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6,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海潮音
被叶衣观音
能静观音
梵音
梵音相
梵音洞
梵音锡杖
梵音深远相
寂音尊者
寂调音所问经
寂静音海夜神化导三十七门
异口同音
根本十四音
五天音与汉土二音
佛类词典(续上)
准𦙠观音海潮音
被叶衣观音
能静观音
梵音
梵音相
梵音洞
梵音锡杖
梵音深远相
寂音尊者
寂调音所问经
寂静音海夜神化导三十七门
异口同音
根本十四音
五天音与汉土二音
准𦙠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即准提观音。
(菩萨)即准提观音。
海潮音
【佛学大辞典】
(术语)音之大者,譬之于海潮。又海潮无念,不违其时。与大悲之音声应时适机而说法相似。法华经普门品曰:「梵音海潮音。」楞严经二曰:「佛兴慈悲。哀悯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长水之义疏曰:「天鼓无思,随人发响,海潮无念,要不失时,此表无缘慈悲应机而说,不待请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佛讲经说法或僧众诵经的声音,好像海潮之声,响亮无尽。
【俗语佛源】
海潮声势雄壮,涨落有时,常用来比喻佛、菩萨应时对机的说法。如《楞严经》卷二说:「佛兴慈悲,哀悯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便告诸善男子。」「海潮音」也可以专指观世音菩萨的「法音」。《法华经·普门品》说:「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中国佛教界把浙江普陀山视为「观音道场」。普陀山是个海岛,岛上有潮音洞,传为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之处。此外,「海潮音」又指唱赞诵经之声。如唐·刘长卿《送少微上人游天台》诗:「秋夜闻清梵,余音逐海潮。」唱赞诵经之声抑扬起伏,称为「梵呗」,源于印度的法曲。以海潮比况梵呗,十分形象。(李明权)
(术语)音之大者,譬之于海潮。又海潮无念,不违其时。与大悲之音声应时适机而说法相似。法华经普门品曰:「梵音海潮音。」楞严经二曰:「佛兴慈悲。哀悯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长水之义疏曰:「天鼓无思,随人发响,海潮无念,要不失时,此表无缘慈悲应机而说,不待请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佛讲经说法或僧众诵经的声音,好像海潮之声,响亮无尽。
【俗语佛源】
海潮声势雄壮,涨落有时,常用来比喻佛、菩萨应时对机的说法。如《楞严经》卷二说:「佛兴慈悲,哀悯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便告诸善男子。」「海潮音」也可以专指观世音菩萨的「法音」。《法华经·普门品》说:「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中国佛教界把浙江普陀山视为「观音道场」。普陀山是个海岛,岛上有潮音洞,传为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之处。此外,「海潮音」又指唱赞诵经之声。如唐·刘长卿《送少微上人游天台》诗:「秋夜闻清梵,余音逐海潮。」唱赞诵经之声抑扬起伏,称为「梵呗」,源于印度的法曲。以海潮比况梵呗,十分形象。(李明权)
被叶衣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第三行第一位。裹于莲叶中。故名。密号曰异行金刚。
(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第三行第一位。裹于莲叶中。故名。密号曰异行金刚。
能静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伫岩向海,示静寂相之观音也。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伫岩向海,示静寂相之观音也。
梵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梵天王所出之音声有五种清净之音,佛之音声亦如是,故三十二相中有梵音相。法华经序品曰:「梵音微妙,令人乐闻。」法华文句曰:「佛报得清净音声最妙,号为梵音。」华严经曰:「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得净妙道。」长阿含五阇尼沙经曰:「时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数三十二曰:「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又】(仪式)音韵屈曲升降,歌颂佛,讽咏法者,云梵音。又曰梵呗,呗匿。以闻者得净信,而佛听之,在世中铃声比丘,呗声第一。(参见:呗比丘)。魏陈思王曹子建,游鱼山,闻岩谷水声,写之,制梵呗之谱。是为东土梵呗之始。【又】单称读经之声为梵音。
【佛学常见辞汇】
1。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清满、周遍远闻,为佛三十二相之一。2。指读经的声音。
(术语)大梵天王所出之音声有五种清净之音,佛之音声亦如是,故三十二相中有梵音相。法华经序品曰:「梵音微妙,令人乐闻。」法华文句曰:「佛报得清净音声最妙,号为梵音。」华严经曰:「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得净妙道。」长阿含五阇尼沙经曰:「时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数三十二曰:「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又】(仪式)音韵屈曲升降,歌颂佛,讽咏法者,云梵音。又曰梵呗,呗匿。以闻者得净信,而佛听之,在世中铃声比丘,呗声第一。(参见:呗比丘)。魏陈思王曹子建,游鱼山,闻岩谷水声,写之,制梵呗之谱。是为东土梵呗之始。【又】单称读经之声为梵音。
【佛学常见辞汇】
1。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清满、周遍远闻,为佛三十二相之一。2。指读经的声音。
梵音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十二相中之梵音深远相是也。(参见:前)
【佛学常见辞汇】
