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6,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观音座莲
观音棕竹
观音法会
观音佛祖
观音菩萨
光学录音
黑人音乐
合口元音
佛教音乐
附点音符
开口元音
绝对音乐
客家八音
雷射音响
立体音响
《国语辞典》:观音座莲(观音座莲)  拼音:guān yīn zuò lián
植物名。观音座莲科观音座莲属,常绿多年生草本。茎块状,幼叶一回、成熟叶二回羽状复叶,叶柄绿色,基部肉质肥厚,各具膨大叶枕二片,叶枕宿存于叶片脱落后,在茎上层层相叠,有如观世音菩萨的莲花座,故称为观音座莲。
《国语辞典》:观音棕竹(观音棕竹)  拼音:guān yīn zōng zhú
植物名。棕榈科观音棕竹属,常绿灌木。干高一至三公尺,常被黑色网状棕皮所包被。掌状裂叶,小叶五至十枚,披针形,柄瘦长,花小,色淡黄,常开花但不易结实,浆果球形,黄熟。
《国语辞典》:观音法会(观音法会)  拼音:guān yīn fǎ huì
相传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日及成道日,各地观音寺院都会举行法会,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拜大悲忏,还有放生活动,称为「观音法会」。
《国语辞典》:观音佛祖(观音佛祖)  拼音:guān yīn fó zǔ
观世音菩萨、佛陀和宗派祖师的合称。
《国语辞典》:观音菩萨(观音菩萨)  拼音:guān yīn pú sà
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是慈悲的象徵。参见「观世音菩萨」条。
《国语辞典》:光学录音(光学录音)  拼音:guāng xué lù yīn
把声音讯号转换成光的讯号,以感光材料为媒介记录声音的方法。主要用于电影录音。
《国语辞典》:黑人音乐(黑人音乐)  拼音:hēi rén yīn yuè
1.专指黑人所作的音乐。
2.泛指一般音乐中,保有美国黑人音乐形式的乐曲。
《国语辞典》:合口元音  拼音:hé kǒu yuán yīn
发音时开口度小,舌位较高的元音。包括ㄧ、ㄨ、ㄩ三个元音。
《国语辞典》:佛教音乐(佛教音乐)  拼音:fó jiào yīn yuè
歌颂佛德的清净音声或曲调。释迦牟尼时代,出家人对于歌舞的态度颇为谨慎,在他们圆寂后,为了宗教的传教与教团的维持,遂有经典朗诵的产生,而逐渐发展成为音乐。佛教音乐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大盛于唐室宫廷,并促成唐代乐舞的高度发展。主要用于讲经仪式、朝暮课诵以及道场忏法,藉以启请十方诸佛菩萨、赞咏圣贤或诵持经典。由于所授渊源不同,故分为南北两体,闽南以较热闹的鼓山调为主,后来并发展为子弟戏;北方则以正统的海潮音为主,所唱出的梵音如海浪般有波波相涌,层层相交之感。
《国语辞典》:附点音符(附点音符)  拼音:fù diǎn yīn fú
音符的一种。分单、复二种:单附点音符,即单纯音符符头之右旁加一小点,其音长较原有音符加二分之一长;复附点音符即于单附点音符符头之右旁再加一小点,其音长较原有音符加四分之三长。为英语dotted note的意译。
《国语辞典》:开口元音(开口元音)  拼音:kāi kǒu yuán yīn
国音学上指发音时,口腔张得最大,舌位降到最低的元音。如注音符号的「ㄚ」。
《国语辞典》:绝对音乐(绝对音乐)  拼音:jué duì yīn yuè
通常指器乐曲,相对于标题音乐的美学概念。为英语absolute music的意译。指创作者创作时没有明确标题,不受非音乐因素影响的音乐,只有乐曲的形式与体裁,其内容都由欣赏者自行去理解,如古典时期非标题交响曲、室内乐或奏鸣曲。
《国语辞典》:客家八音  拼音:kè jiā bā yīn
古人将乐器依制成特质,分金、石、竹、丝、匏、土、革、木八类,如钟、磐、筝、管、笙、埙、鼓、敔等,称为「八音」。客家人将八音列入乐团演奏,称为「客家八音」。又加入唢呐、胡琴、秦琴、三弦等乐器,成为拉、弹、吹、打,四结合的乐队演奏基础。
分类:将乐特质
《国语辞典》:雷射音响(雷射音响)  拼音:léi shè yīn xiǎng
以雷射唱针取代传统唱针的音响设备。具有许多微电脑机件,可自动入片、选曲及播放。有遥控装置,可快速前进或后退,具有计时与记忆的功能。
《国语辞典》:立体音响(立体音响)  拼音:lì tǐ yīn xiǎng
具有立体效果的音响。主要有两条主控频道,使不同的音源能各自从左、右两个不同频道发出,增加音质的深度。为时下流行的高级音响。也称为「立体身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