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释经文之题号也。如大日经问题,金刚顶经开题等。日本空海多用此名。
(术语)解释经文之题号也。如大日经问题,金刚顶经开题等。日本空海多用此名。
开题供养
【佛学大辞典】
(仪式)新书写经文而供养之之法会。其法会之表白,自解释其经文之题号及其大意,故用开题之名。
(仪式)新书写经文而供养之之法会。其法会之表白,自解释其经文之题号及其大意,故用开题之名。
经题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经之题目。佛经置重首题。题为一部之总标。天台释经题,立五重之玄义,为万代之洪范。
(术语)经之题目。佛经置重首题。题为一部之总标。天台释经题,立五重之玄义,为万代之洪范。
邬波题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优婆提舍)
(术语)(参见:优婆提舍)
算题
【佛学大辞典】
(物名)算之题也。台家论场之目。细长之竹片,书论义之问题者。即签也。荆溪大师之释签,义由之出。
(物名)算之题也。台家论场之目。细长之竹片,书论义之问题者。即签也。荆溪大师之释签,义由之出。
题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经论之题目。凡大乘经之首题,一部之总标也。总括一部,则归于题。广说题者,即一部也。故受持首题之名字,与受持一部之功德相均。胜鬘宝窟上本曰:「题者,至人说法有略有广。略则一题之名,广则一部之教。演略为广,开一题,成一部。括广为略,卷一部,成一题也。」观无量寿经曰:「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
(术语)经论之题目。凡大乘经之首题,一部之总标也。总括一部,则归于题。广说题者,即一部也。故受持首题之名字,与受持一部之功德相均。胜鬘宝窟上本曰:「题者,至人说法有略有广。略则一题之名,广则一部之教。演略为广,开一题,成一部。括广为略,卷一部,成一题也。」观无量寿经曰:「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
二种立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凡诸经之题目,有佛自立,有经家所立。佛自立者如金刚经。经曰:「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经家所立者,佛灭后结集之时立之。如妙法莲华经。见法华文句一。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二种立题者,谓凡诸经题目,有佛自立者,有结集经家之所立者。
〔一、佛自立〕,佛自立者,谓诸经题目,有佛自立。如金刚经云: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是也。
〔二、经家立〕,经家立者,谓佛入灭后,诸经题目,有阿难等结集之人所立。如妙法莲华等经是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名数)凡诸经之题目,有佛自立,有经家所立。佛自立者如金刚经。经曰:「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经家所立者,佛灭后结集之时立之。如妙法莲华经。见法华文句一。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二种立题者,谓凡诸经题目,有佛自立者,有结集经家之所立者。
〔一、佛自立〕,佛自立者,谓诸经题目,有佛自立。如金刚经云: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是也。
〔二、经家立〕,经家立者,谓佛入灭后,诸经题目,有阿难等结集之人所立。如妙法莲华等经是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二宗释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贤首二宗,释诸经之题目,有通别能所之不同:一,天台通别释题,天台以通别之二义释经题。如妙法莲华经,上四字是别,别在于此经,故经之一字,是通,通于一切诸经故。他例亦然。二,贤首能所释题,贤首必以能诠之文与所诠之义判之。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上六字是所诠,经之一字是能诠。馀经例皆然。见华严经疏三。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并华严经疏)
二宗释题者,谓天台、贤首二宗,解释诸经题目,有通别能所之不同也。
〔一、天台通别释题〕,陈隋间,天台智者大师,凡解一经题目,必以通别二义而判释之。如妙法莲华经上之四字是别,别在此经故;经之一字是通,通于一切诸经故。馀经亦然;是为天台通别释题。
〔二、贤首能所释题〕,唐朝贤首国师,凡解一经题目,必以能诠之文,所诠之义,而判释之。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上之六字是所诠,经之一字是能诠,馀经亦然;是为贤首能所释题。
