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6,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入音声陀罗尼
三十三尊观音
三十三观音
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曼荼罗
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
千手观音小咒印言
千手千眼观音
千眼千臂观世音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千转观世音咒经
大光音天
大光普照观音
大唐众经音义
佛类词典(续上)
十句观音经入音声陀罗尼
三十三尊观音
三十三观音
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曼荼罗
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
千手观音小咒印言
千手千眼观音
千眼千臂观世音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千转观世音咒经
大光音天
大光普照观音
大唐众经音义
十句观音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太平广记,宋太原王玄谟爽迈不群,北征失津,军法当死。梦人谓之曰:汝诵观世音千遍,可得免祸。谟曰:命悬旦夕,千遍何日可得。授云:观世音,南无佛。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僧缘(僧误作相),常乐我净。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念念不离心之念字误作佛)。既而诵满千遍,将就戮,将军沈庆之谏,遂免,历位尚书金紫豫州刺史。按此事又见南史卷十六王玄谟传。
(经名)太平广记,宋太原王玄谟爽迈不群,北征失津,军法当死。梦人谓之曰:汝诵观世音千遍,可得免祸。谟曰:命悬旦夕,千遍何日可得。授云:观世音,南无佛。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僧缘(僧误作相),常乐我净。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念念不离心之念字误作佛)。既而诵满千遍,将就戮,将军沈庆之谏,遂免,历位尚书金紫豫州刺史。按此事又见南史卷十六王玄谟传。
入音声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陀罗尼之一。(参见:三陀罗尼)
【三藏法数】
谓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众生恶言骂詈,心不憎恨,闻一切众生善言赞叹,心不摇动,是名入音声陀罗尼。
(术语)三陀罗尼之一。(参见:三陀罗尼)
【三藏法数】
谓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众生恶言骂詈,心不憎恨,闻一切众生善言赞叹,心不摇动,是名入音声陀罗尼。
三十三尊观音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二中历三云:「颂曰:不空罥索、不空勾、夜输多罗、忿怒勾、阿鲁利迦、如意轮、圆满意愿、大随求、利乐金刚、灭恶趣、一髻罗刹、多罗女、莲华发生、披叶衣、千手千眼、十一面、大吉祥明、水吉祥、大吉祥变、大势至、大明白身、毗俱胝、大吉大明,及丰财、马头、白身、白处尊,又加六大三十三。」(六大为台宗所立之六观音也)。
(名数)二中历三云:「颂曰:不空罥索、不空勾、夜输多罗、忿怒勾、阿鲁利迦、如意轮、圆满意愿、大随求、利乐金刚、灭恶趣、一髻罗刹、多罗女、莲华发生、披叶衣、千手千眼、十一面、大吉祥明、水吉祥、大吉祥变、大势至、大明白身、毗俱胝、大吉大明,及丰财、马头、白身、白处尊,又加六大三十三。」(六大为台宗所立之六观音也)。
三十三观音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图画普门品所说三十三身为三十三观音。其典据不明。三十三观音者: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施药观音、鱼篮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阿耨观音、阿么提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多罗尊观音、蛤蜊观音、六时观音、普慈观音、马郎妇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是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十三体异形之观音。(参见:三十三身)附录。
(名数)图画普门品所说三十三身为三十三观音。其典据不明。三十三观音者: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施药观音、鱼篮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阿耨观音、阿么提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多罗尊观音、蛤蜊观音、六时观音、普慈观音、马郎妇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是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十三体异形之观音。(参见:三十三身)附录。
三十三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观音由普现色身三昧示现之三十三种变化身也:一佛身,二辟支佛身,三声闻身,四梵王身,五帝释身,六自在天身,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将军身,九毗沙门身,十小王身,十一长者身,十二居士身,十三宰官身,十四婆罗门身,十五比丘身,十六比丘尼身,十七优婆塞身,十八优婆夷身,十九长者妇女身,二十居士妇女身,廿一宰官妇女身,廿二婆罗门妇女身,廿三童男身,廿四童女身,廿五天身,廿六龙身,廿七夜叉身,廿八乾闼婆身,廿九阿修罗身,三十迦楼罗身,三十一紧那罗身,三十二摩睺罗伽身,三十三执金刚神身,与楞严经六所说观音自由往昔观音如来授如幻闻薰闻修金刚三昧而现三十二身,大同小异。(参见:三十二应)
