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389
典故
35
词典
1006
佛典
236
其它
112
共1389,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殊音
音和
空音
石音
微音
鹤音
瑶音
异音
歌音
音同
芜音
七音
蛮音
徵音
拿音
《漢語大詞典》:
殊音
(1).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
《
后汉书·西南夷传论
》
:“ 夷 歌巴舞殊音异节之技,列倡於外门。” 晋 木华
《海赋》
:“翻动成雷,扰翰为林。更相叫啸,诡色殊音。” 南朝 梁武帝
《逸民》
诗:“如林鸣鸟,鸟有殊音。”
(2).不同的方音。 唐
韩愈
《送湖南李正字归》
诗:“风土稍殊音,鱼虾日异饭。” 金
李天翼
《还家》
诗之三:“殊音异服不相亲,独倚荒城泪满巾。”
分類:
特殊
方音
乐音
声音
《國語辭典》:
音和
拼音:
yīn hé
声韵学上指反切上字与所切字同声、同清浊,反切下字与所切字同韵、同等呼者,称为「音和」。
分類:
音和
反切
上字
之字
声母
《漢語大詞典》:
空音
清越的乐声。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
:“非丹山之赫曦,闻琴瑟之空音。”
分類:
清越
乐声
《漢語大詞典》:
石音
即磬音。八音之一。
《书·益稷》
“予击石拊石” 宋 蔡沉 集传:“石,磬也。八音独言石者,石音属角,最难谐和。”
分類:
八音
《漢語大詞典》:
微音
轻靡之音;细微之音。
《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十二》
:“
《北里》
多奇舞, 濮 上有微音。” 李善 注引
《
礼记
》
:“ 桑间 濮 上之音,亡国之音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翩緜飘邈,微音迅逝。” 唐
庄若讷
《湘灵鼓瑟》
诗:“微音时扣徵,雅韵乍含商。”
分類:
轻靡
靡之
细微
《漢語大詞典》:
鹤音(鶴音)
鹤的鸣叫声。比喻修道者、隐逸者的声音。 唐
孟郊
《投赠张端公》
诗:“鸞步独无侣,鹤音仍寡儔。”
分類:
鸣叫
叫声
修道
道者
隐逸
声音
《漢語大詞典》:
瑶音
对他人的声音或文字的美称。 北魏
无名氏
《崔敬邕墓志铭》
:“然诺之信,著於童孺;瑶音玉震,闻於弱冠。” 明
徐祯卿
《酬边太常于燕山见忆之作》
诗:“故人惠思我,百里寄瑶音。”
分類:
他人
声音
文字
《漢語大詞典》:
异音(異音)
(1).不同的声音或声调。
《淮南子·说林训》
:“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异形者不可合於一体。”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声律
》
:“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
文献通考·经籍十三
》
:“僧 道英 撰述 吴 蜀 异音及辨析指法。”
(2).指不同的读音。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
:“残文错节,异音微义……欲使后人从何準的!”
(3).指不同的语言。 晋
支敏度
《合维摩诘经序》
:“此三贤者,竝博综稽古,研机极玄,殊方异音,兼通开解,先后译传,别为三经。”
分類:
声音
读音
语言
声调
《国语辞典》:
歌音
拼音:
gē yīn
唱歌的声音。《
红楼梦
》第五回:「宝玉听了,是女子的声音。歌音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人来。」
分类:
唱歌
声音
《韵府拾遗 东韵》:
音同
范传正风过箫赋:风从虎兮飘忽,箫象凤兮参差;何体异之如彼,而音同之若斯。
分类:
音同
《漢語大詞典》:
芜音(蕪音)
繁杂之音。
《宋书·谢灵运传论》
:“﹝ 王襃 等﹞异轨同奔,递相师祖。虽清辞丽曲,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 宋
王安石
《见远亭》
诗:“ 康乐 诗名旧,芜音詎可攀?”
分類:
繁杂
《國語辭典》:
七音
拼音:
qī yīn
1.声韵学上指唇、舌、牙、齿、喉、及半舌、半齿的七种发音。
2.音乐上的七声。参见「七声」条。
分類:
等韵
乐理
变宫
变徵
七音
七种
种发
发音
《漢語大詞典》:
蛮音(蠻音)
南方口音。
《
北齐书·陆法和传
》
:“又 法和 平常言若不出口,时有所论,则雄辩无敌,然犹带蛮音。” 唐
许棠
《寄陆睦州》
诗:“汐潮通 越 分,部伍杂蛮音。” 清
曹寅
《西轩赋送南村还京》
诗之二:“墟里寒泉在,蛮音稚子餘。”
分類:
南方
方口
口音
《漢語大詞典》:
徵音
指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的徵音级。 晋
陆机
《演连珠》
之二四:“徵音録响,操终则絶。” 清 夏炘
《
学礼管释·释三大祭之乐缺商
》
:“窃谓五音如四时代谢,不可缺一。若无徵音,则本朝之乐大段不成説话。”参见“ 徵声 ”。
分類:
五音
徵音
音级
《漢語大詞典》:
拿音
桨声。
《
庄子·渔父
》
:“ 颜渊 还车, 子路 授绥, 孔子 不顾,待水波定,不闻拏音而后敢乘。” 成玄英 疏:“不闻橈响,方敢乘车。”
分類:
桨声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