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世风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八风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八风。
(名数)八风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八风。
八风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八法。世有八法。为世间之所爱憎。能扇动人心,故名八风。一利、二衰、三毁、四誉、五称、六讥、七苦、八乐也。行宗记一上曰:「智论云:衰利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动物情,名为八风。」法华文句一曰:「佛无食想,久离八风,不为损益。」止观五曰:「止是壁定,八风恶觉不能入。」同辅行曰:「八风只是四违四顺。」思益经一曰:「利衰及毁誉,称讥与苦乐,如此之八法,常率于世间。」寒山子诗曰:「八风吹不动。」案,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不见前排拨名毁,不见前赞美为誉,现前赞美为称见前排拨名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为乐,见要览。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八法,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因此八法常为世人所爱憎,而且又能煽动人心,所以叫做八风。
【三藏法数】
(亦名八法,出佛地经论)
谓此八法,世间所爱、所憎,而能扇动人心,名之为风。苟心所有主,安住正法,不为爱憎之所惑乱,即八风不能动也。
〔一、利〕,利者,利益。谓凡有益于我者,皆名为利。要览云:得可意事曰利。是也。
〔二、衰〕,衰者,减也。谓凡有减损于我者,皆名为衰。要览云:失可意事曰衰。是也。
〔三、毁〕,毁者,毁谤也。谓因恶其人,构合异语,潜地而讪谤之。要览云:阴为毁讪曰毁。是也。
〔四、誉〕,誉即赞誉,谓因喜其人,虽不对面,亦必潜以善言而赞誉之。要览云:阴为赞美曰誉。是也。
〔五、称〕,称即称道,谓因推重其人,凡于众中,必称道其善以美之。要览云:阳为赞美曰称。是也。
〔六、讥〕,讥者,诽也。谓因恶其人,本无其事,妄为实有,对众明说。要览云:阳为诽刺曰讥。是也。
〔七、苦〕,苦即逼迫之义,谓或遇恶缘恶境,身心受其逼迫。要览云:逼恼身心曰苦。是也。
〔八、乐〕,乐即欢悦之意,谓或遇好缘好境,身心皆得欢悦。要览云:适悦身心曰乐。是也。
(名数)又名八法。世有八法。为世间之所爱憎。能扇动人心,故名八风。一利、二衰、三毁、四誉、五称、六讥、七苦、八乐也。行宗记一上曰:「智论云:衰利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动物情,名为八风。」法华文句一曰:「佛无食想,久离八风,不为损益。」止观五曰:「止是壁定,八风恶觉不能入。」同辅行曰:「八风只是四违四顺。」思益经一曰:「利衰及毁誉,称讥与苦乐,如此之八法,常率于世间。」寒山子诗曰:「八风吹不动。」案,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不见前排拨名毁,不见前赞美为誉,现前赞美为称见前排拨名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为乐,见要览。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八法,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因此八法常为世人所爱憎,而且又能煽动人心,所以叫做八风。
【三藏法数】
(亦名八法,出佛地经论)
谓此八法,世间所爱、所憎,而能扇动人心,名之为风。苟心所有主,安住正法,不为爱憎之所惑乱,即八风不能动也。
〔一、利〕,利者,利益。谓凡有益于我者,皆名为利。要览云:得可意事曰利。是也。
〔二、衰〕,衰者,减也。谓凡有减损于我者,皆名为衰。要览云:失可意事曰衰。是也。
〔三、毁〕,毁者,毁谤也。谓因恶其人,构合异语,潜地而讪谤之。要览云:阴为毁讪曰毁。是也。
〔四、誉〕,誉即赞誉,谓因喜其人,虽不对面,亦必潜以善言而赞誉之。要览云:阴为赞美曰誉。是也。
〔五、称〕,称即称道,谓因推重其人,凡于众中,必称道其善以美之。要览云:阳为赞美曰称。是也。
〔六、讥〕,讥者,诽也。谓因恶其人,本无其事,妄为实有,对众明说。要览云:阳为诽刺曰讥。是也。
〔七、苦〕,苦即逼迫之义,谓或遇恶缘恶境,身心受其逼迫。要览云:逼恼身心曰苦。是也。
〔八、乐〕,乐即欢悦之意,谓或遇好缘好境,身心皆得欢悦。要览云:适悦身心曰乐。是也。
八种清风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方四维八方之清风也。观无量寿经曰:「八种清风从光明出。」同传通记曰:「八种清风者,今家无判。天台云:八种清风者,彼处实无时节,若寄此八谓除上下馀四方四维,故云八,亦可以对八卦也。
(名数)四方四维八方之清风也。观无量寿经曰:「八种清风从光明出。」同传通记曰:「八种清风者,今家无判。天台云:八种清风者,彼处实无时节,若寄此八谓除上下馀四方四维,故云八,亦可以对八卦也。
十乘风
【佛学大辞典】
(譬喻)观法之除去迷妄。恰如风之拂尘。故以风喻十乘观法。
(譬喻)观法之除去迷妄。恰如风之拂尘。故以风喻十乘观法。
刀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命欲终时,有风气,解支节如刀,名为刀风,所谓断末魔之苦也。正法念经六十六曰:「见命终时刀风皆动,皮肉筋骨脂髓精血一切解截。」五王经曰:「欲死时刀风解形,无处不痛。」安乐集上曰:「若刀风一至,百苦辏身。」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下曰:「能解支节故喻如刀。」
