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淫靡
西靡
相靡
旗靡
靡敝
猗靡
靡馀
流靡
靡骋
斗靡
靡止
靡矜
云靡
衰靡
渐靡
《國語辭典》:淫靡  拼音:yín mǐ
奢靡浮华。如:「淫靡之风不可长。」《汉书。卷六四下。王褒传》:「上令褒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数从褒等放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淫靡之声,欣之者众。」
《骈字类编》:西靡
唐 王维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其三 坟树应西靡,长思魏阙恩。
宋 苏轼 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 簸摇桑榆尽西靡,影落苏子砚与屏。
《漢語大詞典》:相靡
相继分散;递相消失。管子·山至数:“五穀相靡而轻,数也。”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余稚从公至耄,岁月相靡,而士之变故繁矣。”
见“ 相摩 ”。
《漢語大詞典》:相摩
亦作“ 相靡 ”。亦作“ 相磨 ”。
(1).互相摩擦。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 成玄英 疏:“靡,摩也。”文选·宋玉〈高唐赋〉:“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 李善 注:“相摩,言水急石流,自相摩礪,声动彻天。” 明 张居正 《答列卿毛介川书》:“今之士大夫,冠缨相摩,踵足相接,一时号为交游者,盖不少矣。”
(2).互相切磋。 宋 苏轼 《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作诗反剑亦何谓,知君欲以诗相磨。”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一节:“夫羣治之进,非一人所能为也,相摩而迁善,相引而弥长。”
《国语辞典》:旗靡  拼音:qí mǐ
旗帜倒下。形容军队溃散败走。《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國語辭典》:靡敝  拼音:mǐ bì
离散衰败。《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当此之时,外内骚动,百姓靡敝,行者不还,往者莫反,皆不聊生。」
《國語辭典》:猗靡  拼音:yī mǐ
1.相随或随风摇动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扶舆猗靡,翕呷萃蔡。」
2.情深的样子。《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二:「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韵府拾遗 鱼韵》:靡馀(靡馀)
张衡东京赋欃枪旬始群凶靡馀
《漢語大詞典》:流靡
谓过分华美;委靡不振。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李陵集》《与苏武书》,词采壮丽,音句流靡。观其文体,不类 西汉 人,殆后来所为。”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夫以近世风俗之流靡,自虽士大夫之才,势足以进取,而朝廷尝奬之以礼义者,晚节末路,往往怵而为奸。” 宋 李清照 词论:“自后 郑 卫 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
《漢語大詞典》:靡骋(靡騁)
语出诗·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本谓不能纵马奔驰。后以喻不能施展抱负。 清 侯方域 《送何子归金陵序》:“赋诗言志,往往各有期许,壮以远,从容以愉。未尝有促促靡骋之思,悵悵可怜之状也。”
《漢語大詞典》:斗靡(鬥靡)
亦作“鬭靡”。
(1).谓以词藻华丽竞胜。 唐 韩愈 《送陈秀才彤序》:“读书以为学,纘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鬭靡也。” 明 徐渭 《又奉师季先生书》:“自此之外,则旁引曲证者,不过以夸多而鬭靡,而故摘一字一句以售己説。”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韩昌黎 、 柳子厚 长篇联句,字难韵险,然多夸多鬭靡,或不可解。”
(2).谓以生活豪侈竞胜。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奢侈报》:“ 镇江 一酒官……饮食极於精腆,同官家虽盛具招延,亦不下箸,必取诸其家,夸多鬭靡,务以豪侈胜人。”
《漢語大詞典》:靡止
没有礼制。《诗·小雅·小旻》:“国虽靡止,或圣或否。” 郑玄 笺:“靡,无。止,礼。言天下诸侯今虽无礼,其心性犹有通圣者。”一说谓小。 毛 传:“靡止,言小也。”
分類:有礼礼制
《韵府拾遗 蒸韵》:靡矜
高允徵士颂率性任真器成非假靡矜于高莫耻于下
《漢語大詞典》:云靡(雲靡)
如云之分散。谓广布。《汉书·扬雄传下》:“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并包书林,圣风云靡。” 宋 苏轼 《贺新运使张大夫启》:“伏承抗旌入境,揆日临民。方一节之风驰,已列城之云靡。”
《漢語大詞典》:衰靡
衰败淫靡。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览 南朝 之文,足以知衰靡之化。”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元 词日就衰靡,愈趋愈下。”
分類:衰败淫靡
《漢語大詞典》:渐靡(漸靡)
(1).浸润感化。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道施:“外物之动性,若神之不守也,积习渐靡,物之微者也。”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赞:“此非独王也,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九:“渐读如渐渍之渐,靡与摩同。渐靡即渐摩。”参见“ 渐摩 ”。
(2).谓依水的流势。《晋书·刘颂传》:“譬由行舟,虽不横截迅流,然俄向所趣,渐靡而往,终得其济。”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十年:“然当渐靡而往,稍向所趋,然后得济也。” 胡三省 注:“济大川者,虽曰横絶大川,乱流而渡,然必因水势渐靡,而行舟向其所趋,以登陆之路,然后汔济。”
分類:浸润感化
《漢語大詞典》:渐摩(漸摩)
亦作“ 渐磨 ”。 浸润;教育感化。语本汉书·董仲舒传:“渐民以仁,摩民以谊。” 颜师古 注:“渐谓浸涧之,摩谓砥礪之也。”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二书》:“故有渐磨陶冶之易,而无按致操切之难。”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其所以诱掖激励,渐磨成就之道,皆有节序。” 清 梅曾亮 《鲍母谢孺人家传》:“非惟慈心,盖渐摩之密致然云。” 严复 《救亡决论》:“而天下后世所以乐被其愚者,岂不以圣经贤传,无语非祥,八股法行,将以‘忠信廉耻’之説渐摩天下,使之胥出一途,而风俗亦将因之以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