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饭千金(一飯千金)  拼音:yī fàn qiān jīn
淮阴侯韩信未得志时,曾受漂母赠饭疗饥,后来以千金为报。典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遂以一饭千金比喻报恩隆厚。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四九出:「太史公表他,淮安府祭他,甫能勾一饭千金价。」
《国语辞典》:漂母进食(漂母进食)  拼音:piǎo mǔ jìn shí
汉淮阴侯韩信早年贫贱,挨饿于城下,幸获漂母分食,得以倖存。信告漂母日后将以重报,却为漂母所斥。典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比喻施恩不望回报。也作「漂母进饭」。
《国语辞典》:韩信登坛(韩信登坛)  拼音:hán xìn dēng tán
汉王刘邦择日斋戒,设立坛场,以隆重的礼节拜韩信为大将的故事。典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比喻任用将才。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卫青受诏,韩信登坛。」
《国语辞典》:韩信将兵(韩信将兵)  拼音:hán xìn jiàng bīng
(歇后语)多多益善。汉韩信与高祖刘邦论将兵之道,以为自己擅长带兵打仗,所领的士兵,越多越好。典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比喻不厌其多,越多越好。如:「结交益友,那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也作「韩信点兵」、「韩信用兵」。
《国语辞典》:韩信囊沙(韩信囊沙)  拼音:hán xìn náng shā
汉韩信攻齐,与龙且军夹潍水对峙,乃令人用袋盛沙,堵住潍水上游,假装战败,诱敌渡水追击。后撤沙放水,使敌军多半不得渡,趁机攻击,大败楚军。见《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
分类:韩信对峙
《国语辞典》:胯下之辱  拼音:kuà xià zhī rù
汉淮阴侯韩信于微贱时,曾受淮阴无赖少年的侮辱,迫他由胯下爬出。典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比喻人未显达时,被人鄙视、讥笑,遭受耻辱。如:「他当年能忍胯下之辱,虚心求进,今天才能有此番成就。」
《国语辞典》:羞与哙伍(羞与哙伍)  拼音:xiū yǔ kuài wǔ
汉人韩信鄙视樊哙,不屑与他为伍。典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用以指不屑与平庸的人并列。也作「羞与为伍」。
《国语辞典》:一饭之恩(一饭之恩)  拼音:yī fàn zhī ēn
汉朝韩信年少时贫困,遇漂母赠饭疗饥。后封为楚王,以千金酬谢漂母的恩惠。典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用一饭之恩形容受人微小的恩惠。《薛仁贵征辽事略》:「古人言蒙一饭之恩尚杀身为报,今总管赐御粉,此匹夫不谢而去。」《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的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
《国语辞典》:与哙为伍(与哙为伍)  拼音:yǔ kuài wéi wǔ
韩信知汉高祖畏其才能,常称病不朝,自此郁闷不乐,并羞与周勃、灌婴等为伍。后过樊哙家门,哙跪拜送迎,韩信遂自嘲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典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比喻与平凡庸俗的人共事或同伙。
《国语辞典》:拔帜易帜(拔帜易帜)  拼音:bá zhì yì zhì
汉韩信与张良率兵攻赵,背水列阵以诱敌。韩信诈败,赵军尽出城追击,信之伏兵乃趁机入城,拔去赵旗,改插汉军旗帜,大破赵军的故事。典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比喻以计谋战胜敌人,取而代之。也作「拔帜树帜」。
《国语辞典》:千金记(千金记)  拼音:qiān jīn jì
书名。明沈采所作。叙述韩信、项羽的故事。韩信曾以千金报答漂母的恩德,故名《千金记》。
《漢語大詞典》:饿死漂渚(餓死漂渚)
指 汉 韩信 未得志时忍飢挨饿事。 韩信 为布衣时曾“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 信 飢,饭 信 ,竟漂数十日”。后投 刘邦 ,拜大将。助 刘邦 灭 项羽 后,封 楚王 。后为 吕后 所杀,夷三族。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用以为典。 张恭 《雌雉啼》诗:“吁嗟乎,鐘室一声雌雉啼,功臣骨肉成醢醯,反不如当年饿死漂渚侧,又何须勋名赫燿封 三齐 !”
《漢語大詞典》:拔赵帜易汉帜(拔趙幟易漢幟)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 韩信 率 汉 军击 赵 ,将至 井陉口 ,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 赵 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 赵 。 赵 军出击, 汉 军佯败而走, 赵 军果空营追击。“ 信 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 赵 空壁逐利,则驰入 赵 壁,皆拔 赵 旗,立 汉 赤帜二千。” 赵 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 汉 军赤帜,大惊,“以为 汉 皆已得 赵王 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 信 所灭。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人妖:“妻与生用拔 赵 帜易 汉 帜计,笑而行之。”亦作“ 拔赵帜立赤帜 ”、“ 拔赵易汉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惜伪古文罅漏太多,弥缝匪易,虽盛气强词,仍不能拔 赵 帜而立赤帜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埋头苦干,意欲将新军中除 满 人与官长外,全体运动成熟,一举而拔 赵 易 汉 。”亦省作“ 拔帜 ”。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韩信诗》:“ 淮阴 总 汉 兵, 燕 齐 擅远声。沉沙拥急水,拔帜上危城。” 唐 魏徵 《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於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 明 何景明 《淮阴侯》:“大将登臺贵,三军拔帜豪。” 清 赵翼 《前接雨村观察续寄诗话有书报谢兹又接来书并诗四章再次寄答》之四:“擣虚拔帜晨趋壁,救败量沙夜唱筹。”
《漢語大詞典》:耻与哙伍(恥與噲伍)
汉 初, 韩信 由 楚王 降封为 淮阴侯 ,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 樊哙 , 樊哙 跪拜送迎。出来后, 韩信 笑着说:“生乃与 噲 等为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以“耻与噲伍”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元 耶律楚材 《用前韵感事》之一:“生平耻与 噲 伍行,杜门养拙安天常。”
《漢語大詞典》:胯下蒲伏
指 汉 韩信 少时曾被迫在 淮阴 少年双胯之间爬行受辱之事。蒲伏,同“ 匍伏 ”。 宋 秦观 《人材》:“将如 韩信 而有胯下蒲伏之辱。”参见“ 胯下 ”。
《國語辭典》:胯下  拼音:kuà xià
1.两腿之间。
2.比喻人未显达前,受人鄙视、嘲弄。参见「胯下之辱」条。《初刻拍案惊奇》卷八:「胯下曾酬一饭金,谁知剧盗有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