(术语)人命欲终时,有风气,解支节如刀,名为刀风,所谓断末魔之苦也。正法念经六十六曰:「见命终时刀风皆动,皮肉筋骨脂髓精血一切解截。」五王经曰:「欲死时刀风解形,无处不痛。」安乐集上曰:「若刀风一至,百苦辏身。」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下曰:「能解支节故喻如刀。」
大风灾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三灾之一。劫末起大风破灭至色界第三禅天之灾厄也。(参见:三灾)
(术语)大三灾之一。劫末起大风破灭至色界第三禅天之灾厄也。(参见:三灾)
止风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之略名。
(经名)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之略名。
水风火灾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三灾:一火灾,二水灾,三风灾也。(参见:三灾)
【佛学常见辞汇】
劫末所起的水灾风灾火灾。
(术语)大三灾:一火灾,二水灾,三风灾也。(参见:三灾)
【佛学常见辞汇】
劫末所起的水灾风灾火灾。
本地风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本来面目。形容自己心性本分之禅语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本来面目,是形容自己心性本份的禅语。
(术语)又曰本来面目。形容自己心性本分之禅语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本来面目,是形容自己心性本份的禅语。
死风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风灾譬死也。涅槃经十二曰:「如风灾起,能吹一切悉令散灭,唯除四禅,力不至故。善男子!死风亦尔,悉能吹灭一切诸有,唯除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譬喻)以风灾譬死也。涅槃经十二曰:「如风灾起,能吹一切悉令散灭,唯除四禅,力不至故。善男子!死风亦尔,悉能吹灭一切诸有,唯除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妄风
【佛学大辞典】
(譬喻)妄念鼓动,譬之于风。性灵集八曰:「一念妄风鼓波涛。」
(譬喻)妄念鼓动,譬之于风。性灵集八曰:「一念妄风鼓波涛。」
地水火风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四大。(参见:大)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大)
(术语)是为四大。(参见:大)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大)
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Maha%,摩诃、么贺。自体宽广之义,周遍包含之义,又多之义,胜之义,妙之义,不可思议之义。俱舍论一曰:「体宽广故。」起信论义记上本曰:「包含为义。」法华玄义二曰:「大义有三大多胜。」玄义十曰:「即妙是大,即大是妙也。」止观三曰:「大经云:大名不可思议也。」长水楞严义疏三下曰:「周遍含摄,体无不在,物无不且,非因待小当体受称,故名为大。」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摩诃,华译为大,是自体宽广、周遍包含、多、胜、妙、不可思议等的意思。
【三藏法数】
大即常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三际,横亘十方也。(三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
(术语)梵语Maha%,摩诃、么贺。自体宽广之义,周遍包含之义,又多之义,胜之义,妙之义,不可思议之义。俱舍论一曰:「体宽广故。」起信论义记上本曰:「包含为义。」法华玄义二曰:「大义有三大多胜。」玄义十曰:「即妙是大,即大是妙也。」止观三曰:「大经云:大名不可思议也。」长水楞严义疏三下曰:「周遍含摄,体无不在,物无不且,非因待小当体受称,故名为大。」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摩诃,华译为大,是自体宽广、周遍包含、多、胜、妙、不可思议等的意思。
【三藏法数】
大即常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三际,横亘十方也。(三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
四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所说,地水火风也。此四者广大,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物质),故名四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地水火风也。依俱舍论言,此四大有假实二种,其实者,称为四界或四大界,假者,单云四大。实之四大,一地大,性坚,支持万物。二水大,性湿,收摄万物。三火大,性煖,调熟万物。四风大,性动,生长万物。此四者,以造作一切之色法,故谓之能造四大。其体触处所摄,唯为身根所得。身根触诸色而觉知坚湿煖动也。假之四大,则世间所称之地水火风也,此四大虽其实为地水火风及色声香味触九法之假和合,然其中坚性最增盛者名为地,乃至动性最增盛者名为风。要之实之四大为能造,假之四大属于所造也。