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韬晦(韜晦)  拼音:tāo huì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漢語大詞典》:韬晦之计(韜晦之計)
谓收敛锋芒,隐蔽才华意图,待时而起的计谋。《三国演义》第二一回:“ 玄德 也防 曹操 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韜晦之计。”
《國語辭典》:韬晦待时(韜晦待時)  拼音:tāo huì dài shí
掩藏才华,隐匿行迹,等待时机而有所作为。如:「明哲保身,韬晦待时,是古人处乱世之道。」
《漢語大詞典》:韬晦奇才(韜晦奇才)
指怀抱非常之才而隐匿不仕的人。 唐 朝征召贤士有“韜晦奇才”科。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朱放:“ 贞元 二年,詔举韜晦奇才。詔下聘礼,拜左拾遗,不就。” 傅璇琮 校笺引 徐松 登科记考卷十二:“诸科一人。韜晦奇才科。 朱放 。”
《漢語大詞典》:晦韬(晦韜)
韬晦。隐匿形迹,不自炫露。 清 汪懋麟 《送树百给事使闽》诗:“感君苦相勉,藏器聊晦韜。”
《漢語大詞典》:韫晦(韞晦)
犹韬晦。 清 陆祁孙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管君墓表》:“盖 文成 期君大用,不欲君以击姦获谴,其用意至深。君亦感悟,稍自韞晦,而讽諭之意一以寓之於诗。”
分類:韬晦
《國語辭典》:晦明  拼音:huì míng
黑夜与白昼,昏暗与晴朗。《国语。楚语上》:「地有高下,天有晦明,民有君臣,国有都鄙,古之制也。」宋。欧阳修 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國語辭典》:痴钝(痴鈍)  拼音:chī dùn
愚笨迟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梁世有一侯,尝对元帝饮谑,自陈痴钝,乃成飔段。」宋。苏轼 王中甫哀辞:「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
《漢語大詞典》:独沉(獨沉)
谓独自韬晦。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时危抱独沉,道泰怀同翔。” 唐 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分類:独自韬晦
《漢語大詞典》:静晦
静处韬晦。指隐退不仕。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故虽抱于愚忠,每自安于静晦。”
《漢語大詞典》:贞晦(貞晦)
(1).犹言否泰。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昏明殊位,贞晦异道。”
(2).贞洁韬晦。谓高尚其志,不求闻达。 唐 权德舆 《唐故润州丹阳县丞卢君墓志铭》:“初贞晦不仕,公车徵拜至 冀州 信都 主簿。” 明 李东阳 《竹冈别业》诗:“媚哉东园华,寂寞有餘愧,平生贞晦情,兹物乃其类。” 清 邓显鹤 《〈船山遗书目录〉序》:“先生刻苦似 二曲 ,贞晦过 夏峯 ,多闻博学,志节皎然。”
《國語辭典》:知白守黑  拼音:zhī bái shǒu hè
虽知光明的可贵,而宁以尘暗自守。语本《老子》第二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比喻不自炫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七。东坡二》:「孔公之堂名虚白,苏子堂后作圆屋,堂虽白矣庵自黑,知白守黑名曰谷。」
《國語辭典》:知雄守雌  拼音:zhī xióng shǒu cī
语本《老子》第二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表示虽知如何刚强,却安于柔弱,不与人争。此为道家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宋。范仲淹 老子犹龙赋:「知雄守雌,宛讶存身之际;绝圣弃智,潜疑勿用之时。」
《漢語大詞典》:无为天下先(無爲天下先)
老子 主张为人处世宜守拙韬晦,莫作先行者。老子:“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后为遁世者奉作座右铭。 唐 李山甫 《遣怀》诗:“古道贵拙直,时事不足言。莫饮 盗泉 水,无为天下先。”
《漢語大詞典》:贬晦(貶晦)
谦退韬晦。北史·魏阳平王新成传:“ 子孝 以国运渐移,深自贬晦,日夜纵酒。”
分類:谦退韬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