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9,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王褒雅音
咸池音
新燕音书
正始遗音
知音
词典
知音
德音
音书
好音
好音
清音
赏音
玉音
观音
遗音
典故
王褒雅音

相关人物
王褒


《汉书》卷六十四〈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王褒〉~282~
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召见待诏。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时泛乡侯何武为僮子,选在歌中。久之,武等学长安,歌太学下,转而上闻。宣帝召见武等观之,皆赐帛,谓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

例句

虞舜调清管,王褒赋雅音。 李峤

典故
咸池音

相关人物
黄帝


《礼记注疏》卷三十八〈乐记〉~677~
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东汉·郑玄注:「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修而用之。咸,皆也。池之言施也,言德之无不施也。」

例句

作诗三百首,窅默咸池音。 韩愈 孟生诗

典故
新燕音书


《昭明文选》卷三十一〈诗庚·杂拟下·杂体诗三十首·李都尉从军陵〉~453~
樽酒送征人,踟蹰在亲宴。日暮浮云滋,渥手泪如霰。悠悠清川水,嘉鲂得所荐。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唐·李善注引虞义送别诗曰:「唯有一字书,寄之南飞燕。」文与此同。
典故
正始遗音
 
玉振于江表

相关人物
王敦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50~
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卫玠避乱,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当复绝倒。」南朝宋·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曰:「玠至武昌见王敦,敦与之谈论,弥日信宿。敦顾谓僚属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今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悟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当复绝倒。』」
典故
相关人物
伯牙
 
钟子期

参考典故
伯牙弦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魏文帝(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8~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第二·二曰本〉~740~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例句

知音方见誉,浮宦久相关。 刘威 冬日送友人西归

桐上知音日下身,道光谁不仰清尘。 刘威 赠欧阳秀才

欲辞松月恋知音,去住多同羁鸟心。 刘沧 留别山中友人

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刘长卿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

知音既已死,良匠亦未生。 劭谒 赠郑殷处士

自言幽隐乏先容,不道人物知音寡。 司马逸客 雅琴篇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岑参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崔珏 席间咏琴客

流水非郑曲,前行遇知音。 李白 送杨少府赴选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王维 綦毋潜落第还乡

好整丹霄步,知音在紫微。 许棠 宣城送进士郑徽赴举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韩愈 知音者诚希

知音自古称难遇,世俗乍见那妨哂。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韩琮 咏马

知音若相遇,终不滞南溟。 魏璀 湘灵鼓瑟

《國語辭典》:知音  拼音:zhī yīn
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子期便从琴音感到峨峨若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又感到洋洋若江河。子期死后,伯牙便绝弦不弹,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懂得他的音乐了。见《列子。汤问》。后比喻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文选。古诗一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三国魏。曹丕 与吴质书:「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國語辭典》:德音  拼音:dé yīn
1.美言、善言。《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陛下发德音,下明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曾是莠言,有亏德音,岂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欤。」
2.好名声。《诗经。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3.来信。如:「倾奉德音」。
《國語辭典》:音书(音書)  拼音:yīn shū
1.书信、消息。唐。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宋。欧阳修蝶恋花。腊雪初消梅蕊绽〉词:「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
2.关于音韵学的书籍,统称为「音书」。
分類:音讯书信
《國語辭典》:好音  拼音:hào yīn
喜爱音乐。《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文选。马融。长笛赋。序》:「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國語辭典》:好音  拼音:hǎo yīn
1.悦耳的声音。《文选。祢衡。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唐。杜甫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可喜的音信。唐。杜牧为人题赠〉诗二首之二:「的的新添恨,迢迢绝好音。」《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小弟坚卧烟霞,静听好音。」也作「好消息」。
《國語辭典》:清音  拼音:qīng yīn
1.悠扬嘹亮的声音。《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一》:「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唐。张文姬 沙上鹭诗:「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
2.婚丧中所用的吹奏乐。
3.不著戏服,不作表情且无伴奏的戏曲演唱。如昆曲有清音班。
4.流行于四川省的曲艺。用琵琶、二胡等伴奏。
5.声韵学上指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如国语注音符号里的ㄅ、ㄆ、ㄈ、ㄉ、ㄊ等。
《國語辭典》:赏音(賞音)  拼音:shǎng yīn
知音。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二。田洙遇薛涛联句记》:「今既遇赏音,而高山流水,何惜一奏。」
分類:赏音知音
《國語辭典》:玉音  拼音:yù yīn
尊称对方的言词、训示或书信。《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國語辭典》:观音(觀音)  拼音:guān yīn
阿弥陀佛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听闻呼救的声音即前往救助。参见「观世音菩萨」条。
《國語辭典》:观世音(觀世音)  拼音:guān shì yīn
西方三圣之一。观察苦恼众生的音声,而循声解救,故称为「观世音」。参见「观世音菩萨」条。
《國語辭典》:遗音(遺音)  拼音:yí yīn
1.馀音、馀韵。《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2.死者存留在活人记忆中的说话声音。《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3.古人所流传下来的音乐。《文选。嵇康。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轩辕之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