【佛学常见辞汇】
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观音菩萨普门示现之三十三种变化身,即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夜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迦楼罗身、紧那罗身、摩睺罗伽身、执金刚神身。
(名数)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观音由普现色身三昧示现之三十三种变化身也:一佛身,二辟支佛身,三声闻身,四梵王身,五帝释身,六自在天身,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将军身,九毗沙门身,十小王身,十一长者身,十二居士身,十三宰官身,十四婆罗门身,十五比丘身,十六比丘尼身,十七优婆塞身,十八优婆夷身,十九长者妇女身,二十居士妇女身,廿一宰官妇女身,廿二婆罗门妇女身,廿三童男身,廿四童女身,廿五天身,廿六龙身,廿七夜叉身,廿八乾闼婆身,廿九阿修罗身,三十迦楼罗身,三十一紧那罗身,三十二摩睺罗伽身,三十三执金刚神身,与楞严经六所说观音自由往昔观音如来授如幻闻薰闻修金刚三昧而现三十二身,大同小异。(参见:三十二应)
【佛学常见辞汇】
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观音菩萨普门示现之三十三种变化身,即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夜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迦楼罗身、紧那罗身、摩睺罗伽身、执金刚神身。
千手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具名千手千眼观世音,又名千眼千臂观世音Sahasrabhujasahasranetra,六观音之一。两眼两手外左右各具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四十手四十眼配于二十五有,而成千手千眼。表度一切众生有无碍之大用也。为伽梵达磨译之千手经所说。通途之千手观音是也。若依智通及菩提流支译之千手经,则面具三眼,体具千臂,掌中各有一眼。又秘藏记曰:「千手千眼观世音具二十七面,有千手千眼,黄金色。」按楞严经。观世音菩萨,以修證圆通。无上道故。能现众多妙容,由一首三首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由二臂四臂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由二目三目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云。
(菩萨)具名千手千眼观世音,又名千眼千臂观世音Sahasrabhujasahasranetra,六观音之一。两眼两手外左右各具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四十手四十眼配于二十五有,而成千手千眼。表度一切众生有无碍之大用也。为伽梵达磨译之千手经所说。通途之千手观音是也。若依智通及菩提流支译之千手经,则面具三眼,体具千臂,掌中各有一眼。又秘藏记曰:「千手千眼观世音具二十七面,有千手千眼,黄金色。」按楞严经。观世音菩萨,以修證圆通。无上道故。能现众多妙容,由一首三首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由二臂四臂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由二目三目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云。
千手观音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图像)第一内心地有九净月轮,中央之月轮中安置施无畏观音(是二十五观音中南大洲之观音但今取千体之总本尊),妙色超三界,具金色晖曜,首戴发髻冠,自冠下垂绀发,顶上有十一面,诸头之宝冠中,安住化佛身。菩萨身上具足四十手。一一手掌中各有一慈眼,随诸众类而执持杂宝物,住莲华台,放大光明。左手持日轮,右手持月轮,又左宫殿,右五色云,左戟槊,右锡状。左罥索,右宝剑,左宝弓,右宝箭,左红莲,右紫莲,左白莲,右青莲,左军持,右胡瓶,左玉环,右金轮,左宝箧,右经,左铁钩,右钺斧,左金刚杵,右三钴,左宝螺,右蒲桃,左白拂,右杨柳,左宝铎,右宝印,左如意珠,右施无畏,左化佛,右顶上化佛,左宝镜,右髑髅,左榜棑,右珠数,左宝钵,右合掌。各各妙宝臂犹如尼瞿枝,臂上悬环钏,天衣及璎珞,庄严大悲之体,圆光有微妙色,跏趺右押左,次前当月轮,金刚观自在,南方之月轮中,与愿观自在,西方之西轮中,数珠观自在,北方月轮中,钩召观自在。以此本尊及四尊表五智五部。次除怖观自在(即施无畏),在东南月轮,宝剑观自在,在西南月轮。宝印观自在,在西北月轮,不退转金轮观自在,在东北月轮。是四大观音也。表法利因语,已上九月轮以五钴杵为界云云。亦有四月轮,是为内院。金刚舞菩萨等住于是。次为第二院,金刚钩等住于是。已上八供三摄菩萨之本形如金刚界。亦于东西南北四门之两边,各有四观音,合三十二尊,此为第三院。除内院中之本尊,合其馀之八尊,即五八尊也。次为第三院,置伊舍那,帝释等十二天。其内院之地为绀青色,散金色花,自内至第二院间,以独钴杵为界。第二院之地为浅黑色,散银色花,至第三院间,以白银之三钴为界。第三院之地,即青色。第四院之大地,以莲华庄严之。
