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8,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配餐
餪女
羌煮
晋食
饺饵
酱物
口条
酷累
鱼卷
余馂
鱼菽之祭
鱼松
玉尖面
芋郎君
油茶面
《漢語大詞典》:配餐
根据人体需要按比例搭配制成的具有多种营养成分的各种食品,如合装在一起的面包片、香肠、火腿等。例如:方便配餐。
《國語辭典》:餪女  拼音:nuǎn nǚ
宋代婚俗。女儿出嫁三天,娘家馈送食物问候。也作「暖女」。
《漢語大詞典》:羌煮
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食品,后传入内地。太平御览卷八五九引 晋 干宝 搜神记:“羌煮貊炙,戎翟之食也;自 太始 以来,中国尚之。”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羹臛法:“羌煮法:好鹿头,纯煮令熟,著水中,洗治;作臠如两指大。猪肉琢作臛,下葱白,长二寸一虎口。细琢薑及橘皮各半合,椒少许。下苦酒、盐、豉适口。”
《漢語大詞典》:晋食(晉食)
进献食品。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四:“‘尊宜’连文彝铭中屡见……当是晋食之意。”
《漢語大詞典》:饺饵(餃餌)
食品名。饺子;馄饨。正字通·食部:“饺……今俗饺饵,屑米麪和飴为之,乾溼大小不一。水饺饵即 段成式 食品‘汤中牢丸’。或谓之粉角。北人读角如矫,因呼饺饵。譌为‘饺儿’。”参阅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馄饨
《漢語大詞典》:酱物(醬物)
各类肉酱食品。周礼·天官·内饔:“﹝内饔﹞选百羞酱物珍物以俟馈。” 贾公彦 疏:“酱物者,即酱用百二十罋。”
《國語辭典》:口条(口條)  拼音:kǒu tiáo
制成食品的猪舌或牛舌。
分類:食品
《漢語大詞典》:酷累
菜和面搅拌在一起,用锅蒸熟的一种食品。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三折:“ 后兴 ,同知相公叫我牢里问事去,着你娘做些酷累来。”
《漢語大詞典》:鱼卷(魚卷)
以鱼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卷状食品。 徐珂 《清稗类钞·饮食·鱼卷》:“大鱼和酒蒸熟,去骨拆碎,加酒酱,以豆腐皮包之,成长条,切段,以葱、椒或甜麪酱蘸食,曰鱼卷。”
分類:原料食品
《漢語大詞典》:余馂(餘餕)
(1).吃剩馀的食品。 宋 王令 《寄满执中子权》诗:“贪丰不辞多,爱美忘餘餕。”
(2).比喻前人用过的陈词滥调。 宋 苏轼 《祭蔡景繁文》:“子之为文,秀整明润。工於造语,耻就餘餕。”
《漢語大詞典》:鱼菽之祭(魚菽之祭)
以鱼、豆为祭品的祭事。鱼、豆是常用食品,表明祭品的菲薄。《公羊传·哀公六年》:“ 陈乞 曰:‘ 常 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 何休 注:“ 齐 俗,妇人首祭事。言鱼豆者,示薄陋无所有。”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 清 龚自珍 《农宗》:“宅不什一,则不足以容鱼菽之祭,不足以容舂揄。”亦作“ 鱼菽之奠 ”。 明 杨慎 《祭毛以正文》:“同乡友生 杨慎 谨以薄陋鱼菽之奠,致祭于亡友乡进士 毛君 以正 之灵。”
分類:祭品食品
《國語辭典》:鱼松(魚鬆)  拼音:yú sōng
将鱼肉加工制成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如:「旗鱼松」。
《漢語大詞典》:玉尖面(玉尖麪)
宋 代宫中的一种面食品。 宋 陶谷 清异录·玉尖面:“ 赵宗儒 在翰林时,闻中使言,今日早饌玉尖麪,用消熊栈鹿为内馅,上甚嗜之。问其形製,盖人閒出尖馒头也。”
《漢語大詞典》:芋郎君
抟芋酥作人形的食品。 唐 冯贽 云仙杂记·上元影灯:“ 洛阳 人家,上元以影灯多者为上,其相胜之辞曰:‘千影万影。’又各家造芋郎君,食之宜男女。”亦简称“芋郎”。 宋 李昴英 《瑞鹤仙·甲辰灯夕》词:“且茧占先探,芋郎戏巧,又卜 紫姑 灯下。” 宋 《齐天乐·簿厅壁灯》词:“茧帖争先,芋郎卜巧,细説 成都 旧话。”
分類:人形食品
《漢語大詞典》:油茶面(油茶麵)
一种食品。面粉内搀牛骨髓或牛油炒熟,加糖、芝麻等物制成。吃时用滚水冲成糊状,叫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