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6,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重音节
重唇音
郑卫之音
众啄同音
众音互作
正始之音
正月之音
正音法
知音臻妙
知音识趣
衷音
云璈音节
沾露调音
万音落石
亡国之音
《高级汉语词典》:重音节  拼音:zhòng yīn jié
相对有力或突出的音节
《國語辭典》:重唇音(重脣音)  拼音:zhòng chún yīn
音韵学上指闭合两唇以节制声气经过所发之音。如帮、滂、并、明等。
《國語辭典》:郑卫之音(鄭衛之音)  拼音:zhèng wèi zhī yīn
本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郑卫之音兴。」也作「郑卫之曲」、「郑卫之声」。
《國語辭典》:郑声(鄭聲)  拼音:zhèng shēng
郑国的音乐多淫声,为靡靡之音。故称淫荡不雅正的音乐为「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罢倡乐,绝郑声。」也称为「郑音」。
《漢語大詞典》:众啄同音(衆啄同音)
犹言众口一辞。《“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和会方开,公论犹在。 青岛 归我,众啄同音。”
分類:众口一辞
《分类字锦》:众音互作(众音互作)
琅嬛记:河伯宴伯禹于河上,献亥既之珠。亥既珠者,夜中宴乐,悬于殿中,光彻如白日。客甫持觞,而珠中众音互作,宴罢,音亦已。
分类:
《國語辭典》:正始之音  拼音:zhèng shǐ zhī yīn
三国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的清谈。《晋书。卷三六。卫瓘传》:「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
《分类字锦》:正月之音
说文: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
分类:笙竽
《國語辭典》:正音法  拼音:zhèng yīn fǎ
文字读法的标准。其目的在统一读音。
《分类字锦》:知音臻妙
梦溪笔谈:高邮人桑景舒。性知音。听百物之声。悉能占其灾福。尤善乐律。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景舒详其曲声。曰。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亦动。乃谓之虞美人操。其声调与虞美人曲全不相近。而草辄应之者。律法同管也。其臻妙如此。
分类:审音
《國語辭典》:知音识趣(知音識趣)  拼音:zhī yīn shì qù
情意相合、志趣相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你平时那一班同欢同赏,知音识趣的朋友,怎没一个来偢睬你一偢睬?」也作「知情识趣」。
《國語辭典》:知情识趣(知情識趣)  拼音:zhī qíng shì qù
情意相合,志趣相投。《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美娘哀哭之际,听得声音厮熟,止啼而看,原来正是知情识趣的秦小官。」也作「知音识趣」。
《漢語大詞典》:衷音
中音。指介于小大、轻重、清浊之间的雅正和谐之音。吕氏春秋·适音:“何谓适?衷音之适也……衷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乐无太,平和者是也。”
《分类字锦》:云璈音节(云璈音节)
粤志:罗浮东峰山有石洞。洞中枫树千万株。常有蜩蝉数百。鸣则齐鸣。止则齐止。无一参差断续者。黄冠云。昔白玉蟾真人于冲虚观制云璈八曲。有客常命道童奏之。今乐器零落矣。听此蝉声。犹髣髴云璈音节也。
分类:
《分类字锦》:沾露调音(沾露调音)
谢庄 赤鹦鹉赋 溯还风而耸翮,沾清露而调音。
分类:鹦鹉
《分类字锦》:万音落石(万音落石)
王安石 水帘泉诗 淙淙万音落石颠。
分类:
《國語辭典》:亡国之音(亡國之音)  拼音:wáng guó zhī yīn
1.国家将灭亡时充满愁苦哀思的音乐。《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聊斋志异。卷二。林四娘》:「再强之,乃俯首击节,唱伊、凉之调,其声哀婉。歌已泣下。公亦为酸恻,抱而慰之曰:『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
2.淫靡的音乐。《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上。张蕴古传》:「勿内荒于色,勿外荒于禽,勿贵难得之货,勿听亡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