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丹素
(1).《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 毛 传:“诸侯绣黼丹朱中衣。” 郑玄 笺:“中衣以綃黼为领,丹朱为纯也。”后泛称士大夫的衣服为丹素。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 鲁 客事 楚王 ,怀金袭丹素。”
(2).赤诚纯洁的心。 唐 李白 《赠溧阳宋少府陟》诗:“人生感分义,贵欲呈丹素。” 王琦 注引 杨齐贤 曰:“丹素,心也。” 宋 柳永 《倾杯》词:“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宋史·世家传二·孟昶》:“丹素备陈於翰墨,欢盟已保於金兰。”
(3).犹史册。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 唐昭宗 ﹞进 鏐 封爵而赐之铁券曰:‘……志奬王室,绩冠侯藩,著于旂常,流在丹素。’”
(4).绘画所用的红白颜料。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岂绘事以丹素成妍,帝京以山水为助。”
(5).朱书符箓的白绢。 唐 裴铏 《传奇·邓甲》:“遂立坛于桑林中,广四丈,以丹素周之。”
(6).比喻粉饰的言辞。《北史·萧宝夤传》:“累年之后,方求追访,无不苟相悦附,共为脣齿,饰垢掩疵,妄加丹素,趣令得阶而已,无所顾惜。”
(2).赤诚纯洁的心。 唐 李白 《赠溧阳宋少府陟》诗:“人生感分义,贵欲呈丹素。” 王琦 注引 杨齐贤 曰:“丹素,心也。” 宋 柳永 《倾杯》词:“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宋史·世家传二·孟昶》:“丹素备陈於翰墨,欢盟已保於金兰。”
(3).犹史册。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 唐昭宗 ﹞进 鏐 封爵而赐之铁券曰:‘……志奬王室,绩冠侯藩,著于旂常,流在丹素。’”
(4).绘画所用的红白颜料。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岂绘事以丹素成妍,帝京以山水为助。”
(5).朱书符箓的白绢。 唐 裴铏 《传奇·邓甲》:“遂立坛于桑林中,广四丈,以丹素周之。”
(6).比喻粉饰的言辞。《北史·萧宝夤传》:“累年之后,方求追访,无不苟相悦附,共为脣齿,饰垢掩疵,妄加丹素,趣令得阶而已,无所顾惜。”
《漢語大詞典》:焉支
(1).山名。一称 燕支山 、 胭脂山 。在 甘肃省 永昌县 西, 山丹县 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 汉 将 霍去病 曾越此山大破 匈奴 。《史记·匈奴列传》:“ 汉 使驃骑将军 去病 将万骑出 陇西 ,过 焉支山 千餘里,击 匈奴 ,得 胡 首虏万八千餘级,破得 休屠王 祭天金人。”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焉支山 一名 删丹山 ,在 甘州 删丹县 东南五十里。《西河故事》云:‘ 匈奴 失 祁连 、 焉支 二山,乃歌曰:“亡我 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 焉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其慜惜乃如此。’” 清 孙枝蔚 《明妃词》之一:“镜里愁容懒更窥,閒来立马见 焉支 。”
(2).一种红色的颜料,多用以涂脸颊或嘴唇。也写作“胭脂”。《五代诗话》卷一引《稗史汇编》:“北方有 焉支山 上红蓝,北人採其花染緋,取其鲜者作胭脂,妇人粧时用此颜色,殊鲜明可爱。” 程善之 《译蒙古军歌》:“白马溅赤血,少女施焉支。”
(2).一种红色的颜料,多用以涂脸颊或嘴唇。也写作“胭脂”。《五代诗话》卷一引《稗史汇编》:“北方有 焉支山 上红蓝,北人採其花染緋,取其鲜者作胭脂,妇人粧时用此颜色,殊鲜明可爱。” 程善之 《译蒙古军歌》:“白马溅赤血,少女施焉支。”
《漢語大詞典》:青金
(1).铅的别名。《周礼·考工记·玉人》:“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 孙诒让 正义引《说文·金部》:“铅,青金也。”《淮南子·墬形训》:“青曾八百岁生青澒,青澒八百岁生青金。”
(2).铜矿石的一种,色青黑,可为砚。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淄州 淄州县 梓桐山 石门涧 有石曰青金,色青黑相杂,其文如铜屑,或云即自然铜也,理细密。 范文正公 ……知 青 ,遣石工取以为砚,极发墨,颇类 歙 石。今东方人多用之,或曰‘范公石’。”
(3).国画颜料名。《红楼梦》第四二回:“铅粉十四匣,胭脂十二帖,大赤二百帖,青金二百帖。”
(4).颜色名。《红楼梦》第四九回:“ 黛玉 换上掐金控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縐面白狐狸皮的鹤氅,繫一条青金闪緑双环四合如意绦。”
(2).铜矿石的一种,色青黑,可为砚。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淄州 淄州县 梓桐山 石门涧 有石曰青金,色青黑相杂,其文如铜屑,或云即自然铜也,理细密。 范文正公 ……知 青 ,遣石工取以为砚,极发墨,颇类 歙 石。今东方人多用之,或曰‘范公石’。”
(3).国画颜料名。《红楼梦》第四二回:“铅粉十四匣,胭脂十二帖,大赤二百帖,青金二百帖。”
(4).颜色名。《红楼梦》第四九回:“ 黛玉 换上掐金控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縐面白狐狸皮的鹤氅,繫一条青金闪緑双环四合如意绦。”
《漢語大詞典》:画黄(畫黄)
(1). 宋 代中书省所宣圣旨的留底,其大事经过奏禀的称为“画黄”。《宋史·职官志一》:“﹝中书省﹞皆承制画旨以授门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留其所得旨为底:大事奏禀得旨者为‘画黄’,小事拟进得旨者为‘録黄’。”《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权给事中 王巖叟 言:‘ 安燾 资材闒茸,器识暗昧,旧位且非所据,况可冠洪枢,顓兵柄!所有画黄,谨缴进。’” 清 恽敬 《重修瑞金县署记》:“华厅东后室为籤押房, 汉 曰画诺,君臣同辞。 唐 宋 曰画黄,曰押詔,君之辞。”
(2).常绿小乔木藤黄的树脂,黄色颜料,用于绘画。 元 周达观 《真腊风土记·出产》:“画黄乃一等树间之脂,番人预先一年以刀砍树,滴沥其脂,至次年而始收。”
(2).常绿小乔木藤黄的树脂,黄色颜料,用于绘画。 元 周达观 《真腊风土记·出产》:“画黄乃一等树间之脂,番人预先一年以刀砍树,滴沥其脂,至次年而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