若据成实论意,则无实之四大,唯有假之四大,以色香味触之四尘为一切色法之能造。四尘和合,方成四大。故四大唯为假法。要之一切有形有质之物,无非为四大之所造(俱舍),无非为四大之和合(成实),故称之为大也。或以之分为二种,称正报之人身为内之四大,或称为有识之四大,依报之诸色曰外之四大,或云无识之四大。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又曰:「恒作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煖气归于火,动转归于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璎珞经二曰:「四大有二种:一有识,二无识。」最胜王经五曰:「譬如机关由业转,地水火风共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梵Maha%bhu%ta。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
【三藏法数】
(出圆觉经)
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地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经云: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热为性。谓身中煖气,名为火大。若不假风,则不增长。经云:煖气归火。是也。
〔四、风大〕,风以动转为性。谓出入息及身动转,名为风大。此身动作,皆由风转。经云:动转归风。是也。(动转归风者,凡身动转皆属风也。)
(名数)俱舍论所说,地水火风也。此四者广大,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物质),故名四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地水火风也。依俱舍论言,此四大有假实二种,其实者,称为四界或四大界,假者,单云四大。实之四大,一地大,性坚,支持万物。二水大,性湿,收摄万物。三火大,性煖,调熟万物。四风大,性动,生长万物。此四者,以造作一切之色法,故谓之能造四大。其体触处所摄,唯为身根所得。身根触诸色而觉知坚湿煖动也。假之四大,则世间所称之地水火风也,此四大虽其实为地水火风及色声香味触九法之假和合,然其中坚性最增盛者名为地,乃至动性最增盛者名为风。要之实之四大为能造,假之四大属于所造也。若据成实论意,则无实之四大,唯有假之四大,以色香味触之四尘为一切色法之能造。四尘和合,方成四大。故四大唯为假法。要之一切有形有质之物,无非为四大之所造(俱舍),无非为四大之和合(成实),故称之为大也。或以之分为二种,称正报之人身为内之四大,或称为有识之四大,依报之诸色曰外之四大,或云无识之四大。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又曰:「恒作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煖气归于火,动转归于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璎珞经二曰:「四大有二种:一有识,二无识。」最胜王经五曰:「譬如机关由业转,地水火风共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梵Maha%bhu%ta。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
【三藏法数】
(出圆觉经)
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地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经云: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热为性。谓身中煖气,名为火大。若不假风,则不增长。经云:煖气归火。是也。
〔四、风大〕,风以动转为性。谓出入息及身动转,名为风大。此身动作,皆由风转。经云:动转归风。是也。(动转归风者,凡身动转皆属风也。)
地水火风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五大。又云五轮。(参见:五大)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大)
(术语)是为五大。又云五轮。(参见:五大)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大)
五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所说,地水火风空也。数论胜论皆立之。别(参见:五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也。空以无碍为性,以不障为用。胜论于九实中摄之,数论于二十五谛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遍于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于五大。有情则于此加识大。唯识述记一末谓数论言:「五大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谓地水火风空。别有一物名之为空,非空无为色界空等。五唯者,谓声触色味香,有说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佛教中俱舍宗以空立为一种之显色,收之于色境中。密教之空,有青色团形,为胎藏界大日法身之体。成实宗及诸大乘,皆以之为空无之法。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三藏法数】