三十二相中之梵音深远相。
(术语)三十二相中之梵音深远相是也。(参见:前)
【佛学常见辞汇】
三十二相中之梵音深远相。
梵音洞
【佛学大辞典】
(地名)即观音洞。(参见:观音洞)下。
(地名)即观音洞。(参见:观音洞)下。
梵音锡杖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个法要)
(术语)(参见:四个法要)
梵音深远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梵音相。(参见:梵音)
【三藏法数】
谓音声和雅,近远皆到,无处不闻也。
(术语)同梵音相。(参见:梵音)
【三藏法数】
谓音声和雅,近远皆到,无处不闻也。
梵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梵天王所出之音声有五种清净之音,佛之音声亦如是,故三十二相中有梵音相。法华经序品曰:「梵音微妙,令人乐闻。」法华文句曰:「佛报得清净音声最妙,号为梵音。」华严经曰:「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得净妙道。」长阿含五阇尼沙经曰:「时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数三十二曰:「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又】(仪式)音韵屈曲升降,歌颂佛,讽咏法者,云梵音。又曰梵呗,呗匿。以闻者得净信,而佛听之,在世中铃声比丘,呗声第一。(参见:呗比丘)。魏陈思王曹子建,游鱼山,闻岩谷水声,写之,制梵呗之谱。是为东土梵呗之始。【又】单称读经之声为梵音。
【佛学常见辞汇】
1。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清满、周遍远闻,为佛三十二相之一。2。指读经的声音。
(术语)大梵天王所出之音声有五种清净之音,佛之音声亦如是,故三十二相中有梵音相。法华经序品曰:「梵音微妙,令人乐闻。」法华文句曰:「佛报得清净音声最妙,号为梵音。」华严经曰:「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得净妙道。」长阿含五阇尼沙经曰:「时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数三十二曰:「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又】(仪式)音韵屈曲升降,歌颂佛,讽咏法者,云梵音。又曰梵呗,呗匿。以闻者得净信,而佛听之,在世中铃声比丘,呗声第一。(参见:呗比丘)。魏陈思王曹子建,游鱼山,闻岩谷水声,写之,制梵呗之谱。是为东土梵呗之始。【又】单称读经之声为梵音。
【佛学常见辞汇】
1。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清满、周遍远闻,为佛三十二相之一。2。指读经的声音。
寂音尊者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大庄严寺慧龄之弟子也。其传附于续高僧传二十八(慧龄传)。
(人名)唐大庄严寺慧龄之弟子也。其传附于续高僧传二十八(慧龄传)。
寂调音所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刘宋法海译。清净毗尼方广经之异译。
(经名)一卷,刘宋法海译。清净毗尼方广经之异译。
寂静音海夜神化导三十七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善财童子南询第三十五参寂静夜神对童子自说于三十七类之众生为三十七门之化导。见唐华严七十一。
(名数)善财童子南询第三十五参寂静夜神对童子自说于三十七类之众生为三十七门之化导。见唐华严七十一。
异口同音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人数多时,众人为同一之语也。报恩经一曰:「异口同音,俱发声言。」南本涅槃经十曰:「异口同音,唱如是说。」慈恩之弥勒上生经疏曰:「身别故异口,语等故同音。」
(杂语)人数多时,众人为同一之语也。报恩经一曰:「异口同音,俱发声言。」南本涅槃经十曰:「异口同音,唱如是说。」慈恩之弥勒上生经疏曰:「身别故异口,语等故同音。」
根本十四音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本行集经十一曰:「梵天所说之书。」注曰:「今婆罗门书正十四音是。」涅槃经八曰:「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说字根本?佛言善男子!说初半字以为根本。(中略)所言字者其义云何?善男子!有十四音名为字义。(中略)此十四音名曰字本。」而次下经文虽就摩多及体文之五十字详说字义,然不指此十四之根本字者何耶?因而诸师异解多端。如悉昙藏二列十类之异解。其中秀法师之解云:「悉昙十二字合长短二声为一音,合有六音。次从迦以去有二十五字为一音,合为五音。足前合为十一也。次从耶已去九字,三字为一音,合有三音。足前合为十四音也。不取鲁流四字为音。明此四字直是利前音非是音也。」又悉昙三密钞之六说中,第六说信范之说与之同。
(杂语)佛本行集经十一曰:「梵天所说之书。」注曰:「今婆罗门书正十四音是。」涅槃经八曰:「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说字根本?佛言善男子!说初半字以为根本。(中略)所言字者其义云何?善男子!有十四音名为字义。(中略)此十四音名曰字本。」而次下经文虽就摩多及体文之五十字详说字义,然不指此十四之根本字者何耶?因而诸师异解多端。如悉昙藏二列十类之异解。其中秀法师之解云:「悉昙十二字合长短二声为一音,合有六音。次从迦以去有二十五字为一音,合为五音。足前合为十一也。次从耶已去九字,三字为一音,合有三音。足前合为十四音也。不取鲁流四字为音。明此四字直是利前音非是音也。」又悉昙三密钞之六说中,第六说信范之说与之同。
五天音与汉土二音
【佛学大辞典】
(杂语)以汉音吴音之二音评五天之音,则中天之音,多用汉音,少用吴音。南天之音,多用吴音,少用汉音。此中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一行,慈恩,惠果等用中天之音。智广,宝月等用南天之音。详见悉昙藏一,悉昙三密钞上。
(杂语)以汉音吴音之二音评五天之音,则中天之音,多用汉音,少用吴音。南天之音,多用吴音,少用汉音。此中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一行,慈恩,惠果等用中天之音。智广,宝月等用南天之音。详见悉昙藏一,悉昙三密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