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389
典故
35
词典
1006
佛典
236
其它
112
共1006,分68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知音
德音
音书
好音
好音
清音
赏音
玉音
观音
遗音
徽音
音容
音信
八音
音尘
《國語辭典》:
知音
拼音:
zhī yīn
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子期便从琴音感到峨峨若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又感到洋洋若江河。子期死后,伯牙便绝弦不弹,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懂得他的音乐了。见《列子。汤问》。后比喻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文选。古诗一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三国魏。
曹丕
与吴质书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分類:
知音
通晓
作品
音律
深刻
理解
正确
评价
人
伯牙
善鼓
鼓琴
钟子期
善听
琴音
高山
《國語辭典》:
德音
拼音:
dé yīn
1.美言、善言。《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陛下发德音,下明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曾是莠言,有亏德音,岂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欤。」
2.好名声。《诗经。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3.来信。如:「倾奉德音」。
分類:
德音
善言
好名
好名声
名声
朝廷
帝王
诏书
正统
仁德
音乐
言语
教令
诏敕
之外
人言
言辞
敬称
《國語辭典》:
音书(音書)
拼音:
yīn shū
1.书信、消息。唐。
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诗:「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宋。
欧阳修
〈
蝶恋花。腊雪初消梅蕊绽
〉词:「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
2.关于音韵学的书籍,统称为「音书」。
分類:
音讯
书信
《國語辭典》:
好音
拼音:
hào yīn
喜爱音乐。《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文选。马融。长笛赋。序》:「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分類:
好音
喜爱
音乐
《國語辭典》:
好音
拼音:
hǎo yīn
1.悦耳的声音。《文选。祢衡。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唐。
杜甫
〈
蜀相
〉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可喜的音信。唐。
杜牧
〈
为人题赠
〉诗二首之二:「的的新添恨,迢迢绝好音。」《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小弟坚卧烟霞,静听好音。」也作「好消息」。
分類:
悦耳
好消息
声音
乐声
《國語辭典》:
清音
拼音:
qīng yīn
1.悠扬嘹亮的声音。《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一》:「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唐。
张文姬
沙上鹭
诗:「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
2.婚丧中所用的吹奏乐。
3.不著戏服,不作表情且无伴奏的戏曲演唱。如昆曲有清音班。
4.流行于四川省的曲艺。用琵琶、二胡等伴奏。
5.声韵学上指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如国语注音符号里的ㄅ、ㄆ、ㄈ、ㄉ、ㄊ等。
分類:
清音
清越
曲艺
发音
声音
声带
不振
流行
振动
四川
浊音
琵琶
二胡
伴奏
《國語辭典》:
赏音(賞音)
拼音:
shǎng yīn
知音。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二。田洙遇薛涛联句记》:「今既遇赏音,而高山流水,何惜一奏。」
分類:
赏音
知音
《國語辭典》:
玉音
拼音:
yù yīn
尊称对方的言词、训示或书信。《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分類:
尊称
清越
佳音
念经
称帝
帝王
人言
优雅
声音
言辞
言语
敬称
《國語辭典》:
观音(觀音)
拼音:
guān yīn
阿弥陀佛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听闻呼救的声音即前往救助。参见「观世音菩萨」条。
分類:
观音
观世音
太宗
李世民
《國語辭典》:
观世音(觀世音)
拼音:
guān shì yīn
西方三圣之一。观察苦恼众生的音声,而循声解救,故称为「观世音」。参见「观世音菩萨」条。
分類:
观世音
佛教
菩萨
慈悲
化身
《國語辭典》:
遗音(遺音)
拼音:
yí yīn
1.馀音、馀韵。《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2.死者存留在活人记忆中的说话声音。《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3.古人所流传下来的音乐。《文选。嵇康。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轩辕之遗音。」
分類:
死者
前代
不绝
留下
哀声
代留
音信
生前
留传
声音
前所
音乐
诗歌
美好
明扬
《國語辭典》:
徽音
拼音:
huī yīn
1.好的声名。《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思齐徽音,聿求多祜。」
2.音乐。《文选。王粲。公宴诗》:「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3.美善的言语。《晋书。卷九○。良吏传。序》:「斯并惇史播其徽音,良吏以为准的。」也作「徽言」。
分類:
优美
佳音
德音
乐声
指令
令闻
美誉
琴声
《國語辭典》:
音容
拼音:
yīn róng
声音与容貌。如:「音容宛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音容久阻,书信难传。」《红楼梦》第一六回:「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
分類:
声音
书信
音容
容貌
《國語辭典》:
音信
拼音:
yīn xìn
音讯、消息。南朝梁。
沈约
襄阳蹋铜蹄歌
三首之一:「若欲寄音信,汉水向东流。」《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也作「音息」。
分類:
音信
音讯
信息
《國語辭典》:
八音
拼音:
bā yīn
1.古代乐器分类,依制作材料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如钟属金,磬属石,琴、瑟属丝,箫、笛属竹,笙属匏,埙属土,鼓属革,柷、敔属木。《书经。舜典》:「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南朝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五色相宣,八音协畅。」
2.客家音乐的器乐合奏曲,多以唢呐为主旋律乐器。
分類:
八音
八风
音乐
乐器
八种
同质
《國語辭典》:
音尘(音塵)
拼音:
yīn chén
1.称人的声音和踪影。《文选。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2.音讯、消息。《文选。谢灵运。邻里相送方山诗》:「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分類:
音信
踪迹
消息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