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芒鞋  拼音:máng xié
用芒草编织的鞋子。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腰系丝绦,脚下芒鞋。」也作「芒履」、「芒屩」。
《漢語大詞典》:青鞋
亦作“ 青鞵 ”。
(1).指草鞋。 唐 杜甫 《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仇兆鳌 注:“沈氏曰:黄帽,籜冠。青鞋,芒鞋。” 宋 辛弃疾 《点绛唇》词:“青鞋自喜,不踏 长安市 。” 清 郑燮 《赠图牧山》诗:“青鞵踏晓露,小阁延朝暾。”
(2).借指笔套。 宋 黄庭坚 《戏咏猩猩毛笔》:“明窗脱帽见蒙茸,醉着青鞋在眼中。”
分類:草鞋
《國語辭典》:草鞋  拼音:cǎo xié
1.用草编成的鞋。《儒林外史》第五回:「换了蓝布衣服、草帽、草鞋,寻一条小路,……连夜找路回省城去了。」
2.(歇后语)没样儿。比喻没有规矩,不成体统。如:「他的孩子顽皮成性,是个草鞋──没样儿。」
《國語辭典》:麻鞋  拼音:má xié
麻制的鞋。唐。杜甫述怀〉诗:「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儒林外史》第三九回:「看那人时,三十多岁光景,身穿短袄,脚下八搭麻鞋,面上微有髭须。」
分類:麻鞋
《漢語大詞典》:棕鞋(椶鞋)
亦作“棕鞋”。 用棕丝编制的鞋。 唐 戴叔伦 《忆原上人》诗:“一两棕鞋八尺藤, 广陵 行遍又 金陵 。” 宋 苏轼 《宝山新开径》诗:“藤梢橘刺元无路,竹杖椶鞋不用扶。”
分類:棕丝编制
《漢語大詞典》:棕鞋(椶鞵)
亦作“棕鞋”。 棕鞋。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鞵称老夫。” 清 金农 《张二丈以白苎布见遗感作十韵》:“罕逢褦襶少苛礼,椶鞵桐帽方相宜。”
《國語辭典》:弓鞋  拼音:gōng xié
本指弯底的鞋子。后用来泛指缠足妇女所穿的小脚鞋子。《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聘娘只得披绣袄,倒靸弓鞋,走出房门外。」
《国语辞典》:绣鞋(绣鞋)  拼音:xiù xié
女子所穿绣有文彩的鞋。唐。白居易〈新乐府。红线毯〉:「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红楼梦》第四○回:「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
《漢語大詞典》:凤鞋(鳳鞋)
旧时女子所穿的绣花鞋。以鞋头花样多绘凤凰,故称。 宋 刘过 《沁园春·美人指甲》词:“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 元 岑安卿 《美人行》:“露晞香逕苔蘚肥,凤鞋湿翠行迟迟。” 清 洪升 《长生殿·禊游》:“一隻凤鞋套儿。”
《國語辭典》:笋鞋(筍鞋)  拼音:sǔn xié
以竹箨制成的鞋。宋。徐照〈赠江心寺钦上人〉诗:「客至启幽户,笋鞋行曲廊。」
分類:编结
《國語辭典》:鞋底  拼音:xié dǐ
1.鞋子的底面。也作「鞋底子」、「鞋底儿」。
2.宋朝杨亿有盛名,曾因草制为执政者所点窜。杨亿不平,取其稿上改易处以浓墨涂抹,人问其故,答说是他人脚迹。后世行文遇人涂抹,谑称遭鞋底。见宋。温革《隐窟杂志》。
《骈字类编》:鞋钱(鞋钱)
宋史兵志:今拟留戍兵二万五千五百七十八人,分置江南东路、两浙东西路州军,防一年满,替出军一次,依平蛮故事,每月别给钱三百岁,给鞋钱一千。
《国语辞典》:铁鞋(铁鞋)  拼音:tiě xié
喻耐穿无比的鞋。如:「踏破铁鞋无觅处。」
分类:无比
《漢語大詞典》:鞋尖
鞋头。《金瓶梅》第二九回:“要做一双大红素段子白綾平底鞋儿,鞋尖上扣绣鸚鵡摘桃。” 沈从文 《边城》二:“就坐在门口小凳子上做鞋子,在鞋尖上用红绿丝线挑绣双凤。”参见“ 鞋头 ”。
分類:鞋头
《漢語大詞典》:鞋头(鞋頭)
(1).鞋尖。鞋的前部。《金瓶梅》第四回:“蹲下身去,且不拾箸,便去他绣花鞋头上祗一捏。”
(2).做鞋的零碎布料。秧歌剧《货郎担》:“满箱的杂货,一样又一样:白布、蓝布、直贡呢、丝缎、鞋头、网面、五色洋线。”
《骈字类编》:鞋穿(鞋穿)
白居易登香炉峰遇雨诗,见袜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