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1,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靡劳
靡由
靡愆
靡忒
波靡
波靡
靡它
靡从
俗靡
不靡
靡差
靡替
淫靡
西靡
相靡
《漢語大詞典》:靡劳(靡勞)
无休止地操劳。 清 郑世元 《卖妇行》:“詎谓同林栖,中道忽相捐;自我归君室,靡劳尝忧煎。”
分類:休止操劳
《韵府拾遗 尤韵》:靡由
梁书武帝纪诏曰建国君民立教为首不学将落嘉植靡由
《韵府拾遗 先韵》:靡愆
曹植文旌德则靡愆言行则无秽
《漢語大詞典》:靡忒
见“ 靡慝 ”。
《漢語大詞典》:靡慝
亦作“ 靡忒 ”。 不变更。《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慝。” 汉 王粲 《赠士孙文始》:“龙虽勿用,志亦靡忒。”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然而圣上犹孜孜靡忒,求天下之所以自悟。”
分類:变更
《漢語大詞典》:波靡
波及,扩散。 梁启超 《暴动与外国干涉》:“其暴动所波靡之面积百倍於彼。” 黄远庸 《铸党论》:“今者党之问题,可谓波靡全国矣。”
分類:波及扩散
《漢語大詞典》:波靡
(1).随波起伏,顺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相率而从。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世之愚俗,徒以二氏之诡诞怪异出耳目外,则波靡而从之。” 清 方亨咸 《武风子传》:“ 滇 士民慴於威,波靡以从,生独匿深箐中不出。”
(2).比喻倾颓之世风、流俗。 清 戴名世 《〈蔡瞻眠文集〉序》:“独立於波靡之中,而物诱不足以动其心,富贵不足以易其节。” 清 李慈铭 《书凌氏廷堪〈校礼堂集〉中〈书唐文粹文后〉文后》:“流及六朝,愈尚华藻,波靡递下,乃有‘风云’‘月露’之讥。”
《漢語大詞典》:靡它
亦作“ 靡佗 ”。亦作“ 靡他 ”。 谓无二心。《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 晋 潘岳 《寡妇赋》:“要吾君兮同穴,之死矢兮靡佗。” 唐 杜甫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雄笔映千古,见贤心靡他。”
分類:无二二心
《漢語大詞典》:靡从(靡從)
无从。谓没有门径或头绪。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盖闻其声,今视其来。厥涂靡从,天瑞之徵。”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其来之道何从乎?此乃天瑞之应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靡踪”。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遗书絶寡,考订靡从。”
《漢語大詞典》:俗靡
庸俗颓靡。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附录:“ 啟禎 诸公欲挽 万历 俗靡之习,而竞躁之心胜。”
《韵府拾遗 纸韵》:不靡
鲍照园葵赋沉雷远震飞雨轻洒徐未及晞疾而不靡
《韵府拾遗 麻韵》:靡差
旧唐书于志宁传阴阳为之式序景宿于是靡差
《漢語大詞典》:靡替
不衰,不废。 南朝 陈 徐陵 《禅位陈王玺书》:“虽復质文殊轨,沿革不同,歷代因循,斯风靡替。”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圣人励玉衣而靡替,垂翠裘而独闷。”
分類:不衰不废
《國語辭典》:淫靡  拼音:yín mǐ
奢靡浮华。如:「淫靡之风不可长。」《汉书。卷六四下。王褒传》:「上令褒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数从褒等放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淫靡之声,欣之者众。」
《骈字类编》:西靡
唐 王维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其三 坟树应西靡,长思魏阙恩。
宋 苏轼 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 簸摇桑榆尽西靡,影落苏子砚与屏。
《漢語大詞典》:相靡
相继分散;递相消失。管子·山至数:“五穀相靡而轻,数也。”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余稚从公至耄,岁月相靡,而士之变故繁矣。”
见“ 相摩 ”。
《漢語大詞典》:相摩
亦作“ 相靡 ”。亦作“ 相磨 ”。
(1).互相摩擦。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 成玄英 疏:“靡,摩也。”文选·宋玉〈高唐赋〉:“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 李善 注:“相摩,言水急石流,自相摩礪,声动彻天。” 明 张居正 《答列卿毛介川书》:“今之士大夫,冠缨相摩,踵足相接,一时号为交游者,盖不少矣。”
(2).互相切磋。 宋 苏轼 《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作诗反剑亦何谓,知君欲以诗相磨。”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一节:“夫羣治之进,非一人所能为也,相摩而迁善,相引而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