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指染
 
摇食指
 
占食指
 
动纸
  
食指无占处
 
食指腥
 
染指尝鼎
 
染指尝鼋
 
食指尧
 
指动先知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一〈宣公·传四年〉~368~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國語辭典》:食指  拼音:shí zhǐ
1.第二个手指头。也称为「二拇指」、「二指」。
2.比喻家中人口。《聊斋志异。卷一。王成》:「一家十馀食指,无冻馁忧,是何宝如之!」
《漢語大詞典》:食指动(食指動)
预兆将有口福。语出《左传。宣公四年》:“ 楚 人献黿於 郑灵公 。 公子宋 与 子家 将见。 子公 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 ,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黿,相视而笑。公问之, 子家 以告。及食大夫黿,召 子公 而弗与也。 子公 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 宋 朱松 《答保安江师送米》诗:“朝来食指动,忽接送米书。”
分類:预兆有口
《漢語大詞典》:食指动(食指動)
预兆将有口福。语出《左传。宣公四年》:“ 楚 人献黿於 郑灵公 。 公子宋 与 子家 将见。 子公 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 ,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黿,相视而笑。公问之, 子家 以告。及食大夫黿,召 子公 而弗与也。 子公 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 宋 朱松 《答保安江师送米》诗:“朝来食指动,忽接送米书。”
分類:预兆有口
《国语辞典》:食指大动(食指大动)  拼音:shí zhǐ dà dòng
春秋时楚人献大鳖给郑灵公,此时郑国大夫子家与子公将入朝觐见,子公忽然食指动,遂告诉子家说:「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典出《左传。宣公四年》。后用以指将有美味的东西可以吃,或面对美食而食欲大开。如:「面对各种佳肴,令人不觉食指大动。」
《国语辞典》:食指浩繁  拼音:shí zhǐ hào fán
家中赖以抚养的人口众多。如:「他每天忙进忙出,只因一家老小食指浩繁,不得不如此。」
《國語辭典》:虎口  拼音:hǔ kǒu
1.比喻危险的境地。《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文明小史》第一二回:「诸君此言差矣!教士某君,救我等于虎口之中。」
2.大拇指与食指相连的部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原来恽老亨用力过猛,他当著盛怒之下,巴不得这一下就要结果了他的儿子。咸水妹抢过来双手往上一接,震伤了虎口。」
《国语辞典》:一折  拼音:yī zhé
1.全价的十分之一。
2.拇指与食指伸直两端的距离。《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张荩双手承受,看时是一只合色鞋儿。将指头量摸,刚刚一折。」也作「一榨」。
3.戏剧的一节段,元人曲本以一宫调的曲一套为「一折」。《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将廷秀推入戏房中,把纱帽员领穿起,就顶王十朋祭江这一折。」
《國語辭典》:戟手  拼音:jǐ shǒu
伸出手指指著对方骂。唐。皇甫枚《飞烟传》:「其夕,梦飞烟戟手而詈曰:『士有百行,君得全乎?』」也作「戟指」。
《漢語大詞典》:命关(命關)
中医名词。中医分食指为三节,从连掌部一节起依次为风关、气关、命关。凡小儿指上脉纹透达第三节,表示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故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四诊总括》:“风关病轻气关重,命关若见病多难。”原注:“指之三节,初节曰风关,次节曰气关,三节曰命关。”
《国语辞典》:一叉(一叉)  拼音:yī zhǎ
将拇指与食指伸张,以表长度,其距离称为「一叉」。也作「一榨」、「一折」。
《國語辭典》:戟指  拼音:jǐ zhǐ
伸出手指指著对方骂。明。李东阳〈奕说〉:「其胜者施施然,若辟土地而朝秦楚;不胜则赪面戟指,无所不至。」也作「戟手」。
《國語辭典》:戟手  拼音:jǐ shǒu
伸出手指指著对方骂。唐。皇甫枚《飞烟传》:「其夕,梦飞烟戟手而詈曰:『士有百行,君得全乎?』」也作「戟指」。
《漢語大詞典》:一扼
谓拇指与食指合成一圈的大小。朱子语类卷八五:“ 尧卿 问絰带之制。曰:首絰大一搤,只是拇指与第二指一围。”
《國語辭典》:栗爆  拼音:lì bào
握拳或屈指,用突出的中指节敲打头的动作。元。无名氏《黄花峪》第四折:「我去你秃头上直打五十个栗爆!」也作「栗暴」。
《国语辞典》:脉诊(脉诊)  拼音:mài zhěn
脉象诊察的方法。检查者以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指端切触被检查者桡动脉的寸口部位,探查经脉的变化。也作「把脉」。
《国语辞典》:半窄  拼音:bàn zhǎi
将拇指与食指张开,其距离的一半称作「半窄」。北方人常用以比喻短小之物。《金瓶梅》第五二回:「缠脚换刚三寸,恰半窄,大红平底睡鞋儿。」
《漢語大詞典》:尝鼋(嘗黿)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楚 人献黿於 郑灵公 。 公子宋 与 子家 将见。 子公 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 ,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黿,相视而笑。公问之, 子家 以告。及食大夫黿,召 子公 而弗与也。 子公 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后或以“尝黿”比喻只了解局部。 宋 陆游 《读老子》诗:“《道德》五千言,巍巍众妙门。管窥那见豹,指染仅尝黿。”
分類:了解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