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五种梵音
【三藏法数】
(出长阿含经)
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
〔一、正直音〕,谓诸梵天,禅定持身,无诸欲行,而其音声端正,质直而不邪曲,是名正直音。
〔二、和雅音〕,谓诸梵天,心离欲染,爱乐律仪,而其音声柔和典雅,离诸粗犷,是名和雅音。
〔三、清彻音〕,不浊曰清,透明曰彻。谓诸梵天戒行清净,心地圆明,而其音声,清净明彻,是名清彻音。
〔四、深满音〕,谓诸梵天净行圆满,心光湛寂,而其音声,幽深充满,而不浅陋,是名深满音。
〔五、周遍远闻音〕,足备曰周,普通曰遍,谓诸梵天心光莹净,普映十方,而其音声周遍远闻,而不迫窄,是名周遍远闻音。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三藏法数】
(出观音玄义)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馀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有所以也。疏即义疏,别解品内之文。疏,通也、决也,谓令经文所诠义理,通决而无壅碍也。)
〔一、人法〕,人即观世音,法即普门。观世音者,谓此菩萨以中道妙智,观于世间众生受苦求救之声,一时皆令解脱也。普门者,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实相妙理,互通遍摄,无所障碍也。此品具两问答:依前问答,论观世音人。故经云:以是因缘,名观世音?依后问答,论普门示现种种说法。故经云: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以人能秉法,故言人、法也。(前后问答者,无尽意初问,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答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等。是也。次问云何游此娑婆世界等。答云: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等。是也。)
〔二、慈悲〕,慈即爱念,谓以爱乐欢喜,起大慈心,能与他乐也;悲即悯伤,谓以恻怆怜悯,起大悲心,能拔他苦也。今依前问答,论观世音大悲拔苦,百千苦恼皆得解脱也。依后问答,论普门示现大慈与乐,即应以得度而为说法也。良由观音之人,观于普门之法,达于实相之理,悯诸众生,理具情迷,枉受众苦,失于本性之乐。是以即起慈悲,誓拔其苦,而与其乐。故以慈悲次人法而明之也。
〔三、福慧〕,福即福德,谓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度也;慧即智慧,谓般若一度也。五资于慧,慧导于五,犹目与足,不可互阙。今观世音智慧庄严也,普门福德庄严也。以智慧庄严,则大悲誓满,拔苦义成;以福德庄严,则大慈誓满,与乐义成。故以福慧次慈悲而明之也。
〔四、真应〕,真即真实,谓真身也;应即应现,谓应身也。真身是体,应身是用。今观世音中道妙智,契于实相之境,即是真身;普门说法,随所应现,即是应身。若福资于慧,显出真身;慧导于福,显出应用。故真应次福慧而明之也。
〔五、药珠〕,药即药树,珠即如意珠。药能愈病,喻观世音真身益物,以真身冥理,理显则三惑皆消;珠能雨宝,喻普门应身益物,以应身对机,机感则众善普会。故药珠次真应而明之也。(如意珠者,天上胜宝,状如芥粟,能出众宝,随心降雨也。冥理者,契合于理也。三惑者,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也。)
〔六、冥显〕,冥即冥密,显即显现。谓观世音真身被物,冥作利益,以众生不见不知,称之为冥;普门应身,对机说法,显作利益,以众生有见有知,称之为显。故以冥显次药珠而明之也。
〔七、权实〕,权即权巧,权智也;实即真实,实智也。今观世音随自意,以实智照之众生,即得冥益;普门随他意,以权智照之众生,即得显益。如是冥显获益不同者,盖由二智之力,权巧无方,赴机允当,不失其宜。故以权实次冥显而明之也。(权、实二智者,权即一切智、道种智;实即一切种智也。)