五大,即地水火风空也。此五种性,遍一切处,故名为大。由极微而生,故云从五唯生五大。
(名数)大日经所说,地水火风空也。数论胜论皆立之。别(参见:五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也。空以无碍为性,以不障为用。胜论于九实中摄之,数论于二十五谛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遍于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于五大。有情则于此加识大。唯识述记一末谓数论言:「五大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谓地水火风空。别有一物名之为空,非空无为色界空等。五唯者,谓声触色味香,有说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佛教中俱舍宗以空立为一种之显色,收之于色境中。密教之空,有青色团形,为胎藏界大日法身之体。成实宗及诸大乘,皆以之为空无之法。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三藏法数】
五大,即地水火风空也。此五种性,遍一切处,故名为大。由极微而生,故云从五唯生五大。
地水火风空五指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之说从小指至拇指如其次第,以配于地水火风空之五大。
(术语)密教之说从小指至拇指如其次第,以配于地水火风空之五大。
地水火风空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六大。(参见:大条附录及六大)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六大)
(术语)是为六大。(参见:大条附录及六大)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六大)
六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三种:一、小乘之说。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因示人空,而分析一有情为六大者。中阿含四十七多界经,所说六界是也。俱舍论一曰:「六界是诸有情生所依。」二、大乘因示法空故说六大。是名遍到空。仁王经上曰:「色受想行识空,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谛十二因缘空。」同天台疏中曰:「六大名遍到空,阿含云:六王诤大,地云我能载,水云能漂润,火云能烧照,风云能生动,空云能容受,识云若无我者色则败坏。五虽大而识为主,故云四大围空识居中也。」菩萨处胎经地神品亦有此说。三、密教因示诸法本不生之实体,故说六大。亦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本来自尔有实体,有实形,周遍法界,圆满十方而不生不灭者也。(参见:六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六界。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周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为大。盖非情为五大所成,而有情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仁王经观空品曰:「色受想行识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同受持品曰:「比丘比丘尼,修行十善,自观己身地水火风空识分分不净。」大般若经二百七十三曰:「一切智智清净,故地界清净。一切智智清净,故水火风空识界清净。」璎珞本业经上曰:「六大识空四大,一切法无自相无他相,如虚空故。」天台仁王经疏中曰:「阿含云:六王诤大,地谓我能载,水云能漂润,火云能烧照,风云能生动,空云能容受。识云若无我者,色则败坏,五虽大而识为王。故云:四大围空,识居其中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此六法周遍于一切法界,以造作有情与非情,故名为大。非情是五大所造,有情是六大所成。
【佛学次第统编】
六大又曰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体性广大,周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为大。盖非情为五大所成,而有情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密教说六大之体性,本有常住,即胎金两部理智之二法身也。盖密教不如显教,别立无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诸法,不过五蕴,即色心之二法。今开色之一而为五大,合受等四蕴而为一识大,此中五大为本有常住,凡圣一如,故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识有情智迷悟之别,故为始成金刚界之智法身但色心本自不二,色即心故,五大即五智;心即色故,五智即五大。理法身固非顽迷无智,智法身固为常性不变,其种子色形等如下:
(种子) (色) (形) (性) (用)
地大 �@ 黄 □ 方 坚 持
水大 �l 白 ○ 圆 湿 摄
火大 �j 赤 △ 三角 暖 熟
风大 �p 黑 橥 半月 动 长
空大 �Q 青 樃 团形 无碍 不障
识大 �丑@ 白 ○ 圆 了别 决断
若六大合于心法形色,则:
地水火风空 色形
识 心法
