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7
词典
7
分类词汇
50
共50,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冰脸
披撇
戚貌
乍毛变色
面若春花
神色不变
怫然变色
窗户纸
薄面含嗔
干血痨
黄甘甘
鹤发童颜
和颜悦色
变颜变色
神色不动
《國語辭典》:
冰脸(冰臉)
拼音:
bīng liǎn
形容人的脸色严肃、冷淡或不友善。如:「他下午一直摆著一张冰脸,可见他对早上的事情还很不高兴。」
分類:
面色
面部
洁白
表情
细嫩
冷淡
《国语辞典》:
披撇
拼音:
pī piě
脸色、面色。元。曾瑞〈喜来春。无钱难解〉曲:「粉营花寨紧关门,咱受窘,披撇见钱亲。」也作「坡撇」。
分类:
脸色
面色
难解
明年
《漢語大詞典》:
戚貌(慼貌)
忧伤的面色。 晋
陆机
《叹逝赋》
:“伤怀悽其多念,慼貌瘁而鲜叹。”
犹戚容。 晋
陆机
《述思赋》
:“骇中心於同气,分戚貌於异方。” 晋
陆机
《叹逝赋》
:“伤怀悽其多念,戚貌瘁而尠欢。”
分類:
戚貌
忧伤
面色
《漢語大詞典》:
乍毛变色(乍毛變色)
形容因惊恐而毛发竖立,面色失常。 徐光耀
《平原烈火》
十五:“他们有的不尽心,有的太慌张,一见敌人来了,先乍毛变色,反容易暴露。”
分類:
惊恐
毛发
发竖
竖立
面色
失常
《国语辞典》:
面若春花
拼音:
miàn ruò chūn huā
面色有如春天的花,光耀动人。形容面容俊秀、美好。《
红楼梦
》第一五回:「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见宝玉戴著束发银冠,勒著双龙出海抹额,穿著白蟒箭袖,围著攒球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
分类:
面色
有如
春天
光耀
动人
面容
俊秀
美好
《国语辞典》:
神色不变(神色不变)
拼音:
shén sè bù biàn
面色、态度不因外在事物而改变。形容人遇事镇静,临危不乱。《三国演义》第四回:「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
分类:
面色
态度
不因
外在
遇事
镇静
《国语辞典》:
怫然变色(怫然变色)
拼音:
fèi rán biàn sè
因愤怒而面色失常。《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赵聪怫然变色,摊著手道:『这却不是笑话!恁地说时,原来人家讨媳妇,多是儿子自己出钱。』」
分类:
愤怒
面色
失常
《国语辞典》:
窗户纸(窗户纸)
拼音:
chuāng hu zhǐ
1.糊在窗上的纸。简称为「窗纸」。
2.比喻面色惨白。如:「吓得他脸上像窗户纸似的。」
3.比喻非常近。如:「性命和阎王只隔一层窗户纸。」
4.比喻极易解释的玄机。如:「戮破这层窗户纸便一文不值。」
分类:
面色
窗上
解释
惨白
玄机
为
《国语辞典》:
薄面含嗔
拼音:
bó miàn hán chēn
文学作品中形容女子娇羞中面色微怒的样子。《
红楼梦
》第二三回:「微腮带怒,薄面含嗔。」
分类:
文学作品
中形
女子
娇羞
面色
《漢語大詞典》:
干血痨(乾血癆)
中医指妇女闭经、身体瘦弱、皮肤干枯、面色暗黑等症状。
《歧路灯》
第六五回:“俺家媳妇子,如今在家气的有乾血癆了。”
《醒世姻缘传》
第八回:“一个小丫头,唤着 小青梅 ,年纪十六岁了,忽然害起乾血癆来。”
分類:
中医
妇女
身体
瘦弱
皮肤
干枯
面色
暗黑
症状
《國語辭典》:
黄甘甘(黃甘甘)
拼音:
huáng gān gān
1.形容面貌黄瘦的样子。元。尚仲贤《三夺塑》第二折:「折倒的黄甘甘的容颜,白丝丝地鬓脚。」也作「黄乾乾」、「黄绀绀」。
2.因受惊吓或生病而面色灰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为甚的黄甘甘改了面色,白邓邓丢了眼光。」
分類:
面色
《國語辭典》:
鹤发童颜(鶴髮童顏)
拼音:
hè fǎ tóng yán
如鹤毛般的白发,孩童般红润的脸色。形容老人气色好、有精神。《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先主见李意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状,知是异人,优礼相待。」《精忠岳传》第三六回:「兀朮见是一员老将,鹤发童颜,威风凛然,十分欢喜。」也作「童颜鹤发」。
分類:
白色
头发
红润
面色
气色
老人
《國語辭典》:
和颜悦色(和顏悅色)
拼音:
hé yán yuè sè
和蔼喜悦的脸色。《老残游记》第八回:「申子平急上前,和颜悦色的,把原委说了一遍。」《文明小史》第三三回:「要他们捐钱是要翻脸的,送儿子来考就和颜悦色了。」也作「和容悦色」。
分類:
和颜悦色
和蔼
喜悦
神色
和蔼可亲
面色
《漢語大詞典》:
变颜变色(變顔變色)
谓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管桦
《不讲理的人》
:“ 阔大爷 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直瞪着两眼,问道:‘怎么回事?’”亦作“ 变脸变色 ”。
《小说选刊》
1981年第9期:“那知 李尚尚 一听,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
分類:
内心
变面
面色
《国语辞典》:
神色不动(神色不动)
拼音:
shén sè bù dòng
面色、态度不因外在事物而改变。形容遇事镇静,临危不变。《太平广记。卷一一六。杜子春》:「俄而猛虎毒龙,狻猊狮子,蝮蠍万计,哮吼拿攫而争前欲搏噬,或跳过其上,子春神色不动。」《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翰乃谓晟道:『有敕赐相公死!』晟神色不动。」
分类:
面色
态度
不因
外在
遇事
镇静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