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35,分249页显示  上一页  167  168  169  170  171  173  174  175  17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风闻言事
风斡
风舞曲尘
风雾雹霜
风匣
风吓
风宪不往
风宪官
风向标
风向袋
风向器
风潇雨晦
风信鸡
风信旗
风信子
《國語辭典》:风闻言事(風聞言事)  拼音:fēng wén yán shì
把传闻的事情向上级报告。《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骈字类编》:风斡(风斡)
司空图仙岩寺铭岩之巅森戟镵天中宅灵仙瀑之作风斡洞壑地海山凿
《分类字锦》:风舞曲尘(风舞曲尘)
王安国 黄梅花诗 弄月似浮金屑水,飘风如舞曲尘扬。
分类:蜡梅
《分类字锦》:风雾雹霜(风雾雹霜)
管子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厉一害也虫一害也
分类:偶字
《漢語大詞典》:风匣(風匣)
即风箱。《吉林日报》1977.1.7:“一看原来是 邓颖超 同志正和妇女们在厨房里谈笑着,学着拉烧火的风匣呢!”《人民文学》1980年第6期:“ 李芳 蹲在灶前点火做饭,轻轻地拉着风匣。”参见“ 风箱 ”。
分類:风箱
《國語辭典》:风箱(風箱)  拼音:fēng xiāng
可鼓动空气以生风的箱形装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喉急的浑如那扇的风箱,体懈的只当得盛血的皮袋。」也作「风匣」。
《骈字类编》:风吓(风吓)
《分类字锦》:风宪不往(风宪不往)
唐书李栖筠传故事赐百官宴曲江教坊倡郓杂侍栖筠以任国风宪独不往台遂以为法
分类:燕飨
《漢語大詞典》:风宪官(風憲官)
指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明史·刑法志一:“初詔内外风宪官,以讲读律令一条,考校有司。”《六部成语·吏部》:“风宪官。”注:“风闻奏事执掌法度之官,即御史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今时司法者,有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按察司;行政者,有布政司、知府、知州、知县。此一官而用定名者也。然自其相联相属言之,则前者皆可云风宪官,后者皆可云地方官。”参见“ 风宪 ”。
《國語辭典》:风宪(風憲)  拼音:fēng xiàn
1.风纪法度。《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
2.掌管风纪的官吏。唐。张谓 送韦侍御赴上都诗:「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
3.比喻庄严。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二出:「到长安日边,果然风宪,九街三市排场遍。」
《國語辭典》:风向标(風向標)  拼音:fēng xiàng biāo
指示风向的仪器。如:「照这风向标的指示,今天吹的是北风。」
《國語辭典》:风向袋(風向袋)  拼音:fēng xiàng dài
一种测示风向的设备。状似锥形,其开口较大之一端悬于直柱的枢轴上,可指示风向。
《漢語大詞典》:风向器
测量风的来向的装置。由风标和方位字标组成。风标头部所指的方位即为风的来向。有的风向器通过机械或电磁装置能直接显示瞬时风向或指示出风向连续变化情况。
《漢語大詞典》:风潇雨晦(風瀟雨晦)
《诗·郑风·风雨》:“风雨瀟瀟,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遂以“风瀟雨晦”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亦比喻形势险恶。 梁启超 《政府大政方针宣言书》:“当此国基甫定,风瀟雨晦之时,正全体国民卧薪嚐胆之日。” 陈家庆 《感湘乱作次韵》:“风瀟雨晦悲流徙,月惨霜凄感苦辛。”
《漢語大詞典》:风信鸡(風信鷄)
测定风向的仪器。形如鸡。常比喻见风使舵,善于钻营投机的人。《诗刊》1978年第4期:“厚厚脸皮,尖尖脑袋,软软腰肢,弯弯膝盖,善观气象随风摆,胜似风信鸡,灵过天文台。”
《漢語大詞典》:风信旗(風信旗)
指示风向的旗子。 谢雪畴 《长江飞渡记》:“小伙子们急得耐不住性子,仰起脖子,瞧住桅杆顶上那小风信旗。”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三:“大家都像风信旗一样,倒在他那一边去了。” 郁达夫 《出奔》:“最初是军队的过境,其次是不知出处的种种谣传的流行,又其次是风信旗一样的那些得风气之先的富户的迁徙。”
分類:风向旗子
《國語辭典》:风信子(風信子)  拼音:fēng xìn zǐ
植物名。百合科风信子属,多年生草本。鳞茎球形,叶厚披针形。顶生总状花序,花冠六裂,有蓝、紫、红、黄、白等颜色。蒴果球形,略具三棱。可供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