〔八、本迹〕,本,犹根本;迹,犹足迹。譬人所居之处,则有行往之迹。今观世音不动本际,而能实智益物;普门曲垂迹化,而能权智益物。观音既是过去正法明佛,其本已高,所作权、实之迹则妙。故以本迹次权实而明之也。
〔九、缘了〕,缘谓缘助,了谓晓了。即性德本具缘了二因也。前之八双,从人法至真应,是自行次第;药珠至本迹,是化他次第。此乃顺论生起也。今挹流寻源,逆而推之,则真身智慧悲誓,及观音之人,皆是性德了因种子而显发也;应身福德慈誓,及普门之法,皆是性德缘因种子而显发也。自行次第既尔,化他次第亦然。谓本證实智冥益药树属乎了种,迹化权智显益珠王功归缘种。故缘了次八双之后而明之也。(缘助者,以缘资了也。本具缘了二因者,谓缘了二因,一切众生本性元具也。若顺性而修,了因显至果,则成智德;缘因显至果,则成断德。缘、了二因,皆名种子者,种有发生之义,谓果上智、断二德之显,皆从因中缘、了二因而发生也。)
〔十、智断〕,智能照理,断能断惑。即果上所显智、断二德也。智德即般若,断德即解脱,亦涅槃也。前明缘了,是却讨因源;此明智断,是顺论究竟。所谓始则起自了因,终至菩提大智;始则起自缘因,终至涅槃断德。若入涅槃,众行梵息,故居第十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却讨者,却退也,谓从果德之中,却退推讨因德之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六十四种梵音──佛六十四种梵音
【三藏法数】
(出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三、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五、清净声〕,谓如来音声,清净而不杂染也。
〔六、离垢声〕,谓如来音声,纯妙远离诸垢染也。
〔七、明亮声〕,谓如来音声,明显流亮也。
〔八、甘美声〕,谓如来说法音声,甘和美妙,能使听者得法喜之味也。
〔九、乐闻声〕,谓如来说法音声,称机浅深,令众生乐闻而不舍也。
〔十、无劣声〕,谓如来音声,希有殊胜,而不陋劣也。
〔十一、圆具声〕,谓如来说法,于一音中,而具足一切音也。
〔十二、调顺声〕,谓如来音声,随机说法,调伏众生,使其信顺也。
〔十三、无涩声〕,谓如来音声,融通和畅,而无涩滞也。
〔十四、无恶声〕,谓如来说法,音声嘉美,而不粗犷也。
〔十五、善柔声〕,谓如来说法,音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也。
〔十六、悦耳声〕,谓如来说法音声,悦可人意,而爱听无厌也。
〔十七、适身声〕,谓如来说法音声,能令闻者支体调适,而得轻安也。
〔十八、心生勇锐声〕,谓如来说法音声,令人发起勇猛之心而进修也。
〔十九、心喜声〕,谓如来法音美妙,能令闻者,心生欣喜也。
〔二十、悦乐声〕,谓如来说法之音,能使闻者欢喜而快乐也。
〔二十一、无热恼声〕,谓如来法音,使诸闻者,消除热恼而得清凉也。
〔二十二、如教令声〕,谓如来演说,如法教诫命令,而能启发蒙昧也。
〔二十三、善了知声〕,谓如来法音,善解决了,遍知一切诸法也。
〔二十四、分明声〕,谓如来法音,于诸事法如理分析,无不明了也。
〔二十五、善爱声〕,谓如来以善法音,开化一切众生,令其爱乐也。
〔二十六、令生欢喜声〕,谓如来说法之音,令人生欢喜之心也。
〔二十七、使他如教令声〕,谓如来法音,能使闻者,展转启发于人,皆如教令也。
〔二十八、令他善了知声〕,谓如来法音,能使闻者,善解一切诸法也。
〔二十九、如理声〕,谓如来所发音声,皆契真如之理也。
〔三十、利益声〕,谓如来说法之音,能利益一切有情也。
〔三十一、离重复过失声〕,谓如来所出音声,契合理趣,从始至终,皆无重复过失也。
〔三十二、如师子音声,〕,谓如来音声,一切闻者,自然信伏,如师子一吼,百兽畏伏也。
〔三十三、如龙音声,〕,谓如来法音,清彻幽远,如龙之吟也。
〔三十四、如云雷吼声〕,谓如来说法唯以一音,远近普及,如雷之吼也。
〔三十五、如龙王声〕,谓如来说法,音韵清远,如龙王所发之声也。
〔三十六、如紧那罗妙歌声〕,梵语紧那罗,华言歌神。谓如来所出梵音,如彼歌音美妙,适悦一切也。
〔三十七、如迦陵频伽声〕,梵语迦陵频伽,华言妙声鸟。谓如来法音美妙,如彼禽之声也。
〔三十八、如梵王声〕,谓如来所说法音,如梵王之清净声音也。
〔三十九、如共命鸟声〕,共命鸟者,一身二头之鸟也。谓如来所说法音,吉祥如彼禽之声也。
