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6,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妙音
纶音
讣音
雅音
音律
大音
信音
诏音
语音
南音
音响
一音
音乐
音韵
雷音
《國語辭典》:妙音  拼音:miào yīn
奇妙或美妙的声音。《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恩卿妙音,六院推首。某相遇之初,每闻绝调,辄不禁神魂之飞动。」《西游记》第二回:「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
《國語辭典》:纶音(綸音)  拼音:lún yīn
1.古代称皇帝的谕旨。元。贡奎敬亭山〉诗:「增秩睹隆典,纶音播明廷。」也作「纶诏」。
2.现多用来戏称太太或女朋友的命令。如:「他绝不敢拂逆女朋友的纶音。」
分類:帝王诏令
《國語辭典》:讣音(訃音)  拼音:fù yīn
报丧的消息。《儒林外史》第八回:「便是小侄们闻了表兄讣音,思量总角交好,不想中路分离,临终也不能一别。」
《國語辭典》:雅音  拼音:yǎ yīn
高尚之音。清。王鹏运摸鱼子。莽风尘雅音寥落〉词:「莽风尘雅音寥落,孤怀郁郁谁语。」
《國語辭典》:音律  拼音:yīn lǜ
音调和律吕。亦代指音乐。《汉书。卷六。武帝纪》赞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袒,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素晓音律,将两手按节,把乐声一一嘿记了。」也称为「乐律」。
《漢語大詞典》:大音
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希声,无声。意谓至大之音则不辨宫商,犹如无声。后以“大音”指美妙的乐音。 唐 李白 《赠临洺县令皓弟》诗:“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明 刘基 《美女篇》诗:“大音世罕识,日暮空盘桓。”
《漢語大詞典》:信音
音信,消息。 宋 周邦彦 《解连环》词:“怨怀无託。嗟情人断絶,信音辽邈。” 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三折:“自从那夜嬷嬷将小娘子唤将回去,并无一个信音。”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三更鼓做了这个梦,半夜搥牀捣枕哭到天明,埋怨着我不接三官,今日特来问问三舅的信音。”
分類:音信消息
《漢語大詞典》:诏音(詔音)
诏命。 唐 柳宗元 《礼部为文武百寮请听政表》第二表之二:“臣等尝览载籍,粗知丧纪,若 成周 《顾命》,歷代犹遵; 西汉 詔音,前王所奉。” 宋 吕陶 《答庆帅贺右史启》:“叨被詔音,误陞柱史,名非实称,幸与愧并。” 宋 洪适 《唐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复京师露布》:“臣自闻国难,祗奉詔音,即投袂以兴师,遂属鞬而就道。”
分類:诏命
《國語辭典》:语音(語音)  拼音:yǔ yīn
1.说话的声音。如:「语音清晰」。
2.字在口语中所念的音。相对于读音而言。如「百姓」的读音为ㄅㄛˊ ㄒㄧㄥˋ,语音为ㄅㄞˇ ㄒㄧㄥˋ。
《國語辭典》:南音  拼音:nán yīn
1.泛指南方的音乐或口音。《文选。张衡。南都赋》:「帝王臧其擅美,咏南音以顾怀。」《文选。左思。吴都赋》:「登东歌,操南音。」
2.一种曲艺。用广州方言演唱,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以木鱼书、龙舟歌为基础,吸收扬州弹词等曲种的音乐发展而成。有百年历史,以清唱为主。唱词多七字句,格律严谨,唱腔悠扬婉转,旋律优美。传统曲目以客途秋恨最著名。
《國語辭典》:音响(音響)  拼音:yīn xiǎng
1.声音及回响。《文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2.无线电收音机、电唱机等发音收音设备的总称。
3.一种表演艺术的创作手法。参见「音响效果」条。
《漢語大詞典》:一音
(1).同一个声音。《淮南子·说林训》:“犹金石之一调,相去千岁,合一音也。”
(2).佛教称佛说法之音为“一音”。后亦以“一音”指高僧大德宣讲佛法之音。《维摩诘经·佛国品》:“佛以一音演説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一音演而荒憬服,三圣澄而礼乐备。” 唐 王维 《能禅师碑》:“每大师登座,学众盈庭,中有三乘之根,共听一音之法。”景德传灯录·东土二祖慧可大师:“﹝大师﹞付嘱已,即於 鄴 都,随宜设法,一音演畅,四众皈依。”
(3).一种读音。朱子语类卷二三:“又诗中‘憯’字训‘曾’,不知一音耶?二音耶?”
《國語辭典》:音乐(音樂)  拼音:yīn yuè
人或乐器发出有一定规则、组织,用以传达思想、感情的乐音。《西游记》第一二回:「唐王大驾,早到寺前。吩咐住了音乐响器。」《红楼梦》第四一回:「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
《國語辭典》:音韵(音韻)  拼音:yīn yùn
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汉字字音。也称为「声韵」。
《國語辭典》:雷音  拼音:léi yīn
1.雷鸣的声音。唐。徐坚《初学记。卷二。霁晴第八。诗》引南朝梁。简文帝 开霁诗:「雷音稍入岭,电影尚连城。」
2.形容车声宏大如雷鸣。唐。杜牧杜秋娘〉诗:「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3.佛教用语。佛说法的声音如雷鸣,故称为「雷音」。北周。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若夫法云深藏,师子雷音,梵志往生,声闻说戒,雪山罗汉之论,鹫岭菩提之法,本无极际,何可胜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