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颁赐(頒賜)
亦作“ 颁锡 ”。 赏赐;分赏。旧时多指帝王将财物分赏给臣下。周礼·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壬申,詔朝臣覲省父母,依 天成 例颁赐茶药。”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大臣恩宠之盛:“近年 徐武功 及 李宫保 ,荣宠之推,颁锡之盛,蔑以加矣。” 许地山 《危巢坠简·东野先生》:“他在学校里赏给学生一两张自己画的轮船和火车,就像一个王者颁赐勋章给他底臣僚一般地郑重。”
《漢語大詞典》:颁赉(頒賚)
犹颁赐。南史·梁纪中·武帝:“詔赐 兰陵 老少位一阶,并加颁賚。”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李汉琼 ﹞曰:‘孤垒之危,何啻累卵,矢石如雨,陛下宜以社稷自重。’遂罢其幸,止行颁賚而已。”宋史·世家传五·北汉刘氏:“赐京城甲第一区,岁时优加颁賚。”
分類:颁赐
《漢語大詞典》:颁赏(頒賞)
犹颁赐。多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将财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每岁立春日前,进春帖子词……上书房亦与颁赏,而不进帖子。” 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我这回的竟不要那些 西滢教授 所颁赏陪衬的荣名,‘说句体己话’罢,实在是不得已。”
《漢語大詞典》:班赐(班賜)
颁赐;分赏。史记·周本纪:“﹝ 武王 ﹞封诸侯,班赐宗彝。”北齐书·后主纪:“﹝ 广寧王 ﹞奏请出宫人及珍寳班赐将士,帝不悦。”旧唐书·太宗纪上:“﹝ 太宗 ﹞大饗将士,班赐有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一节:“ 魏太武帝 时俘获的生口数量更大,不仅班赐给出战的将士,而且还班赐给留台文武。”
分類:颁赐六章
《漢語大詞典》:朌布
颁赐;广施。 宋 苏轼 《赐交趾郡王李乾德加恩制告敕书》:“帝亲朌布湛恩,徧暨诸夏。” 清 钱谦益 《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刘一燝曾祖母陈氏赠一品夫人制》:“迺者即位改元,朌布恩賚,均庆方夏,漏泽泉壤,所以劝臣劳而敦孝治也。”
分類:颁赐广施
《國語辭典》:颁赠(頒贈)  拼音:bān zèng
颁发赠予。如:「他荣获哥伦比亚大学颁赠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分類:颁赐
《漢語大詞典》:无分(無分)
(1).无己之份。谓没有得到颁赐物。左传·昭公十二年:“ 齐 ,王舅也。 晋 及 鲁 卫 ,王母弟也。 楚 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2).没有机缘。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竹叶於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宋 黄庭坚 《江城子·忆别》词:“有分看伊,无分共伊宿。”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百年无分翦天骄,賸有愁心答 汉 朝。”
《漢語大詞典》:曲垂
敬词。用于称君上的颁赐。犹言俯赐;俯降。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丝布启》:“远降圣慈,曲垂矜賑。” 唐 张九龄 《贺御注〈金刚经〉状》:“陛下曲垂圣意,敷演微言,幽关妙键,豁然洞达。”
《國語辭典》:旌表  拼音:jīng biǎo
1.表扬、表彰。《晋书。卷七五。荀崧传》:「苟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之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太守越敬他知礼,点一官媪,伴送他到家,另自差人旌表。」也作「旌表」。
2.旧时官府为表扬忠孝节义的人,所颁赐的牌坊或匾额。唐。李公佐《谢小娥传》:「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其志行,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
《國語辭典》:旌表(旍表)  拼音:jīng biǎo
表彰、表扬。如:「今年的好人好事代表将在今天接受旌表。」也作「旌表」。
《漢語大詞典》:受脤
(1).古代出兵祭社,其名为宜。祭毕,以社肉颁赐众人,谓之受脤。左传·闵公二年:“帅师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 杜预 注:“脤,宜社之肉,盛以脤器也。”
(2).称受命统军为“受脤”。后汉书·皇甫嵩朱俊传论:“ 皇甫嵩 、 朱儁 并以上将之略,受脤仓卒之时。” 唐 钱起 《送王相公赴范阳》诗:“受脤仍调鼎,为霖更洗兵。” 明 尹耕 《上谷歌》:“时名受脤当关将,岁德临分破阵年。” 清 钮琇 觚賸·圆圆:“天子尚隆推轂之仪,将军独耑受脤之柄。”
《漢語大詞典》:班瑞
(1).颁还瑞玉。书·舜典:“辑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羣牧,班瑞于羣后。” 蔡沉 集传:“颁还其瑞,以与天下正始也。”史记·五帝本纪引此文,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五瑞,公侯伯子男所执,以为瑞信也。 尧 将禪 舜 ,使羣牧歛之,使 舜 亲往班之。”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辑瑞班瑞,穆穆於 尧 门。”
(2).颁赐祥瑞。南齐书·高帝纪上:“凤书表肆类之运,龙图显班瑞之期。”
《漢語大詞典》:敕号(敕號)
帝王颁赐称号。《南海观音全传》第二一回:“权将正殿为殿堂,暂把龙牀为法座,严洁道场,敕号僧人为三天门下大宝法主、镇国禪师,代朕掌管江山。”
分類:帝王颁赐
《漢語大詞典》:铁契(鐵契)
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为 汉高祖 所创。铁制的契券上用丹砂书写誓词,从中剖开,朝廷和受赐者各保存一半。 唐 以后不用丹书,而是嵌金,并在券文上刻有免死等特权的文字。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庙。”
《漢語大詞典》:誓券
天子颁赐功臣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文书。金史·海陵纪:“甲子,誓太祖庙,召 秉德 、 辩 、 乌带 、 忽土 、 阿里出虎 、 兴国 六人赐誓券。”元史·木华黎传:“丁丑八月,詔封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赐誓券、黄金印曰:‘子孙传国,世世不絶。’”参见“ 铁券 ”。
《國語辭典》:铁券(鐵券)  拼音:tiě quàn
古代颁赐功臣之物,以铁制成,形如瓦,为其记功免罪的依据。谈徵。物部。铁券:「汉书高祖记丹书铁契。按:铁券如半破木甑,有四孔,穿绦刻文字于上,陷金是也。此封列侯誓书镌免死及俸禄之数于面。形如瓦,一藏内府,一授本爵。」
《漢語大詞典》:封额(封額)
帝王颁赐的匾额。宋史·王素传:“又定诸神祠封额、爵号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