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革代
革风
革文
革屣
革邪
轨革
刊革
三革
厘革
议革
革罢
革路
革虑
革乱
革异
《漢語大詞典》:革代
改朝换代。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一国不治,天下不为之乱。故时有革代之变,而无土崩之势。”周书·静帝纪:“籙表革代之文,星垂除旧之象。”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术数:“歷数 汉 唐 以来, 河 清为革代之兆。”
分類:改朝换代
《漢語大詞典》:革风(革風)
谓改变风气。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逋滞攸除,姦讹革风。袪蔽于目,释负于躬。”
分類:变风风气
《漢語大詞典》:革文
谓改变繁文缛节。《后汉书·郎顗传》:“修礼遵约,盖惟上兴,革文变薄,事不在下。”
《漢語大詞典》:革屣
皮制的鞋。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贵者著革屣,贱者跣行。”
《漢語大詞典》:革邪
谓革除邪恶。 唐 柳宗元 《道州毁鼻亭神记》:“ 河东 薛公 ,由刑部郎中刺 道州 ,除秽革邪,敷和于下。”
分類:革除邪恶
《國語辭典》:轨革(軌革)  拼音:guǐ gé
一种古代用图书诗文来预卜,藉以显示吉凶祸福的占卜术。也作「卦影」。
《漢語大詞典》:刊革
删改。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夫 东观 秉笔,容或諂於当时,后来所修,理当刊革者也。” 宋 王安石 《乞改三经义札子》:“伏望清燕之闻,垂赐省览,倘合圣心,谓当刊革,即乞付外施行。”
分類:删改
《漢語大詞典》:三革
指甲、胄、盾,古时多用犀、兕、牛之皮革制成,故称。国语·齐语:“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 河 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 韦昭 注:“三革,甲、胄、盾也。”荀子·儒效:“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於是《武》《象》起而《韶》《护》废矣。” 杨倞 注:“三革,犀也,兕也,牛也。”一说,指用革甲装备的战车、战马和士兵。管子·小匡:“定三革,偃五兵。” 尹知章 注:“车、马、人皆有革甲,曰三革。”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三革不累,五刃不砥。庠塾大启,儒雅云集。”
分類:皮革革制
《國語辭典》:釐革  拼音:lí gé
整理改革。《晋书。卷三五。列传。裴秀》:「魏咸熙初,釐革宪司。」《北史。卷四○。列传。韩麒麟》:「地理旧名,一皆釐革。」
分類:改革
《漢語大詞典》:议革(議革)
谋议革除、裁撤。 明 马从聘 《议举营田疏》:“俟数年之后,屯田就绪,议留议革,悉听圣裁,无所不可。” 明 郑钦 《条陈六事疏》:“先固财絀民穷,议革冗员,以省麋费。”
分類:谋议革除
《漢語大詞典》:革罢(革罷)
革除;撤销。《元典章·兵部三·铺马》:“运司革罢,总管府依例送纳。”明史·陈瑄传:“有司添差军民递送,拘集听候,至有冻馁,请革罢。”
分類:革除撤销
《漢語大詞典》:革路
亦作“ 革輅 ”。 五路之一。古代帝王所乘的一种兵车。覆之以革,无他饰,用于作战或巡视诸侯国土或四境。周礼·春官·巾车:“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衞。” 郑玄 注:“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 孙诒让 正义:“‘革路’者,五路之四也。《戎右》谓之戎车,《左·庄六年传》谓之戎路。”隋书·礼仪志五:“革輅,以巡兵即戎。”新唐书·车服志:“革路者,临兵、巡守所乘也,白质,鞔以革。”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其后,革輅之 太原 ,亦徇於师曰:‘朕今取 河 东,誓不杀一人。’”
《漢語大詞典》:革虑(革慮)
消除顾虑。隋书·炀帝纪论:“於是矫情饰貌,肆厥姦回,故得 献后 钟心, 文皇 革虑,天方肇乱,遂登储两。”
分類:消除顾虑
《漢語大詞典》:革乱(革亂)
变革,动乱。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时圣上行幸,羣臣疑贰。革乱之间, 段公 以戎服见 泚 ,共议匡復。”
分類:变革动乱
《漢語大詞典》:革异(革異)
变迁。梁书·萧子恪传:“我初平 建康城 ,朝廷内外皆劝我云:‘时代革异,物心须一,宜行处分。’”梁书·萧子恪传:“我今为卿报仇,且时代革异,望卿兄弟尽节报我耳。”
分類: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