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5,分2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兵革
革命
马革
沿革
金革
革心
不革
因革
革弊
疾革
革面
革去
革故
改革
更革
《國語辭典》:兵革  拼音:bīng gé
兵器及甲冑等军械装备。亦引申指军事、战争等有关的事物。唐。杜甫羌村〉诗三首之二:「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三国演义》第三二回:「袁氏连年丧败,兵革疲于外,谋臣诛于内。」
《國語辭典》:革命  拼音:gé mìng
1.古时因天子受命于天,故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易经。革卦》:「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2.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剧烈变化,可形容于任何方面。如: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绿色革命。
3.专指政治权力或体制结构的根本性改变,通常采用武力或战争等方式推翻既有政权,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如: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漢語大詞典》:马革(馬革)
见“ 马革裹尸 ”。
《國語辭典》:马革裹尸(馬革裹屍)  拼音:mǎ gé guǒ shī
语出《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效命沙场。宋。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也作「裹尸马革」。
《國語辭典》:沿革  拼音:yán gé
沿袭和变革。指称事物变迁的过程。南朝陈。徐陵 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至于礼沿革,刑政宽猛,讴歌已远,万舞成风。」《隋书。卷二。高祖纪下》:「自古哲王,因人作法,前帝后帝,沿革随时。」也作「沿改」。
《國語辭典》:金革  拼音:jīn gé
1.刀剑甲冑之类的兵器。《礼记。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列子。仲尼》:「有善治土木者,有善治金革者。」
2.战争。《礼记。曾子问》:「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辟也者,礼与?」《文选。扬雄。长杨赋》:「使海内澹然,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國語辭典》:革心  拼音:gé xīn
1.改变心意,向上向善。《魏书。卷三八。刁雍传》:「令木石革心,鸟兽率舞。包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
2.从事革命工作的人,必先革除心中的虚伪,以保存革命的真诚,谓之「革心」。
《漢語大詞典》:不革
(1).不改变。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八:“今君不革,将危社稷,而为诸侯笑。”《商君书·靳令》:“故法立而不革。”
(2).未除。 汉 桓宽 盐铁论·西域:“故群臣议,以为 匈奴 困於 汉 兵,折翅伤翼,可遂击服。会先帝弃群臣,以故 匈奴 不革。”
《國語辭典》:因革  拼音:yīn gé
因袭变革。《宋书。卷三。武帝本纪下》:「虽遭遇异涂,因革殊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國語辭典》:革弊  拼音:gé bì
除去弊害。《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谈起中国的前途,锐然以革弊自任。」
《漢語大詞典》:疾革
病情危急。礼记·檀弓下:“ 卫 有大史曰 柳庄 ,寝疾。公曰:若疾革,虽当祭必告。” 郑玄 注:“革,急也。”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八王 疾革,上亲往问。” 明 宋濂 《故资善大夫方公神道碑铭》:“公疾革,上遣中使问所欲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疾革难遽瘥,请先发。”
分類:病情危急
《國語辭典》:革面  拼音:gé miàn
改变外貌。比喻改过迁善。《易经。革卦》:「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漢語大詞典》:革去
革除;去除。《元典章·吏部三·儒学官员》:“如此,似望革去滥保之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牢头名色,竟行革去。”
分類:革除去除
《漢語大詞典》:革故
易·杂卦:“革,去故也。”后因以“革故”指革除旧的。《梁书·武帝纪上》:“飞鸿满野,长彗横天,取新之应既昭,革故之徵必显。”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
分類:革除
《國語辭典》:改革  拼音:gǎi gé
去故更新。《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
《漢語大詞典》:更革
改革;变革。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明史·云南土司传一·云南:“ 黔国公 沐绍勋 亦以为言,虽得旨允行,亦不能更革。”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 伊勃生 之所描写,则以更革为生命,多力善斗,即邇万众不慑之强者也。”
分類:改革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