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9,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注音
壮音
音画
音轨
号音
混音
诒音
音姿
音准
音谣
音婉
音气
音波
音格
译音
《國語辭典》:注音  拼音:zhù yīn
用同音字或符号标明文字的读音。
《韵府拾遗 侵韵》:壮音(壮音)
夏侯湛雷赋驰壮音于天上兮激驳响于地中
《国语辞典》:音画(音画)  拼音:yīn huà
1.以音乐描写事物。其美感效果一如绘画所呈现的事物风貌,故称为「音画」。
2.电影或电视剧中音响效果与画面的合称。
《国语辞典》:音轨(音轨)  拼音:yīn guǐ
影片或录影带的整体表现中,属于音乐、音效的部分,它可配合画面放送,亦可与画面分开,独自表现。
《国语辞典》:号音(号音)  拼音:hào yīn
军用喇叭吹出来的乐音,以为作息的信号。如:「起床的号音已经响了。」
《国语辞典》:混音  拼音:hùn yīn
录制影音内容时的声音合成技术。
《漢語大詞典》:诒音(詒音)
寄传音信。诗·郑风·子矜“纵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唐 陆德明 释文:“《韩诗》作‘詒’。詒,寄也,曾不寄问也。”
分類:音信
《漢語大詞典》:音姿
话音与姿态。南史·张畅传:“音姿容止,莫不瞩目,见者皆愿为尽命。”
分類:话音姿态
《國語辭典》:音准(音準)  拼音:yīn zhǔn
歌唱或乐器演奏中所发出的音高,能与一定乐律的音高相符。
《漢語大詞典》:音谣(音謡)
犹谣言。《魏书·李彪传》:“直绳之官,人所忌疾,风谤之际,易生音謡。”
分類:谣言
《韵府拾遗 阮韵》:音婉
天禄阁外史鼓琴而音婉以和歌豳风而声噰以舒
分类:音婉
《漢語大詞典》:音气(音氣)
(1).指古代以律管测定的节气。书·舜典“声依永,律和声” 孔 传:“声谓五声,宫、商、角、徵、羽;律谓六律、六吕,十二月之音气。言当依声律以和乐。”参见“ 葭灰 ”、“ 灰管 ”。
(2).犹声气。指说话的声音、语气、气概。 汉 王充 论衡·是应:“人含五常,音气交通,且犹不能相知。”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董仲舒 尝下帷独咏,忽有客来,风姿音气,殊为不凡。”魏书·高遵传:“ 遵 形貌庄洁,音气雄畅。”
《國語辭典》:音波  拼音:yīn bō
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其周围的空气因震动而产生波动,此波触耳而成音,故称为「音波」。也称为「声波」。
《漢語大詞典》:音格
指诗歌的格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绿窗遗稿:“﹝故妻 孙氏 蕙兰 ﹞因其弟受 唐 诗家法於庭,取而读之,得其音格,輒能为近体五七言,语皆閒雅可诵。”
分類:诗歌格律
《國語辭典》:译音(譯音)  拼音:yì yīn
把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它发音相同或相似的文字表达出来,即称为「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