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西第颂(西第頌)
后汉书·马融传:“初 融 惩於 邓氏 ,不敢復违忤埶家,遂为 梁冀 草奏 李固 。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后因称献媚权贵的文章为“西第颂”。 清 顾炎武 《过矩亭拜李先生墓》诗:“心鄙 马季长 ,不作《西第颂》。”
《漢語大詞典》:颂琴(頌琴)
古琴名。琴瑟必伴以歌诗,诗有《雅》《颂》,故称。左传·襄公二年:“初, 穆姜 使择美檟,以自为櫬与颂琴, 季文子 取以葬。” 杜预 注:“颂琴,琴名,犹言雅琴。” 孔颖达 疏:“琴瑟必以歌诗,诗有《雅》《颂》,故以颂为琴名,犹如言雅琴也。” 杨伯峻 注:“据 宋 聂崇义 三礼图,颂琴长七尺二寸,广尺八寸,二十五弦。 穆姜 製此以殉葬。文献通考·俗乐部有颂琴, 沈钦韩 补注谓非古之颂琴,是也。”
《漢語大詞典》:颂石(頌石)
史记·秦始皇本纪:“立石,与 鲁 诸儒生议,刻石颂 秦 德。”后因称赞美歌颂功绩政德的碑刻为“颂石”。 唐 杨炎 《河西节度史杜公碑》:“以 炎 耳目馨香,记之篆刻……徘徊颂石,永代作好。”
《漢語大詞典》:颂谣(頌謡)
犹歌谣。 明 陆采 《怀香记·承明雪宴》:“冰澌掩盖静压波涛,瑞足 江 南起颂謡。”
分類:歌谣
《漢語大詞典》:燕然颂(燕然頌)
指歌颂边功的文字。谓在边塞战争中建立功勋。 唐 崔泰之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佇勒 燕然 颂,鸣騶计日归。” 唐 席豫 《秦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已勒 燕山 颂,犹闻遣戍篇。”参见“ 燕然铭 ”。
《漢語大詞典》:燕然铭(燕然銘)
亦称“ 燕山铭 ”。 指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时, 班固 所撰的《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 北周 王褒 《从军行》之一:“勋封 瀚海 石,功勒《燕然铭》。” 唐 王昌龄 《少年行》之一:“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唐 鲍溶 《秋思》之二:“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勿勒《燕然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骈字类编》:五颂(五颂)
小学绀珠五颂班固贾逵传毅杨终侯讽
《漢語大詞典》:谀颂(諛頌)
阿谀赞颂。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晋惠帝五:“﹝ 陆机 ﹞谢朝华,披夕秀,以词翰之美乐见於当世,则 伦 且资其諛颂以为荣,盖有求免而不得者。”
分類:阿谀赞颂
《漢語大詞典》:讲颂(講頌)
谓讲习学业,诵读诗书。《孔丛子·答问》:“ 鲁 ,天下有仁义之国也, 战国 之世,讲颂不衰。”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闕里 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覩蒸尝之位。”
《漢語大詞典》:推颂(推頌)
推赞颂扬。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太学生 何蕃 入太学者廿餘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 蕃 齿,相与言於助教、博士。”《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考工集》:“ 嵩 权极盛之时, 若水 年已垂耄,不免为 嵩 作《〈鈐山堂集〉序》,反覆推颂,颇为盛德之累。”
分類:赞颂颂扬
《漢語大詞典》:重颂(重頌)
佛教语。说经义之后,再作偈颂,申说前义。也称重颂偈或应颂。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言无重颂,句备伽佗。” 吴兆宜 注:“《弥陀疏钞》:梵语‘祗夜多’,此言‘重颂’。”
《分类字锦》:制颂(制颂)
南史梁宗室传始兴忠武王憺子映为吴兴太守郡累不稔中大通三年野榖生武康凡二十二处自此丰穰映制嘉榖颂以闻中诏称美
分类:嘉禾
《漢語大詞典》:颂瑟(頌瑟)
古乐器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颂瑟,筝也。”尔雅·释乐“大瑟谓之洒” 宋 邢昺 疏:“颂瑟长七尺二寸,广八寸,二十五弦尽用之。”
《漢語大詞典》:颂磬(頌磬)
特指古代大射礼时置于西方的磬。周礼·春官·眂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郑玄 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颂或作庸;庸,功也。” 贾公彦 疏:“以东方是生长之方,故云笙。西方是成功之方,故云庸;庸,功也。谓之颂者,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故云颂。”仪礼·大射:“西阶之西,颂磬东面。” 郑玄 注:“言成功曰颂,西为阴中,万物之所成。春秋传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忒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义,是以西方钟磬谓之颂。” 明 王圻 三才图会·器用三:“应笙之磬谓之笙磬,应歌之磬谓之颂磬。”
《漢語大詞典》:颂偈(頌偈)
佛经中的唱颂词。宋书·谢灵运传:“法鼓朗响,颂偈清发。”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口占颂偈,立成如宿搆。传闻四散,士夫多往赴之。” 狄平子 《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既畅以正文,復申以颂偈。此衍十语为千百语之説也。”
分類:佛经颂词
《漢語大詞典》:说颂(説頌)
迎合称颂。晏子春秋·谏上八:“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左右相説颂也,曰:‘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耳矣!’”
分類:迎合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