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19,分288页显示  上一页  113  114  115  116  117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瀑风
迎风观
一风吹
占风铎
憎风
风疹
风猿
风雨桥
风雨表
风砚
风星
风骧
风刷
风肉
风蹊
《国语辞典》:瀑风(瀑风)  拼音:bào fēng
大量聚集于高处的一种寒冷而强烈的下坡风。在挪威海岸一带较常发生。
《漢語大詞典》:迎风观(迎風觀)
见“ 迎风馆 ”。
《漢語大詞典》:迎风馆(迎風館,迎風舘)
亦作“ 迎风舘 ”。亦作“ 迎风观 ”。宫馆名。三辅黄图·汉宫:“ 武帝 作 迎风舘 於 甘泉山 。” 晋 陆机 《拟今日良宴会》诗:“闲夜命懽友,置酒 迎风馆 。” 南朝 齐 谢朓 《隋王鼓吹曲·钧天曲》:“高宴顥天臺,置酒 迎风观 。” 南朝 梁 王僧孺 《侍宴诗》:“迴舆 避暑宫 ,下輦 迎风馆 。”
分類:宫馆
《國語辭典》:一风吹(一風吹)  拼音:yī fēng chuī
指一笔勾销。如:「过去的恩恩怨怨从此一风吹,不再追究。」
《漢語大詞典》:占风铎(占風鐸)
测风的器具。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占风铎:“ 岐王 宫中於竹林内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玉片子相触之声,即知有风,号为占风鐸。”
分類:器具
《漢語大詞典》:憎风(憎風)
怕风。《素问·藏气法时论》:“肾病者,腹大,脛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 王冰 注:“憎风,恶风。”
《國語辭典》:风疹(風疹)  拼音:fēng zhěn
病名。潜伏期二至四星期,流行期为春夏之间。主要症状是发烧出疹及耳后、后脑、颈部的淋巴结肿胀,数天后症状即消失。也称为「三日疹」。
《國語辭典》:风疹块(風疹塊)  拼音:fēng zhěn kuài
皮肤出现扁平状的水肿块斑,往往数小时内消退,并且有明显的发痒,但痊瘉后不会遗留痕迹。通常是因食物或药物过敏所致。参见「荨麻疹」条。
《骈字类编》:风猿(风猿)
孟郊送无怀道士游富春山水诗,见月狖下。
《漢語大詞典》:风雨桥
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漢語大詞典》:风雨表(風雨表)
(1).测空气压力以预知风雨的仪器。又名晴雨表、晴雨计或气压计。
(2).比喻赖以观察形势发展变化的事物。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六:“银行界是一支风雨表,这一两天里,大老倌们拼命提存款,买外汇,带引零星存户也起恐慌,这难道也是无风起浪么?”
《漢語大詞典》:风砚
风字形的砚石。 宋 高似孙 砚笺卷二:“ 段君璵 风砚,刻 祥符 己酉得於 铅山 观音院 ,名僧 令休 手琢。”参见“ 风字砚 ”。
分類:字形砚石
《漢語大詞典》:风字砚
风字形的砚石。 宋 米芾 砚谱:“ 会稽 有老叟,云 右军 之后,持一风字砚,六尺餘,色正赤,用之不减端石。”参阅 宋 范纂 端溪砚谱
分類:字形砚石
《漢語大詞典》:风星(風星)
风角星象。指占卜术。后汉书·方术传上·李郃:“ 郃 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参见“ 风角 ”。
《國語辭典》:风角(風角)  拼音:fēng jiǎo
1.古代占候法,以五音占风而定吉凶。《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父宗,字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及稍长,即深明周易,仰观风角,数学通神,兼善相术。」
2.角笛声。
《骈字类编》:风骧(风骧)
齐书王融传:匈奴以毡骑为帷床,驰射为糇粮,冠方帽则犯沙陵雪,服左衽则风骧鸟逝。 卢思道为隋檄陈文:虎夫万队,豹骑千群,并骨勇肉飞,风骧雾合。
《骈字类编》:风刷(风刷)
宋 文同 寄题杭州通判胡学士官居诗四首 其四 月岩斋 抛掷道傍凡几岁,风刷雨淋尘土秽。
《國語辭典》:风肉(風肉)  拼音:fēng ròu
风乾的肉。通常是在冬天里腌的咸肉,腌好挂在通风的地方,不使日晒,也不让雨淋,数月后即可食用。
分類:腌渍
《骈字类编》:风蹊(风蹊)
唐 李峤 三月奉教作 韶光爱日宇,淑气满风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