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9,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韵友
赋韵
韵合
韵句
韵咽
韵学
元韵
韵磬
器韵
五韵
韵悠悠
合韵
韵律
协韵
韵类
《漢語大詞典》:韵友
花中十友中指荼蘼。
《漢語大詞典》:赋韵(賦韻)
犹分韵。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依韵作诗。南史·曹景宗传:“詔令 约 ( 沈约 )赋韵。时韵已尽,唯餘‘竞、病’二字。 景宗 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 霍去病 ?’帝嘆不已。” 宋 洪迈 容斋续笔·作诗先赋韵:“ 南朝 人作诗多先赋韵。”
《漢語大詞典》:韵合(韻合)
和谐,协调。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荀勖 善解音声” 刘孝标 注引 晋 荀绰 《晋后略》:“诸郡舍仓库,或有 汉 时故鐘,以律命之,皆不叩而应,声响韵合,又若俱成。”云笈七籤卷七:“灵音韵合,玉朗禀真。”
分類:和谐协调
《漢語大詞典》:韵句(韻句)
有韵律的文句。《书·大禹谟》“乃武乃文” 唐 孔颖达 疏:“諡法云:经纬天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经、传文武倒者,经取韵句,传以文重故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九:“ 宣徽 见他才思敏捷,韵句鏗鏘,心下大喜。”
《韵府拾遗 屑韵》:韵咽(韵咽)
李纲秋色赋冷浸空庭蛩螀韵咽
《國語辭典》:韵学(韻學)  拼音:yùn xué
考正音读、研究声韵的学科。
分類:音韵学
《國語辭典》:音韵学(音韻學)  拼音:yīn yùn xué
1.研究人类语言音韵结构的学问。
2.声韵学的别名。参见「声韵学」条。
《漢語大詞典》:元韵(元韻)
原韵。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元韵原韵:“近代词章家和朋友诗则曰原韵,和御製诗则曰元韵。盖取元音之元,以示尊崇。不知原韵本应作元韵,并非假借也。元者,本也。本来,曰元来。”
分類:原韵
《漢語大詞典》:韵磬(韻磬)
琴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李汧公 雅好琴,常斫桐,又取漆桶为之,多至数百张,求者与之。有絶代者,一名‘响泉’,一名‘韵磬’,自宝于家。”参见“ 响泉 ”。
分類:琴名
《漢語大詞典》:响泉(響泉)
古琴名。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李汧公 取桐孙之精者,杂缀为之,谓之百纳琴,用蜗壳为徽,其间三面尤絶异。通谓之响泉、韵磬,絃一上可十年不断。”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李汧公 镇 宣武 ,好琴、书。自造琴,取新旧桐材扣之,合律者裁而胶缀。所蓄二琴殊絶,其名‘响泉’、‘韵磬’者也。” 宋 苏轼 《破琴》诗叙:“度数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絃。此生若遇 邢和璞 ,方信 秦 筝是响泉。”
分類:古琴名
《漢語大詞典》:器韵(器韻)
器局与风度。旧唐书·卫次公传:“﹝ 次公 ﹞器韵和雅,弱冠举进士。” 清 侯方域 《赠王子序》:“余曾一见 王君 於郡东旅舍,已而偕讌集 共城 ,叹其器韵闲远不可得。”
分類:器局风度
《骈字类编》:五韵(五韵)
唐 陆龟蒙 秋夕文宴 梁王座上多词客,五韵甘心第七成。
《漢語大詞典》:韵悠悠(韻悠悠)
(1).声响舒缓悠扬。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到来日扑鼕鼕的征鼙慢凯,韵悠悠的角声哀。”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韵悠悠胡笳慢品,阿来来口打番言。” 明 杨文奎《点绛唇·四时景》套曲:“韵悠悠歌着奇腔,按着宫商。”
(2).比喻香气飘散。 明 冯惟敏 《咏四美·手板》曲:“击玉敲金,移宫换羽……总不如韵悠悠彩袖香飘,斯琅琅宝剑声杂。”
《漢語大詞典》:合韵(合韻)
(1).同一韵律。 宋 辛弃疾 《念奴娇·谢王广文双姬》词:“合韵歌喉,同茵舞袖,举措脱体别。”
(2).叶韵。谓韵脚符合韵部或韵辙。如:这首诗写的很好,但末句不合韵。
(3).即合元音。参见“ 合元音 ”。
《漢語大詞典》:合元音
旧时语音学上指开口度较小,发音时舌位比较高的几个元音。
《國語辭典》:韵律(韻律)  拼音:yùn lǜ
1.舞蹈时以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速度等称为「韵律」。
2.凡某一现象作周期性的反复,通称为「韵律」。如四季的循环、地球的运转。
3.古代诗词的平仄格式与押韵规则,亦指西方诗歌的节奏,以音节或音步为单位;一指散文作品中规则的律动。
4.美学上指使声音谐和的法则。
《國語辭典》:协韵(協韻)  拼音:xié yùn
1.符合韵律。诗词歌赋中,于相当的句末以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相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称为「协韵」。《红楼梦》第四○回:「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协韵,错了的罚一杯。」
2.今韵与古韵不同,以今音读古韵,多不能谐。北周沈重作《毛诗音义》,创协韵之说,随意将某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和谐。至明末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道理加以反驳,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今韵不协,正是语音演变的證据,不能任意随文改读。应求古韵,以證其和谐。
《漢語大詞典》:叶韵(叶韻)
亦作“ 叶韵 ”。
(1). 南北朝 时,学者因按当时语音读诗经,韵多不和,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此风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陈第 始建立“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历史语言观,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参阅 明 陈第 《毛诗古音考序》
(2).作韵文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点化故事:“借君衔以叶韵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夫叶韵乃词中最要之处。”
《國語辭典》:韵类(韻類)  拼音:yùn lèi
将韵书中的韵经系联后,分出开、齐、合、撮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