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牛头马面
【俗语佛源】
佛教指阴间的鬼卒。《楞严经》卷八:「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驱入城门。」俗语本此而易为「牛头马面」。《景德传灯录·陇州国清院奉禅师》:「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傍。」(阿傍为狱卒名。)敦煌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目连行前至一地狱……狱中数万余人总是牛头马面。」后多用来比喻凶狠丑恶的人,也作「牛首马面」。如明·赵弼《续东窗事犯传》:「阶下侍立五十余众,有牛首马面、长喙朱发者,狰狞可畏。」(常正)
佛面上刮金
【俗语佛源】
比喻不管场合和对象,什么都要搜刮。极言凶暴贪婪。「佛面」指佛像的面部。《法华经·安乐品》谓:「诸佛身金色,百福相庄严。」可见,佛身为金色。人们用金箔贴于佛身乃至佛面,是庄严佛像的功德。后人在文学中引用,如《水浒传》第八三回:「皇帝赐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克减了。不是我们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除比喻义外,「佛面上刮金」,亦有史实。《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晋·王琰《冥祥记》载:「唐贞观二十年,征龟兹。有薛孤训者为行军仓曹,军及屠龟兹后,乃于精舍剥佛面金。」可谓穷凶极恶。(李明权)
阎罗王撞著对面鬼
【俗语佛源】
谓小鬼对面撞上阎王。谓人生前作恶多端,死后即受地狱恶报,碰上阎罗王,无法逃脱。这句俗语是用「因果报应」之说,警诫人们不要作恶。免遭「冥谴」。如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三:「阎罗王撞著对面鬼。此例句法,实是鬼撞著阎罗王对面。人作恶事多端,罹冥府桁杨刀锯,亦直受无辞耳。独是暧昧隐情,负疚衷曲,不可对人之处,却有甚于桁杨刀锯者。别时犹可遮饰,一到阎罗王处,孽镜照人,纤毫毕露,真无地自容。」(李明权)
嗔拳不打笑面
【俗语佛源】
古时江淮一带有「嗔拳笑面」之戏,双方带面具作胡人勇士状,一扮「嗔拳」,一扮「笑面」。(可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禅宗有「嗔拳不打笑面」之语,《续传灯录·泉州云台因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嗔拳不打笑面。」后俗语中多用之,谓恼怒者不拳打笑脸相迎的人。或谓对人和气可以免遭欺辱,如《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二回:「他有钱的性儿,随他说几句罢了。常言嗔拳不打笑面,如今时年尚个奉承的,拿著大本钱做买卖,还放三分和气。」也作「嗔拳输笑面」。如《水浒传》第二十七回:「自古嗔拳输笑面,从来礼数服奸邪。只因义勇真男子,降伏凶顽母夜叉。」(李明权)
僧来看佛面
【俗语佛源】
这个俗语的意义同「不看僧面看佛面」有所不同。「僧来看佛面」,谓和尚来访,看在佛的面上也应款待他。比喻接待来人,要看在其他有关人员的情分上,给予礼遇。《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王公公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李明权)
现身面言说神力
【三藏法数】
经云:初菩萨地住佛神力,入于大乘照明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是也。(初菩萨地者,即十地中初欢喜地菩萨也。住佛神力等者,由佛神力加被,故能入住大乘照明三昧,即光明定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由此定故,得见十方诸佛现身说法也。)
面相熙怡
【三藏法数】
熙,和乐貌;怡,喜悦也。菩萨心常禅悦,则面无颦蹙,诸相圆满,见者悉皆欢喜;譬如莲华开时,令诸见者,心意快然而生喜悦也。
身光面各一丈相
【三藏法数】
谓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