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6,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音吐
悲音
音闻
鸿音
钟音
乐音
诲音
中音
中音
圆音
音训
雁音
鲸音
孤音
聆音
《漢語大詞典》:音吐
谈吐。南齐书·庾杲之传:“ 杲之 风范和润,善音吐。” 宋 叶适 《朝请大夫主管冲佑观焕章侍郎陈公墓志铭》:“﹝ 陈思诚 ﹞美仪观,音吐融畅。”
分類:音吐谈吐
《漢語大詞典》:悲音
悲哀的声音。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二:“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晋 潘岳 《笙赋》:“乐声发而尽室欢,悲音奏而列坐泣。”
分類:悲哀声音
《漢語大詞典》:音闻(音聞)
指声音的传播。《楞严经》卷六:“此方真教体,清浄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唐 韦应物 《慈恩伽蓝清会》诗:“鸣鐘悟音闻,宿昔心已往。”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六:“知从了义透音闻,古井无波岂更浑。”
分類:声音传播
《漢語大詞典》:鸿音(鴻音)
(1).洪亮的声音。 唐 独孤及 《鹿泉本愿寺铜钟铭》:“虽鸿音未扬,识者已知其妙矣。”
(2).指音信。 清 陈梦雷 《寄长秋弟》诗:“新篇堪寄否?天外待鸿音。”
《骈字类编》:钟音(钟音)
唐 王昌龄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
唐 周贺 宿开元寺楼 寒扉关雨气,风叶隐钟音。
《國語辭典》:乐音(樂音)  拼音:yuè yīn
物体规律振动有明显泛音列规则,所产生具有固定音高的音,通常是悦耳的声音。为英语musical sound的意译。
《漢語大詞典》:诲音(誨音)
教导的话。 宋 苏轼 《回答馆职启》:“某方此赐环,遽承枉驾,沐诲音之已厚,愧驰謁之未遑。” 元 王恽 《汴梁路城隍庙记》:“ 景礼 临终貽属 妙明 曰:‘汝等祗严修洁,善守庙祊,毋负 刘侯 付托。’ 妙明 唯曰:‘敢不敬承诲音。’”
分類:教导
《國語辭典》:中音  拼音:zhòng yīn
合乎音节、韵律。《庄子。养生主》:「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淮南子。泛论》:「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
《國語辭典》:中音  拼音:zhōng yīn
1.音乐上指大音阶或小音阶的第三度音。
2.泛指介于高音、低音之间的乐器或人声,如男中音、女中音。
3.中正平和之音。《国语。周语下》:「于是乎道之以中德,咏之以中音。」
《漢語大詞典》:圆音(圓音)
佛教语。谓佛说法之音。圆,指佛法的完满周密。《华严经·离世间品一》:“圆音陀罗尼,解了不思议。” 章炳麟 《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大惧正法之衰,不在谤佛,而在昌言宗教,转相隐蔽,障惑愈深,则圆音或几乎息矣。”
《國語辭典》:音训(音訓)  拼音:yīn xùn
1.注音、解义。《北史。卷四二。列传。刘芳》:「博闻强记,兼览苍雅,尤长音训,辩析无疑。」《旧唐书。卷一八九。儒学列传上。曹宪》:「太宗又尝读书有难字,字书所阙者,录以问宪,宪皆为之音训及引證明白,太宗甚奇之。」
2.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某字的字义。如:「天,颠也。」、「水,准也。」也称为「声训」。
《漢語大詞典》:雁音
犹音讯。 宋 林景熙 《答柴主簿》诗之一:“铜槃消息无人问,寂寞西楼待雁音。”参见“ 雁足书 ”。
分類:音讯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鲸音(鯨音)  拼音:jīng yīn
古代以鲸形的杵撞钟,故称钟声为「鲸音」。元。宋褧 鄱阳萧性渊能鼓琴琴号霜钟是其曾大父宋南渡时所畜者其家上世善琴云诗:「不似琵琶不似筝,鲸音历历似秋清。」明。张经烟寺晚钟诗:「鲸音送残照,敲落楚天霜。」
《漢語大詞典》:孤音
独特的音律;孤独的声音。后汉书·荀彧传赞:“ 北海 天逸,音情顿挫。越俗易惊,孤音少和。” 明 文徵明 《不寐》诗:“明月度孤音,霜华满庭院。”
《漢語大詞典》:聆音
闻声。文选·潘岳〈射雉赋〉:“彼聆音而逕进,忽交距以接壤。” 徐爰 注:“彼野雉闻媒声,便逕来鬪。” 晋 陆云 《赠顾彦先》诗之五:“瞻仪情感,聆音心悲。” 晋 陶潜 《自祭文》:“候颜已冥,聆音愈汉。”
分類: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