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阿意顺旨(阿意顺旨)  拼音:ē yì shùn zhǐ
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二。汉人规戒》:「汉人于交友故旧,动存规戒,其不肯阿意顺旨,以陷于非义,此风凛然可喜。」也作「阿谀顺旨」、「阿谀顺意」。
《国语辞典》:阿谀顺意(阿谀顺意)  拼音:ē yú shùn yì
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旧唐书。卷五三。李密传》:「今者密若正言,还恐追踪二子;阿谀顺意,又非密之本图。」也作「阿意顺旨」、「阿谀顺旨」。
《国语辞典》:阿谀顺旨(阿谀顺旨)  拼音:ē yú shùn zhǐ
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明史。卷一八一。徐溥传》:「非欲其阿谀顺旨,惟言莫违也。」也作「阿意顺旨」、「阿谀顺意」。
《国语辞典》:低颜下膝(低颜下膝)  拼音:dī yán xià xī
形容人卑躬顺从的样子。《文明小史》第三一回:「那黄老前辈,不是我说他,碰著几个阔人,或是中堂、尚书有权势的,一般低颜下膝的恭维。」
分类:顺从
《国语辞典》:低头屈膝(低头屈膝)  拼音:dī tóu qū xī
低著头,弯曲著膝,跪在人前。指卑屈顺从。如:「人都有自尊心,谁能忍受无端的羞辱,还要向人低头屈膝呢?」
《国语辞典》:承顺逢迎(承顺逢迎)  拼音:chéng shùn féng yíng
为了讨好人而顺从、迎合其意。如:「当部属的不可一味承顺逢迎,而不顾事情的可行性。」
《国语辞典》:承颜顺旨(承颜顺旨)  拼音:chéng yán shùn zhǐ
迎承脸色,顺从其意旨。《三国志。卷六五。吴书。王蕃传》:「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旨,时或迕意,积以见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女儿女婿也自假意奉承,承颜顺旨,他也不作生儿之望了。」
《國語辭典》:风行草偃(風行草偃)  拼音:fēng xíng cǎo yǎn
语本《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三国志。卷五三。吴书。张纮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平定三郡,风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诚,乃心王室。」唐。刘禹锡〈为淮南杜相公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遂使感激之士,希勇爵以捐驱,猖狂之徒,耹圣泽而悛性,风行草偃,其势必然。」也作「风行草靡」、「风行草从」、「草靡风行」、「草偃风行」、「草偃风从」。
《漢語大詞典》:伏伏帖帖
亦作“ 伏伏贴贴 ”。 心甘情愿;顺从。 明 冯梦龙 山歌·咏物:“结识私情像毡条,伏伏帖帖枕席做相交。”《玉佛缘》第二回:“原来功名心热的人最易着迷,只被 半仙 几句话,便伏伏帖帖的肯出钱。”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一:“必须由小孩自己动手拿一张四条腿的板凳,拉开裤子,伏伏贴贴地爬在凳上,将小屁股露出来,让先生拿着一支两三尺长的竹板子,劈劈啪啪地打一阵。”
《國語辭典》:夫唱妇随(夫唱婦隨)  拼音:fū chàng fù suí
比喻夫妻和睦。参见「夫倡妇随」条。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秀才,你怎生这般说,岂不闻夫唱妇随也呵。」《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与你九岁上定亲,指望长大来夫唱妇随。」
《漢語大詞典》:搞好
通过友好的献殷勤及礼物使顺从、使乐于助人;使软化。例如:拉进了一些生意,因为他到处走动并搞好了关系。
《漢語大詞典》:反迕
不顺从。管子·君臣上:“为上而矫,悖也;为下而胜,逆也。国家有悖逆反迕之行,有土主民者失其纪也。”
《漢語大詞典》:惭顺(慚順)
亦作“慙顺”。 知惭愧而顺从。《后汉书·袁绍传》:“若 冀州 有不弟之慠,无慙顺之节,仁君当降志辱身,以济事为务。”
分類:惭愧顺从
《國語辭典》:百依百随(百依百隨)  拼音:bǎi yī bǎi suí
凡事依顺听顺。《红楼梦》第七九回:「凡女儿一举一动,彼母皆百依百随;因此,未免娇养太过,竟酿成个盗蹠的性气。」也作「百顺百依」、「百依百顺」。
分類:什么顺从
《漢語大詞典》:拗别(拗彆)
亦作“拗别”。 闹别扭;不顺从。《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亲生的,正在乎知疼着热,纔是儿子。却如此拗彆搅炒,何如没有他倒乾浄。”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只是是这疯子手里的状,不先停当得他,万一拗彆起来,依着理断个平分,可不去了我一半家事?”《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都亏了对门 禹明吾 凡事过来照管,幸得 晁源 还不十分合他拗别。”《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如何偏是我的妻房,我又不敢拗别触了他的性子,胡做犯了他的条教。”
见“ 拗彆 ”。
《國語辭典》:拗彆  拼音:ào bie
執拗不順從。《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卻是這個人稟性古怪拗彆。」《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只是這瘋子手裡的狀,不先停當得他,萬一拗彆起來,依著理斷個平分,可不去了我一半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