意思,谓第六识思于可爱之境,生希望意,而能润益诸根,如人饥渴,至饮食处,望得饮食,而身不死,故名思食。(第六识即意识也。)
〔四、识食〕,识以执持为义,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第八识即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四食时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天食时,清旦之时。即诸天之食时也。二法食时,午时也,三世诸佛以午时为如法之食时,过午则为非时。三畜生食时,日暮也。是畜生所食之时。四鬼神食时,昏夜也。是鬼神所食之时。见法苑珠林四十二。
【佛学常见辞汇】
一、天食时,即清晨,清晨是诸天的食时;二、佛食时,即午时,午时是三世诸佛如法的食时,过午则非时食;三、畜生食时,即日暮,日暮是畜生的食时;四、鬼神食时,即昏夜,昏夜是鬼神的食时。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天食时〕,天食时者,谓清旦时,即诸天所食之时也。
〔二、法食时〕,法食时者,谓三世诸佛,皆以午时为法食时,过此即非时也。(三世者,过去、未来、现在也。)
〔三、畜生食时〕,畜生食时者,谓日暮时,即是畜生所食之时也。
〔四、鬼神食时〕,鬼神食时者,谓昏夜时,即是鬼神所食之时也。
(名数)一天食时,清旦之时。即诸天之食时也。二法食时,午时也,三世诸佛以午时为如法之食时,过午则为非时。三畜生食时,日暮也。是畜生所食之时。四鬼神食时,昏夜也。是鬼神所食之时。见法苑珠林四十二。
【佛学常见辞汇】
一、天食时,即清晨,清晨是诸天的食时;二、佛食时,即午时,午时是三世诸佛如法的食时,过午则非时食;三、畜生食时,即日暮,日暮是畜生的食时;四、鬼神食时,即昏夜,昏夜是鬼神的食时。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天食时〕,天食时者,谓清旦时,即诸天所食之时也。
〔二、法食时〕,法食时者,谓三世诸佛,皆以午时为法食时,过此即非时也。(三世者,过去、未来、现在也。)
〔三、畜生食时〕,畜生食时者,谓日暮时,即是畜生所食之时也。
〔四、鬼神食时〕,鬼神食时者,谓昏夜时,即是鬼神所食之时也。
四种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食)
(名数)(参见:四食)
四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长养支持身命者名食,食有四种。俱舍论十谓一段食,旧云搏食,以鼻舌分分段段而食者,以香味触之三尘为体。二触食,旧云乐食,触喜乐之事,而长养身者,如观戏剧终日不食,亦不感饥。是以触之心所为体。三思食,旧云念食,于第六意识思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资助诸根者。如人虽饥渴,思至饮食之处,当得饮食而身死,是以第六意识之思为体。四识食,小乘为六识,大乘为八识,八识中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此等心识能支持有情之身命,故名食。增一阿含经四十一曰:「一搏食,二乐食,三念食,四识食。」唯识论四曰:「食有四种:一者段食,二者触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中略)此四能持有情身命,全不坏断,故名食。」
【佛学常见辞汇】
四种长养支持身命的东西。一、段食,即普通物质的食粮;二、触食,即感官与外境的接触;三、识食,即知觉;四、思食,即思想或意志。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有情,不外依食而住。所谓食者,有四种食:段食、触食、思食、识食也。
一、段食 旧作搏食。以鼻嗅,以舌味,或固体或液体等有形段之食也。以香味触之三尘为体。
二、触食 旧作乐食。触喜乐之事,长养生者。如观戏剧,终日不食,不感其饥。是以触之心所为体也。
三、思食 旧作念食。于第六意识,想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资助诸根。如人饥渴,至饮食之处,当得饮食之思,否则必身死,是以第六意识之思为体也。
四、识食 小乘六识,大乘八识。八识中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此等之心识,能支持有情之生命。名曰识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段食〕,段即分段,食有资益之义。谓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故言段食。古译经律皆为搏食,以手团曰搏;后译复言浆饮等不可搏,遂译为段食。
〔二、触食〕,触即对也。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见色爱著名食,岂非触食义耶?设非触食,何以观戏剧等,终日不食而不饥也。)
〔三、思食〕,思即意思,谓第六识思于可爱之境,生希望意,而能润益诸根,如人饥渴,至饮食处,望得饮食,而身不死,故名思食。(第六识即意识也。)
〔四、识食〕,识以执持为义,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第八识即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名数)长养支持身命者名食,食有四种。俱舍论十谓一段食,旧云搏食,以鼻舌分分段段而食者,以香味触之三尘为体。二触食,旧云乐食,触喜乐之事,而长养身者,如观戏剧终日不食,亦不感饥。是以触之心所为体。三思食,旧云念食,于第六意识思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资助诸根者。如人虽饥渴,思至饮食之处,当得饮食而身死,是以第六意识之思为体。四识食,小乘为六识,大乘为八识,八识中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此等心识能支持有情之身命,故名食。增一阿含经四十一曰:「一搏食,二乐食,三念食,四识食。」唯识论四曰:「食有四种:一者段食,二者触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中略)此四能持有情身命,全不坏断,故名食。」
【佛学常见辞汇】
四种长养支持身命的东西。一、段食,即普通物质的食粮;二、触食,即感官与外境的接触;三、识食,即知觉;四、思食,即思想或意志。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有情,不外依食而住。所谓食者,有四种食:段食、触食、思食、识食也。
一、段食 旧作搏食。以鼻嗅,以舌味,或固体或液体等有形段之食也。以香味触之三尘为体。
二、触食 旧作乐食。触喜乐之事,长养生者。如观戏剧,终日不食,不感其饥。是以触之心所为体也。
三、思食 旧作念食。于第六意识,想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资助诸根。如人饥渴,至饮食之处,当得饮食之思,否则必身死,是以第六意识之思为体也。
四、识食 小乘六识,大乘八识。八识中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此等之心识,能支持有情之生命。名曰识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段食〕,段即分段,食有资益之义。谓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故言段食。古译经律皆为搏食,以手团曰搏;后译复言浆饮等不可搏,遂译为段食。