〔四十、如帝释美妙声〕,谓如来说法之音,如天帝释之美妙音声也。(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四十一、如振鼓声〕,谓如来音声,震响如鼓,远近皆闻也。
〔四十二、不高声〕,谓如来演说圆音,声不高大,得中道也。
〔四十三、不下声〕,谓如来演说圆音,声不卑下,亦得中道也。
〔四十四、随入一切音声,〕,谓如来说法之音,普入群机,融通众音也。
〔四十五、无缺减声〕,谓如来法音,圆满具足也。
〔四十六、无破坏声〕,谓如来凡所演说,真实不虚,无能破坏也。
〔四十七、无染污声〕,谓如来所说法音,纯圆独妙,离诸烦恼,无染著也。
〔四十八、无希取声〕,谓如来说法,利乐一切众生,无所希望,离取著也。
〔四十九、具足声〕,谓如来所演法音,称性而说,妙理具足也。
〔五十、庄严声〕,谓如来所演声教,如实之谈,端庄而严肃也。
〔五十一、显示声〕,谓如来演妙法音,显现妙理,开示众生无有隐晦也。
〔五十二、圆满一切音声〕,谓如来说法,音声圆满,具足一切音也。
〔五十三、诸根适悦声〕,谓如来所演妙法音声,众生一闻,诸根适悦也。
〔五十四、无讥毁声〕,谓如来法音,不讥毁一切众生,凡有言说,皆信顺也。
〔五十五、无轻转声〕,谓如来圆音,普摄一切,不轻浮迁转也。
〔五十六、无动摇声〕,谓如来所说法音,得无所畏,而诸外、魔,不能动摇也。(外、魔者,外道天魔也。)
〔五十七、随入一切众会声〕,谓如来法音,普入众会,随机得闻也。
〔五十八、诸相具足声〕,谓如来说法之音,具足一切诸相也。
〔五十九、令众生心意欢喜声〕,谓如来所出语言,普令十方一切世界众生,心意欢喜,皆谓所说,从如来口门而出,亦无互相重复,而诸众会,各随音声,晓了诸法,然实非如来口门中出也。
〔六十、说众生心行声〕,谓一切众生,其数无量,行亦无量;如来所说众生心行,略有八万四千种类。但为根性下劣众生,令其易得解入故也。
〔六十一、入众生心意声〕,谓如来具秘密智,所出语言,随入一切众生心意,然不从如来口门中出,正所谓从虚空而出者也。
〔六十二、随众生信解声〕,谓如来所出语言,随诸众生种种信解,心意成熟,普使随应,而得了知也。
〔六十三、闻者无分量声〕,谓如来音声,无有分量,世间一切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虽能闻之,亦不能知其边际分量也。(魔即魔王,梵即梵天。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六十四、众生不能思惟称量声〕,谓如来音声妙轮,出种种声,宣说法时,假使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居缘觉之地,亦不能思惟称量也。(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兼举也。)
常闻恶音
【三藏法数】
常闻恶音者,谓因前世口无禁忌,发言粗恶,令不忍闻,故感今生常闻秽恶之音也。
翻字不翻音
【三藏法数】
翻字不翻音者,谓如诸咒,字是此方之字,音是彼土之音是也。
翻音不翻字
【三藏法数】
翻音不翻字者,谓如卐字,以此方万字之音翻之,而卐字之体,犹存梵书是也。
音字俱翻
【三藏法数】
音字俱翻者,谓诸经文,音与字二者,皆就此方言音字体翻之是也。
音字俱不翻
【三藏法数】
音字俱不翻者,谓西来梵夹,音与字二者,未经此方翻译是也。
一音普应,一雨普滋
【三藏法数】
谓佛一音说法,平等普应,大小机器,皆得利益。如大地草木,一雨普滋,故不分也。
正直音
【三藏法数】
谓诸梵天,禅定持身,无诸欲行,而其音声端正,质直而不邪曲,是名正直音。
和雅音
【三藏法数】
谓诸梵天,心离欲染,爱乐律仪,而其音声柔和典雅,离诸粗犷,是名和雅音。
清彻音
【三藏法数】
不浊曰清,透明曰彻。谓诸梵天戒行清净,心地圆明,而其音声,清净明彻,是名清彻音。
深满音
【三藏法数】
谓诸梵天净行圆满,心光湛寂,而其音声,幽深充满,而不浅陋,是名深满音。
周遍远闻音
【三藏法数】
足备曰周,普通曰遍,谓诸梵天心光莹净,普映十方,而其音声周遍远闻,而不迫窄,是名周遍远闻音。
常闻法音不退
【三藏法数】
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无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而不退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