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汉语词典》:风霰
风雪
《漢語大詞典》:观风使(觀風使)
(1).官名。 唐 初遣官巡视天下,观风察俗,谓之“观风使”。亦称“ 採访使 ”。《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观察处置使”原注:“ 贞观 初,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 开元 ﹞二十年曰採访处置使,分十五道, 天宝 末,又兼黜陟使, 乾元 元年,改曰观察处置使。”《说郛》卷十引 前蜀 冯鉴 《续事始》:“观风使: 肃宗 至德 元年,改採访使为观风处置使。”《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冬十月甲子,设 浙江 观风整俗使。”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五》。
(2).指 清 代的学政使。 严复 《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
(2).指 清 代的学政使。 严复 《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
《漢語大詞典》:风淫(風淫)
(1).犹言群居淫乱。《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刘萇 ﹞出入颠覆,风淫于家,娉取人妻,馈遗婢妾。”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风淫犹堋淫也。古文《尚书》曰:‘堋淫於家。’ 许慎 曰:‘淫门内。’风、堋音相近。一説牝牡相诱谓之风。风淫,《周礼》所谓鸟兽行也。”
(2).中医学谓外感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
(3).指由此致病因素而得的病。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祖寺丞》:“又月餘,目顿愈,忽中风淫,手足遂废。” 金 元好问 《九月初霖雨中感寒痺作》诗:“留饮工作祟,臂股半风淫。”参见“ 六淫 ”。
(2).中医学谓外感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
(3).指由此致病因素而得的病。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祖寺丞》:“又月餘,目顿愈,忽中风淫,手足遂废。” 金 元好问 《九月初霖雨中感寒痺作》诗:“留饮工作祟,臂股半风淫。”参见“ 六淫 ”。
《骈字类编》:风字(风字)
砚谱:会稽有老叟云:右军之后,持一风字砚,大尺馀,色正赤,用之不减端石。云右军所用者,石扬休以钱二万得之。又丁恕有水精砚,大才四寸许,为风字样谱端溪砚。砚之形制,曰平底风字,曰有脚风字,曰垂裙风字,曰古样风字,曰琴足风字耳。又宣和初,御府降样造形若风字,如凤池样,但平底 苏轼书赠王十六:十六及第,当以凤咮风字大砚与之。王恽觅风字砚诗:常闻右军砚,风字琢手奢。
《漢語大詞典》:热风(熱風)
(1).夏季风;炎热的风。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赋》:“热风翕而起涛,丹气赫而为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惛迷,因以成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驼》:“流沙夏多热风,行旅遇之即死。风将至,驼必聚鸣,埋口鼻于沙中,人以为验也。” 瞿秋白 《乱弹·菲洲鬼话》:“沙漠里吹来的热风还在波动着蒸闷的空气。”
(2).中医病症名。由风邪挟热所致的一种病。《云笈七籤》卷七一:“右五味搅和,令调以枣肉,和为丸,如大麻子许。每食后一丸,去心忪热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郑云逵 与 王彦伯 为邻,尝有客求医,误造 云逵 ,诊曰:‘热风。’客又请药方, 云逵 曰:‘药方即不如东家 王供奉 。’客惊而去。自是京城目乖宜者为热风。”
(2).中医病症名。由风邪挟热所致的一种病。《云笈七籤》卷七一:“右五味搅和,令调以枣肉,和为丸,如大麻子许。每食后一丸,去心忪热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郑云逵 与 王彦伯 为邻,尝有客求医,误造 云逵 ,诊曰:‘热风。’客又请药方, 云逵 曰:‘药方即不如东家 王供奉 。’客惊而去。自是京城目乖宜者为热风。”
《漢語大詞典》:风旆
亦作“ 风斾 ”。
1.风中的旗。 唐 武元衡 《题嘉陵驿》诗:“悠悠风旆遶山川,山驛空濛雨作烟。” 唐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虎骑摇风斾,貂冠韵水苍。” 宋 秦观 《德清道中还寄子瞻》诗:“旅思摇风旆,归期数月蓂。”
2.特指酒旗。 宋 林逋 《无为军》诗:“酒家楼阁摇风旆,茶客舟船簇雨檣。”
1.风中的旗。 唐 武元衡 《题嘉陵驿》诗:“悠悠风旆遶山川,山驛空濛雨作烟。” 唐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虎骑摇风斾,貂冠韵水苍。” 宋 秦观 《德清道中还寄子瞻》诗:“旅思摇风旆,归期数月蓂。”
2.特指酒旗。 宋 林逋 《无为军》诗:“酒家楼阁摇风旆,茶客舟船簇雨檣。”
《骈字类编》:风驾(风驾)
刘禹锡新秋诗见日脚下。
《國語辭典》:口风(口風) 拼音:kǒu fēng
话中所透露出来的含意及倾向。如:「他俩口风很紧,没人知道他们何时结婚。」《醒世恒言。卷二三。金海陵纵欲亡身》:「你说的话,没有一些儿口风,教我如何去回复右丞。」《文明小史》第三○回:「伯集自然顺了他的口风帮上几句,又著实恭维黄詹事的话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
《國語辭典》:口气(口氣) 拼音:kǒu qì
1.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馀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也称为「口过」、「口臭」。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