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先几(先幾)
预先洞知细微。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神仙·仙姑避迹:“ 何廷玉 、 罗万象 等数十辈,皆以失旨伏诛,仙姑明哲先几,即谓之仙亦可。” 明 屠隆 《綵毫记·拜官供奉》:“念隐忧漆室效葵倾,鉴先几曲突徙薪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速著先几之识,勿貽后至之诛。”
《國語辭典》:预借(預借)  拼音:yù jiè
事先支借。如:「他怕身上现款不足,向小王预借了五千元备用。」
《國語辭典》:预想(預想)  拼音:yù xiǎng
事前料想。如:「我军预想今夜有敌军来袭,早已做好万全准备。」
《國語辭典》:预期(預期)  拼音:yù qí
事前的期望。如:「他这个月的业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國語辭典》:预行(預行)  拼音:yù xíng
事先施行。如:「预行沟通」、「预行协商」。
《國語辭典》:宿诺(宿諾)  拼音:sù nuò
1.语出《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指隔夜的诺言。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故言不宿诺,行不苟从。」
2.从前所许下的承诺。如:「你终于实践归国服务的宿诺。」
《漢語大詞典》:剡奏
古代大臣奏事,预先写在削好的木简上。后因称向皇帝进言、上书为剡奏。 扬雄 《法言·先知》“奏不剡” 晋 李轨 注:“不剡奏也。” 宋 王安石 《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之二:“列陈剡奏,尚闕嗣音。”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文规》:“ 文规 雪冤狱,活十人,当得京秩。郡守 方希觉 以其老生无援,不为剡奏。”
《國語辭典》:张本(張本)  拼音:zhāng běn
1.为了事情的发展而于预先所做的安排。唐。白居易〈六赞偈〉:「欲以起因发缘,为来世张本也。」
2.为作伏笔而预先说的话或写的文章。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议论》:「元长之为是诗也,盖欲为他日败事张本耳。」
3.根据、理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每不知事体,这出银殡殓,正好做告状张本。这样富家,一条人命,好歹也起发他几百两生意,如何便是这样住了?」
《漢語大詞典》:庙胜(廟勝)
指朝廷预先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尉缭子·战威:“刑如未加,兵未接,而所以夺敌者五:一曰庙胜之论。”北史·源思礼传:“今奉庙胜之规,总驍捍之众,足以擒其酋帅,献俘闕下耳。”
《國語辭典》:预定(預定)  拼音:yù dìng
1.事先规定或约定。如:「预定进度」、「预定班次」。
2.事前订购。如:「预定货品」。也作「预订」。
《國語辭典》:预报(預報)  拼音:yù bào
对某种事项做事先的通告。如:「气象预报」、「强风预报」。也作「预告」。
《國語辭典》:逆折  拼音:nì zhé
倒折回旋。汉。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横流逆折,转腾潎洌。」唐。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漢語大詞典》:宿习(宿習)
(1).谓长久地学习积累。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学不宿习,无以明名。”
(2).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册府元龟卷九五一引 宋 陶岳 五代史补:“ 郭忠恕 ,七岁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隶。尝有人於 龙山 得鸟迹篆, 忠恕 一见,輒诵如宿习。”宋史·李穀传:“﹝ 李穀 ﹞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
(3).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 唐 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脩来得慧眼,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罗卜 三周礼毕,遂即投仏出家,丞(承)宿习因闻法证﹝得阿罗﹞汉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天下之事,有不学而能者,儒家则谓之天性, 释 氏则以为宿习,其事甚众: 唐 以文称,如 白乐天 七月而识‘之’、‘无’二字, 权德舆 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4).旧日的积习。 宋 陆游 《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得非閔我老,作意鐫其顽。扫除尽宿习,使得终日閒。”
《國語辭典》:预谋(預謀)  拼音:yù móu
事先谋划。如:「他在下手行动之前,早有预谋。」
《國語辭典》:预言(預言)  拼音:yù yán
1.预先说出将发生的事情。如:「预言未来美国将出现黑人总统。」
2.推算预测事情发展而预先说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