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25,分289页显示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2  73  74  7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风閒
风雁
风阵
风政
九风
淫风
风灾
风问
风碎
风脚
风霰
观风使
争风
雌风
风淫
《骈字类编》:风閒(风閒)
陈季鹤警露诗风閒传藻质月下引清声容戴叔伦听霜钟诗风閒时断续云外更舂
《骈字类编》:风雁(风雁)
宋 梅尧臣 冬夕会饮联句 穴鼠暗出没,风雁高雍容。
宋 杨万里 次昌英主簿叔晴望韵 烟林明又灭,风雁仄还平。
《漢語大詞典》:风阵
犹阵风。 金 刘著 《渡辽》诗:“风阵横秋雁,雷声吼夜蚊。”
分類:阵风
《漢語大詞典》:风政(風政)
(1).教化政治。后汉书·滕抚传:“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 刘孝标 注引《江惇传》:“ 山遐 为 东阳 ,风政严苛,多任刑杀,郡内苦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 宁 在 豫章 ,遣十五议曹下属城,採求风政;并吏假还,讯问官长得失。”
(2).指政绩。后汉书·李固传:“天下喁喁,属望风政。”宋书·良吏传·阮长之:“前后所莅官,皆有风政,为后人所思, 宋 世言善治者,咸称之。”北史·元颢传:“﹝ 顥 ﹞据有都邑,号令自己。天下人情,想望风政。自谓天之所授,颇怀骄怠。”
《漢語大詞典》:九风(九風)
指有关国运的九种社会动向。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惟察九风,以定国常。一曰治,二曰衰,三曰弱,四曰乖,五曰乱,六曰荒,七曰叛,八曰危,九曰亡。”
《國語辭典》:淫风(淫風)  拼音:yín fēng
1.淫奢过度的风俗。《书经。伊训》:「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魏书。卷一○五。天象志三》:「王化将弛,淫风几兴。」
2.男女之间淫荡的风习。《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三九》:「淫风大行,贞女蒙冶容之悔。」《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世衰俗敝,淫风相袭。」
《國語辭典》:风灾(風災)  拼音:fēng zāi
大风成灾。如:「风灾肆虐」。
《漢語大詞典》:风问(風問)
名望声誉。《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承服风问,从来有年,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门,冀一见龙光,以敍腹心之愿。” 李贤 注:“风问,风猷令问。”
分類:名望声誉
《骈字类编》:风碎(风碎)
南北朝 谢朓 治宅诗 风碎池中荷,霜剪江南菉。
唐 刘禹锡 詶乐天闲卧见寄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漢語大詞典》:风脚(風脚)
(1).指水的波纹。 宋 李觏 《五龙塘》诗:“风脚斗回波面黑,向人浑似逞严威。”
(2).脚步轻快如风。 唐 罗隐 《八骏图》诗:“ 穆满 当年物外程,电腰风脚一何轻。”
《高级汉语词典》:风霰
风雪
《漢語大詞典》:观风使(觀風使)
(1).官名。 唐 初遣官巡视天下,观风察俗,谓之“观风使”。亦称“ 採访使 ”。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观察处置使”原注:“ 贞观 初,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 开元 ﹞二十年曰採访处置使,分十五道, 天宝 末,又兼黜陟使, 乾元 元年,改曰观察处置使。”说郛卷十引 前蜀 冯鉴 《续事始》:“观风使: 肃宗 至德 元年,改採访使为观风处置使。”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冬十月甲子,设 浙江 观风整俗使。”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五
(2).指 清 代的学政使。 严复 《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
《國語辭典》:争风(爭風)  拼音:zhēng fēng
因妒嫉而相争。元。兰楚芳〈四块玉。双渐贫〉曲:「双渐贫,冯魁富,这两个争风做姨夫。」也作「争锋」。
《國語辭典》:雌风(雌風)  拼音:cī fēng
1.卑恶的风。《文选。宋玉。风赋》:「故其风中人,状直憝溷,郁邑殴致湿,……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2.比喻妇人悍妒的威势。《西湖二集》卷二○:「六月鹏抟雌风盛,身跨五马极豪华。」
《漢語大詞典》:风淫(風淫)
(1).犹言群居淫乱。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刘萇 ﹞出入颠覆,风淫于家,娉取人妻,馈遗婢妾。”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风淫犹堋淫也。古文尚书曰:‘堋淫於家。’ 许慎 曰:‘淫门内。’风、堋音相近。一説牝牡相诱谓之风。风淫,周礼所谓鸟兽行也。”
(2).中医学谓外感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
(3).指由此致病因素而得的病。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祖寺丞》:“又月餘,目顿愈,忽中风淫,手足遂废。” 金 元好问 《九月初霖雨中感寒痺作》诗:“留饮工作祟,臂股半风淫。”参见“ 六淫 ”。
《國語辭典》:六淫  拼音:liù yín
中医上指风、寒、暑、燥、温、火六种致病的邪气。当此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即产生病邪,是属于外感病的病因,不但影响人体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并会助长病原体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