(名数)天台贤首二宗,释诸经之题目,有通别能所之不同:一,天台通别释题,天台以通别之二义释经题。如妙法莲华经,上四字是别,别在于此经,故经之一字,是通,通于一切诸经故。他例亦然。二,贤首能所释题,贤首必以能诠之文与所诠之义判之。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上六字是所诠,经之一字是能诠。馀经例皆然。见华严经疏三。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并华严经疏)
二宗释题者,谓天台、贤首二宗,解释诸经题目,有通别能所之不同也。
〔一、天台通别释题〕,陈隋间,天台智者大师,凡解一经题目,必以通别二义而判释之。如妙法莲华经上之四字是别,别在此经故;经之一字是通,通于一切诸经故。馀经亦然;是为天台通别释题。
〔二、贤首能所释题〕,唐朝贤首国师,凡解一经题目,必以能诠之文,所诠之义,而判释之。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上之六字是所诠,经之一字是能诠,馀经亦然;是为贤首能所释题。
题目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经论之题号也。凡大乘之经典置重题号,题为一部之总标,题与本文,以但为广略之别为通规。故受持题目之功德,等于受持一经之功德。观无量寿经曰:「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以是日本日莲宗于彼宗所依法华经一部八卷题号,妙法莲华经之五字,示归敬信受之意,冠以南无二字。唱为南无妙法莲华经。
(术语)经论之题号也。凡大乘之经典置重题号,题为一部之总标,题与本文,以但为广略之别为通规。故受持题目之功德,等于受持一经之功德。观无量寿经曰:「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以是日本日莲宗于彼宗所依法华经一部八卷题号,妙法莲华经之五字,示归敬信受之意,冠以南无二字。唱为南无妙法莲华经。
题名僧
【佛学大辞典】
(职位)参列法会之僧中,除导师及七僧外,其他众僧称为题名僧。类之多少无一定。题名人于读师之次举经之题目者,故名。
(职位)参列法会之僧中,除导师及七僧外,其他众僧称为题名僧。类之多少无一定。题名人于读师之次举经之题目者,故名。
赞题
【佛学大辞典】
(杂名)说法时于冒头引经论一二句而为讲赞之题目者。
(杂名)说法时于冒头引经论一二句而为讲赞之题目者。
雁塔题名
【俗语佛源】
雁塔,亦名大雁塔,在今长安慈恩寺,是唐永徽三年(652)由玄奘法师所建。据《大唐西域记》卷九说,当年慈恩寺僧众修习小乘法,喜食三种净肉(即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我而杀),时有比丘见天空双雁飞鸣,遂思念:「若得此雁可充饥食。忽有一雁堕地下自殒。众曰:『此雁垂诫,宜旌彼德。』(遂)于瘗雁为塔。」长安为唐代首都,自神龙年(705)以来,凡进士及第,皆列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雁塔题名」,遂成为考中进士的代称。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南部新书》说:「韦肇,初及第,偶于寺塔题名,后进慕效之。」后来苏轼、苏辙等登科第者皆曾题名于塔上。唐代进士于曲江宴赏之暇,也有题诗于塔上的,如杨载《送完者都知同》:「姓名题雁塔,谱牒记龙沙」;林光新《次韵奉酬赵校书子直》「雁塔新题墨未干,去年灯火向秋阑。」所以又有「雁塔题诗」之说。唐杜甫、岑参等大诗人赏唱和题诗于塔上,至今仍传为美谈。(无名氏)
雁塔,亦名大雁塔,在今长安慈恩寺,是唐永徽三年(652)由玄奘法师所建。据《大唐西域记》卷九说,当年慈恩寺僧众修习小乘法,喜食三种净肉(即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我而杀),时有比丘见天空双雁飞鸣,遂思念:「若得此雁可充饥食。忽有一雁堕地下自殒。众曰:『此雁垂诫,宜旌彼德。』(遂)于瘗雁为塔。」长安为唐代首都,自神龙年(705)以来,凡进士及第,皆列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雁塔题名」,遂成为考中进士的代称。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南部新书》说:「韦肇,初及第,偶于寺塔题名,后进慕效之。」后来苏轼、苏辙等登科第者皆曾题名于塔上。唐代进士于曲江宴赏之暇,也有题诗于塔上的,如杨载《送完者都知同》:「姓名题雁塔,谱牒记龙沙」;林光新《次韵奉酬赵校书子直》「雁塔新题墨未干,去年灯火向秋阑。」所以又有「雁塔题诗」之说。唐杜甫、岑参等大诗人赏唱和题诗于塔上,至今仍传为美谈。(无名氏)
七字义──华严经题七字义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大疏第三卷)