〔二、触食〕,触即对也。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见色爱著名食,岂非触食义耶?设非触食,何以观戏剧等,终日不食而不饥也。)
〔三、思食〕,思即意思,谓第六识思于可爱之境,生希望意,而能润益诸根,如人饥渴,至饮食处,望得饮食,而身不死,故名思食。(第六识即意识也。)
〔四、识食〕,识以执持为义,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第八识即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四种邪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四种邪命同。(参见:邪命)
(名数)与四种邪命同。(参见:邪命)
邪命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不以乞食如法自活,作不如法之事而生活,谓为邪命。此有四种:一下口食,谓种植田园和合汤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二仰口食,谓以仰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之术数学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三方口食,谓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以自活命也。四维口食,维为四维,谓学种种之咒术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见智度论三。
【佛学常见辞汇】
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术语)比丘不以乞食如法自活,作不如法之事而生活,谓为邪命。此有四种:一下口食,谓种植田园和合汤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二仰口食,谓以仰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之术数学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三方口食,谓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以自活命也。四维口食,维为四维,谓学种种之咒术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见智度论三。
【佛学常见辞汇】
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四维口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邪命之一。(参见:邪命)
(术语)四邪命之一。(参见:邪命)
邪命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不以乞食如法自活,作不如法之事而生活,谓为邪命。此有四种:一下口食,谓种植田园和合汤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二仰口食,谓以仰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之术数学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三方口食,谓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以自活命也。四维口食,维为四维,谓学种种之咒术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见智度论三。
【佛学常见辞汇】
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术语)比丘不以乞食如法自活,作不如法之事而生活,谓为邪命。此有四种:一下口食,谓种植田园和合汤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二仰口食,谓以仰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之术数学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三方口食,谓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以自活命也。四维口食,维为四维,谓学种种之咒术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见智度论三。
【佛学常见辞汇】
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正命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食之一。
【三藏法数】
谓出家之人,常乞食自资色身,清净活命,是名正命食。
(术语)二食之一。
【三藏法数】
谓出家之人,常乞食自资色身,清净活命,是名正命食。
正食
【佛学大辞典】
(杂语)旧作蒲阇尼。译云正食。新作蒲善尼。译云啖食。有五种。见半者蒲膳尼条。
(杂语)旧作蒲阇尼。译云正食。新作蒲善尼。译云啖食。有五种。见半者蒲膳尼条。
布萨食
【佛学大辞典】
(杂名)斋日之净食也。羯磨疏四上曰:「布萨食者亦是净斋之食耳。」
(杂名)斋日之净食也。羯磨疏四上曰:「布萨食者亦是净斋之食耳。」
出世五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上述之九种中,后五种为增长资益出世之善根者,故称出世之五食。见华严大疏十九。
(术语)(参见: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上述之九种中,后五种为增长资益出世之善根者,故称出世之五食。见华严大疏十九。
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阿贺罗A^ha%ra,总谓增益身心者。俱舍论十曰:「毗婆沙说,食于二时能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时能除饥渴,二消化已资根及大。」分(参见:二食条,四食),五种净食条。馀见以下附录。
(术语)梵语阿贺罗A^ha%ra,总谓增益身心者。俱舍论十曰:「毗婆沙说,食于二时能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时能除饥渴,二消化已资根及大。」分(参见:二食条,四食),五种净食条。馀见以下附录。
肉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食鸟兽鱼介之肉也。佛初于小乘教许食三种之净肉,后于大乘教,禁食一切肉,恐害菩萨之大悲心也。见涅槃经四,智度论四十九及八十八。
(术语)食鸟兽鱼介之肉也。佛初于小乘教许食三种之净肉,后于大乘教,禁食一切肉,恐害菩萨之大悲心也。见涅槃经四,智度论四十九及八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