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荆楚岁时记(荆楚岁时记)  拼音:jīng chǔ suì shí jì
书名。南朝梁宗懔撰,一卷,三十六条。记载荆楚之间自元旦到除夕的节令风俗。有隋朝杜公瞻注。
《国语辞典》:妨害风化罪(妨害风化罪)  拼音:fáng hài fēng huà zuì
违反社会善良风俗的犯法行为。如通奸罪、强奸罪等。
《国语辞典》:万里同风(万里同风)  拼音:wàn lǐ tóng fēng
万里同一风俗。指天下统一,政教相同。《汉书。卷六四下。终军传》:「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故春秋『王者无外』。」
《国语辞典》:种族隔离(种族隔离)  拼音:zhǒng zú gé lí
种族间由于肤色、生活习惯、风俗民情的不同,以致产生歧视心态,进而用政治或法律的手段将种族区隔分离,称为「种族隔离」。如南非隔离黑白种族的政策,使得南非境内占多数的非白种人受到歧视。
《国语辞典》:郑卫之女(郑卫之女)  拼音:zhèng wèi zhī nǚ
春秋战国时代,郑、卫两国风俗音乐淫靡。「郑卫之女」本指郑卫两国的美女,后称美艳、豪放的女子。秦。李斯〈谏逐客书〉:「郑卫之女,不充后宫。」
《国语辞典》:衣冠文物  拼音:yī guān wén wù
1.泛称某地或某时代的人物事迹与风俗、制度。《石点头。卷五。莽书生强图鸳侣》:「看那街市上,衣冠文物,十分华丽。」
2.治世。《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
《国语辞典》:异政殊俗(异政殊俗)  拼音:yì zhèng shū sú
语本《诗经。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比喻不合于正道的政教风俗。宋。吕祖谦《东莱先生左氏博议。卷一二。成风请封须句》:「平王之东降于列国,国是异政,家殊俗,各私其私。」
《国语辞典》:固时俗(固时俗)  拼音:gù shí sú
遵从时尚风俗。《楚辞。屈原。离骚》:「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国语辞典》:电检(电检)  拼音:diàn jiǎn
电影检查的缩称。若有不合国情、违背社会善良风俗等情节时,则予以修剪或禁演。如:「这部影片有过多的暴力镜头,所以电检后仍以限制级上映。」
《国语辞典》:崇洋  拼音:chóng yáng
崇尚西方事物与风俗的行为。
《国语辞典》:华埠(华埠)  拼音:huá bù
华侨在侨居地聚集的社区或商圈,因保存中华传统风俗及生活习惯,而形成特有的风格,外人称为「华埠」。如:「她当选为旧金山华埠小姐,将代表旧金山参加全美华埠小姐选拔。」也称为「唐人街」、「中国城」。
《国语辞典》:捡骨(捡骨)  拼音:jiǎn gǔ
一种台湾风俗。将先人的遗骨捡起擦、晒后,装入骨坛中迁葬的习俗。捡骨过程包括掘墓、捡骨、洗骨、晒骨、点红、绑骨、做头、装金(将骨放入坛)、开光点眼、迁葬等步骤。
《国语辞典》:败常乱俗(败常乱俗)  拼音:bài cháng luàn sú
毁败伦常,破坏风俗。《书经。君陈》:「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汉。孔安国。传:「习于奸宄凶恶,毁败五常之道,以乱风俗之教,罪虽小,三犯不赦。」
《国语辞典》:地土风俗(地土风俗)  拼音:dì tǔ fēng sú
地方风俗民情。《红楼梦》第四八回:「况且我长了这么大,文又不文,武又不武,虽说做买卖,究竟戥子算盘从没拿过,地土风俗,远近道路又不知道。」
分类:风俗民情
《国语辞典》:地方人情  拼音:dì fāng rén qíng
地方特产与百姓的风俗习性。《儒林外史》第八回:「地方人情,可还有甚么出产?词讼里可也略有些甚么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