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9,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韵奇
增韵
好韵
金石韵
叶韵
金韵
今韵
瑟韵
体韵
曲韵
情韵
才韵
别韵
莺韵
韵脚
《分类字锦》:韵奇(韵奇)
杜牧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 调高银字声还侧,物比柯亭韵校奇。
分类:
《国语辞典》:增韵(增韵)  拼音:zēng yùn
书名。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的简称。宋代毛晃增注礼部韵略,其子居正又校勘重增而成,凡五卷。博采典籍,依韵增附,并辨正音、义、笔画的错误,所增补的字数共四千零五十七字,订正错误共四百八十一字。
分类:礼部
《骈字类编》:好韵(好韵)
全唐诗话酉阳杂俎云予在城时常与客联句共押平声好韵不僻者出于竹简谓之韵牒
《漢語大詞典》:金石韵(金石韻)
犹言金石声。《隋书·音乐志中》:“文辞金石韵,毫翰风飈竖。” 唐 张籍 《哭于鹄》诗:“徒保金石韵,千载人所闻。”
分類:金石声
《漢語大詞典》:叶韵(叶韻)
亦作“ 叶韵 ”。
(1). 南北朝 时,学者因按当时语音读诗经,韵多不和,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此风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陈第 始建立“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历史语言观,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参阅 明 陈第 《毛诗古音考序》
(2).作韵文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点化故事:“借君衔以叶韵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夫叶韵乃词中最要之处。”
《骈字类编》:金韵(金韵)
唐 李绛 花下醉中联句 且当金韵掷,莫遣玉山颓。
《國語辭典》:今韵(今韻)  拼音:jīn yùn
1.齐、梁后分别四声的韵书。
2.今日通用的诗韵。
分類:韵书四声
《國語辭典》:今音  拼音:jīn yīn
1.现代的语音。
2.音韵学上指以《切韵》、《广韵》等韵书为代表的隋唐音。与以《诗经》押韵、《说文》谐声等为代表的周秦音(古音)相对。
《漢語大詞典》:瑟韵(瑟韻)
瑟音。 唐 周贺 《玉芝观王道士》诗:“道至心机尽,宵晴瑟韵全。” 唐 刘沧 《访友人郊居》诗:“休弹瑟韵伤离思,已有蝉声报夏初。”
《漢語大詞典》:体韵(體韻)
亦作“ 体韵 ”。 体态韵致。《晋书·王坦之传》:“意者以为人之体韵犹器之方圆,方圆不可错用,体韵岂可易处!”北史·宋弁传:“以为志气謇諤不逮 李彪 ,而体韵和雅,举止闲邃过之。”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书法:“ 许伯伦 行狎书,师 孙过庭 ,劲媚错出,圆熟温茂,如 王 谢 儿郎,皆有体韵。”
分類:体态韵致
《漢語大詞典》:曲韵(曲韻)
戏曲、曲艺在唱曲和念白时使用的字音标准。我国各地剧种、曲种在读音、咬字、归韵、四声调值等方面都有一定规律,大致均以当地语音为标准,但在表演一些反映古代生活题材的剧目、曲目时,则酌用中州韵。
《國語辭典》:情韵(情韻)  拼音:qíng yùn
情调韵味。宋。秦观五百罗汉图记〉:「笔画虽不甚精绝,而情韵风趣各有所得,其绵密委曲可谓至矣。」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昨闻有人赠内之句,情韵绝佳,当是晚唐人手笔。」
《漢語大詞典》:才韵(才韻)
才华风韵。 唐 司空图 《障车文》:“某甲郎不夸才韵,小娘子何暇调粧。” 宋 秦观 《寄题倪敦复北轩》诗:“ 倪郎 才韵照冰壶,北向开轩颇自娱。”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郑善夫》:“《国宝新编》:‘……虽才韵弗充,而古色精言,高映霞表,飘飘然有逍遥远举之志。’”
分類:才华风韵
《漢語大詞典》:别韵(别韻)
(1).谓别具韵调。 唐 黄滔 《汉宫人诵洞箫赋》:“岂贯珠之歌同调,固如簧之言别韵。”
(2).送别时的吟咏。 明 汤显祖 《送艾太仆六十韵》:“离心眷兰菊,别韵起梧楸。”
《漢語大詞典》:莺韵(鶯韻)
黄莺的鸣唱声。 南朝 陈 顾野王 《罗敷行》:“风轻鶯韵缓,露重落花迟。”
《國語辭典》:韵脚(韻腳)  拼音:yùn jiǎo
韵文句末所押的韵。《程乙本红楼梦》第三七回:「且别给他看,先说给他韵脚。他后来的,先罚他和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