(图像)第一内心地有九净月轮,中央之月轮中安置施无畏观音(是二十五观音中南大洲之观音但今取千体之总本尊),妙色超三界,具金色晖曜,首戴发髻冠,自冠下垂绀发,顶上有十一面,诸头之宝冠中,安住化佛身。菩萨身上具足四十手。一一手掌中各有一慈眼,随诸众类而执持杂宝物,住莲华台,放大光明。左手持日轮,右手持月轮,又左宫殿,右五色云,左戟槊,右锡状。左罥索,右宝剑,左宝弓,右宝箭,左红莲,右紫莲,左白莲,右青莲,左军持,右胡瓶,左玉环,右金轮,左宝箧,右经,左铁钩,右钺斧,左金刚杵,右三钴,左宝螺,右蒲桃,左白拂,右杨柳,左宝铎,右宝印,左如意珠,右施无畏,左化佛,右顶上化佛,左宝镜,右髑髅,左榜棑,右珠数,左宝钵,右合掌。各各妙宝臂犹如尼瞿枝,臂上悬环钏,天衣及璎珞,庄严大悲之体,圆光有微妙色,跏趺右押左,次前当月轮,金刚观自在,南方之月轮中,与愿观自在,西方之西轮中,数珠观自在,北方月轮中,钩召观自在。以此本尊及四尊表五智五部。次除怖观自在(即施无畏),在东南月轮,宝剑观自在,在西南月轮。宝印观自在,在西北月轮,不退转金轮观自在,在东北月轮。是四大观音也。表法利因语,已上九月轮以五钴杵为界云云。亦有四月轮,是为内院。金刚舞菩萨等住于是。次为第二院,金刚钩等住于是。已上八供三摄菩萨之本形如金刚界。亦于东西南北四门之两边,各有四观音,合三十二尊,此为第三院。除内院中之本尊,合其馀之八尊,即五八尊也。次为第三院,置伊舍那,帝释等十二天。其内院之地为绀青色,散金色花,自内至第二院间,以独钴杵为界。第二院之地为浅黑色,散银色花,至第三院间,以白银之三钴为界。第三院之地,即青色。第四院之大地,以莲华庄严之。
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三重。(中略)第三重有二十八部众,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刚士,二、乌刍君荼央俱尸,三、魔醯那罗达,四、金毗罗陀迦毗罗,五、婆馺婆楼那,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鸠兰单托半祇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毗多萨和罗,十一、梵摩三钵罗,十二、五部净居天,十三、释王三十三,十四、大辩功德天,十五、提头赖吒王,十六、神母女,十七、毗楼勒叉王,十八、毗楼博叉王,十九、毗沙门天王,二十、金色孔雀王,二十一、二十八部大仙众,二十二、摩尼跋陀罗,二十三、散支大将,二十四、难陀跋难陀,二十五、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王、紧那罗、摩睺罗伽,二十六、水火雷电神,二十七、鸠槃荼王,二十八、毗舍阇。
(名数)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三重。(中略)第三重有二十八部众,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刚士,二、乌刍君荼央俱尸,三、魔醯那罗达,四、金毗罗陀迦毗罗,五、婆馺婆楼那,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鸠兰单托半祇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毗多萨和罗,十一、梵摩三钵罗,十二、五部净居天,十三、释王三十三,十四、大辩功德天,十五、提头赖吒王,十六、神母女,十七、毗楼勒叉王,十八、毗楼博叉王,十九、毗沙门天王,二十、金色孔雀王,二十一、二十八部大仙众,二十二、摩尼跋陀罗,二十三、散支大将,二十四、难陀跋难陀,二十五、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王、紧那罗、摩睺罗伽,二十六、水火雷电神,二十七、鸠槃荼王,二十八、毗舍阇。
千手观音小咒印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无量寿仪轨曰:「即结观自在菩萨印,加持四处所谓心额喉顶,其印以二手外相叉,二头指相拄,如莲华叶,二大指并竖,即成。即诵观自在菩萨真言曰:唵(归命),嚩日啰(金刚),达磨(法),纥哩(观音种子)。由结此印及诵真言加持心额喉顶故即自身等同观自在菩萨。」
(真言)无量寿仪轨曰:「即结观自在菩萨印,加持四处所谓心额喉顶,其印以二手外相叉,二头指相拄,如莲华叶,二大指并竖,即成。即诵观自在菩萨真言曰:唵(归命),嚩日啰(金刚),达磨(法),纥哩(观音种子)。由结此印及诵真言加持心额喉顶故即自身等同观自在菩萨。」
千手千眼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即千手观音。
(菩萨)即千手观音。
千眼千臂观世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与千手千眼观世音同。
(菩萨)与千手千眼观世音同。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智通译。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同本。
(经名)一卷,唐智通译。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同本。
千转观世音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千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之异名。一卷,唐知通译。
(经名)千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之异名。一卷,唐知通译。
大光音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色界第二禅天也。在胎藏界曼荼罗,位于外金刚部院之北方。肉色。右手持瓶。左手竖头中二指,屈馀指,仰而当胸。坐于筵。左右有侍者,右持未敷莲。左竖头指小指,屈馀指,向胸。右手作掬势,置于膝。
(天名)色界第二禅天也。在胎藏界曼荼罗,位于外金刚部院之北方。肉色。右手持瓶。左手竖头中二指,屈馀指,仰而当胸。坐于筵。左右有侍者,右持未敷莲。左竖头指小指,屈馀指,向胸。右手作掬势,置于膝。
大光普照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所说六观音之一。天台以之为修罗道之能化。道邃六字经验记,配之于十一面观音。(参见:六观音)
(菩萨)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所说六观音之一。天台以之为修罗道之能化。道邃六字经验记,配之于十一面观音。(参见:六观音)
大唐众经音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切经音义之异名。
(书名)一切经音义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