「识大形色」六大中识大之形色,密教谓心法有实之形色,其色白,其形圆,其證则引金刚顶经我见自心形如月轮之说。谓凡夫所见,虽无隔历质碍,然佛眼所见,则有周遍法界无碍自在之色。若不然,则不惟与显教法身无相之说同,月轮之说亦无用矣。然日本台密,以此月轮为伪相之譬喻,而心法不许有实之色形,与显教同也智證之金刚界瑜伽记曰:「本国僧中,或执心有其形,即月轮是也。若不言有月轮,同显教法身言断心灭之说,所以可云心法定有形。若不然,密教月轮之说无用云。今言此执与当文禅要违,故可以月轮为伪相喻。」案本国之僧者,日本之空海也。智證大师在唐时,请决于法全和尚,和尚举两处之违文,而非此说。当文者,金刚界仪轨所谓无体亦无事,即亦非月,由具福智故,自心如满月是也。禅要者,彼释所谓伪想一明月,犹如净月是也。然天台二百题十一,有心法形色之疑,而成立有形色。
「六大能生」 大日经五秘密曼荼罗品,如来说发生偈,是由六大生四种法身,四种曼荼罗,三种世间,且示诸法常住也。偈曰:「能生随类形,诸法之法相,诸佛与声闻,救世因缘觉,勤勇菩萨众,及人尊亦然,众生器世界,次第而生生生住等诸法,常恒如是生」,此中前之能生二字,是六大随类形。已下诸句,所造之法也。于其所造句中,配四种法身,与四种曼荼罗,及三种世间之三种法也。
(名数)有三种:一、小乘之说。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因示人空,而分析一有情为六大者。中阿含四十七多界经,所说六界是也。俱舍论一曰:「六界是诸有情生所依。」二、大乘因示法空故说六大。是名遍到空。仁王经上曰:「色受想行识空,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谛十二因缘空。」同天台疏中曰:「六大名遍到空,阿含云:六王诤大,地云我能载,水云能漂润,火云能烧照,风云能生动,空云能容受,识云若无我者色则败坏。五虽大而识为主,故云四大围空识居中也。」菩萨处胎经地神品亦有此说。三、密教因示诸法本不生之实体,故说六大。亦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本来自尔有实体,有实形,周遍法界,圆满十方而不生不灭者也。(参见:六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六界。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周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为大。盖非情为五大所成,而有情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仁王经观空品曰:「色受想行识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同受持品曰:「比丘比丘尼,修行十善,自观己身地水火风空识分分不净。」大般若经二百七十三曰:「一切智智清净,故地界清净。一切智智清净,故水火风空识界清净。」璎珞本业经上曰:「六大识空四大,一切法无自相无他相,如虚空故。」天台仁王经疏中曰:「阿含云:六王诤大,地谓我能载,水云能漂润,火云能烧照,风云能生动,空云能容受。识云若无我者,色则败坏,五虽大而识为王。故云:四大围空,识居其中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此六法周遍于一切法界,以造作有情与非情,故名为大。非情是五大所造,有情是六大所成。
【佛学次第统编】
六大又曰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体性广大,周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为大。盖非情为五大所成,而有情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密教说六大之体性,本有常住,即胎金两部理智之二法身也。盖密教不如显教,别立无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诸法,不过五蕴,即色心之二法。今开色之一而为五大,合受等四蕴而为一识大,此中五大为本有常住,凡圣一如,故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识有情智迷悟之别,故为始成金刚界之智法身但色心本自不二,色即心故,五大即五智;心即色故,五智即五大。理法身固非顽迷无智,智法身固为常性不变,其种子色形等如下:
(种子) (色) (形) (性) (用)
地大 �@ 黄 □ 方 坚 持
水大 �l 白 ○ 圆 湿 摄
火大 �j 赤 △ 三角 暖 熟
风大 �p 黑 橥 半月 动 长
空大 �Q 青 樃 团形 无碍 不障
识大 �丑@ 白 ○ 圆 了别 决断
若六大合于心法形色,则:
地水火风空 色形
识 心法
「识大形色」六大中识大之形色,密教谓心法有实之形色,其色白,其形圆,其證则引金刚顶经我见自心形如月轮之说。谓凡夫所见,虽无隔历质碍,然佛眼所见,则有周遍法界无碍自在之色。若不然,则不惟与显教法身无相之说同,月轮之说亦无用矣。然日本台密,以此月轮为伪相之譬喻,而心法不许有实之色形,与显教同也智證之金刚界瑜伽记曰:「本国僧中,或执心有其形,即月轮是也。若不言有月轮,同显教法身言断心灭之说,所以可云心法定有形。若不然,密教月轮之说无用云。今言此执与当文禅要违,故可以月轮为伪相喻。」案本国之僧者,日本之空海也。智證大师在唐时,请决于法全和尚,和尚举两处之违文,而非此说。当文者,金刚界仪轨所谓无体亦无事,即亦非月,由具福智故,自心如满月是也。禅要者,彼释所谓伪想一明月,犹如净月是也。然天台二百题十一,有心法形色之疑,而成立有形色。
「六大能生」 大日经五秘密曼荼罗品,如来说发生偈,是由六大生四种法身,四种曼荼罗,三种世间,且示诸法常住也。偈曰:「能生随类形,诸法之法相,诸佛与声闻,救世因缘觉,勤勇菩萨众,及人尊亦然,众生器世界,次第而生生生住等诸法,常恒如是生」,此中前之能生二字,是六大随类形。已下诸句,所造之法也。于其所造句中,配四种法身,与四种曼荼罗,及三种世间之三种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