〔一、大〕,大即常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三际,横亘十方也。(三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
〔二、方〕,方即就法得名,轨持为义。谓双持体相,十界常规,能令一切众生师轨执而生解也。(双持体相者,体即是性,谓持性与相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脩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三、广〕,广即从用得名,包博为义。谓称性而周,用无有尽,包容法界,普遍十方也。
〔四、佛〕,佛即就人得名,觉照为义。谓觉斯玄妙,开解一切,悟大夜之重昏,朗万法之幽邃也。
〔五、华〕,华即从喻得名,感果严身为义。谓行敷荣,心华开觉,万行圆成,众德备体也。
〔六、严〕,严即功用得名,资妆为义。谓旷劫修成众法,悉备资广大之体,用妆真应之佛身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七、经〕,经即能诠得名,贯摄为义。谓蕴无穷之性相,注无竭之涌泉,贯玄凝之妙义,摄无边之海会也。
(出华严经大疏第三卷)
〔一、大〕,大即常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三际,横亘十方也。(三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
〔二、方〕,方即就法得名,轨持为义。谓双持体相,十界常规,能令一切众生师轨执而生解也。(双持体相者,体即是性,谓持性与相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脩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三、广〕,广即从用得名,包博为义。谓称性而周,用无有尽,包容法界,普遍十方也。
〔四、佛〕,佛即就人得名,觉照为义。谓觉斯玄妙,开解一切,悟大夜之重昏,朗万法之幽邃也。
〔五、华〕,华即从喻得名,感果严身为义。谓行敷荣,心华开觉,万行圆成,众德备体也。
〔六、严〕,严即功用得名,资妆为义。谓旷劫修成众法,悉备资广大之体,用妆真应之佛身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七、经〕,经即能诠得名,贯摄为义。谓蕴无穷之性相,注无竭之涌泉,贯玄凝之妙义,摄无边之海会也。
七字──观心释华严经题七字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大是心体〕,大即常也,遍也,体即心体也。谓此心体含容法界,称性周遍,平等广博,不变不迁,无外无际。故云大是心体。
〔二、方是心相〕,方即方法,相即轨持也。谓无边法相,恒沙性德,皆由此心轨持含摄。故云方是心相。
〔三、广是心用〕,广即包博,用即业用也。谓此心业用,广博无际,而能出生万法,应用无尽。故云广是心用。
〔四、佛是心果〕,佛即觉也,果即菩提之果也。谓能离诸烦恼,觉了万法,具一切智,而得无上菩提,乃是證此心之果,非从外得。故云佛是心果。(梵语菩提,华言道。)
〔五、华是心因〕,华即喻也,因即行也。谓以种种万行之因华,皆由此心而能开觉。故云华是心因。
〔六、严是心功〕,严即庄严,功即功用也。谓能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体,皆由此心运用之功。故云严是心功。
〔七、经是心教〕,经即能诠之名,教即言量也。谓于一文一句,诸法众理,行布圆融地位法门,皆由此心诠量该通。故云经是心教。
(出华严经疏)
〔一、大是心体〕,大即常也,遍也,体即心体也。谓此心体含容法界,称性周遍,平等广博,不变不迁,无外无际。故云大是心体。
〔二、方是心相〕,方即方法,相即轨持也。谓无边法相,恒沙性德,皆由此心轨持含摄。故云方是心相。
〔三、广是心用〕,广即包博,用即业用也。谓此心业用,广博无际,而能出生万法,应用无尽。故云广是心用。
〔四、佛是心果〕,佛即觉也,果即菩提之果也。谓能离诸烦恼,觉了万法,具一切智,而得无上菩提,乃是證此心之果,非从外得。故云佛是心果。(梵语菩提,华言道。)
〔五、华是心因〕,华即喻也,因即行也。谓以种种万行之因华,皆由此心而能开觉。故云华是心因。
〔六、严是心功〕,严即庄严,功即功用也。谓能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体,皆由此心运用之功。故云严是心功。
〔七、经是心教〕,经即能诠之名,教即言量也。谓于一文一句,诸法众理,行布圆融地位法门,皆由此心诠量该通。故云经是心教。
天台通别释题
【三藏法数】
陈隋间,天台智者大师,凡解一经题目,必以通别二义而判释之。如妙法莲华经上之四字是别,别在此经故;经之一字是通,通于一切诸经故。馀经亦然;是为天台通别释题。
陈隋间,天台智者大师,凡解一经题目,必以通别二义而判释之。如妙法莲华经上之四字是别,别在此经故;经之一字是通,通于一切诸经故。馀经亦然;是为天台通别释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