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邠州人,字芸叟,号浮休居士、碇斋。英宗治平二年进士。为襄乐令。尝上书反对王安石新法。神宗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因作诗述及宋军久屯失利情形,谪监郴州酒税。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召为监察御史。进秘书少监,使辽,加直秘阁、陕西转运使,知陕、潭、青三州。徽宗立,擢右谏议大夫。徙吏部侍郎,寻以龙图阁待制知同州。崇宁初坐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性慷慨,以敢言称。嗜画,题评精确,亦能自作山水。为文豪迈有理致,尤长于诗。有《画墁集》等。
全宋诗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为襄乐令。神宗元丰中,应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宜文字。元丰六年(一○八三),因作《西征回途中》诗,贬监邕州盐米仓,改监郴州酒税。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为监察御史,又因言事出通判虢州。元祐九年(一○九四),以秘书少监出使辽国,使回为陕西转运使,历知陕、潭、青三州,元符中罢。徽宗即位,召为右谏议大夫,旋出知定州,改同州。入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卒于政和中。著有《画墁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八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张舜民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画墁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校以鲍廷博刊《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鲍本)。四库所辑张舜民诗较草率,今又从《永乐大典》残本中辑得二十九题三十三首,编为第五卷。又《画墁集》卷七、卷八为《郴行录》,中有记行诗十二首,再益以自《全芳备祖》等书中所辑集外诗及断句,合编为第六卷。
全宋文·卷一八一三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碇斋,邠州(治今陕西彬县)人。治平二年进士,为襄乐令。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因作诗述及宋军久屯失利之情,坐谪监邕州盐米仓,又改监郴州酒税。元祐初,以司马光荐,召为监察御史,累擢吏部侍郎。崇宁初,坐元祐党,谪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舜民慷慨喜论事,以刚直敢言称。见《宋史》卷三四七本传、卷二○三、二○六、二○八、《艺文志》二、六、七。著有《使辽录》一卷、《郴行录》一卷、《南迁录》一卷、《画墁录》一卷、《画墁集》一百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5—1127 【介绍】: 宋开封人,字嵇仲。少喜言兵,以荫补兰州录事参军。历知襄城、陈留县及舒、海、泰州。徽宗大观中,为开封少尹,赐进士出身。再知海州,镇压宋江起义军。后知济南府、青州。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南下,领南道都总管,与子张伯奋、张仲熊领三万人勤王,转战至京师,进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与金兵力战受伤。京师陷,从二帝北上,绝食,至白沟扼吭而死。谥忠文。
全宋诗
张叔夜(一○六五~一一二七),字嵇仲,永丰(今江西广丰)人。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历知襄城、陈留县,安肃军,舒、海、泰三州。徽宗大观中,为开封少尹。四年(一一一○),赐进士出身(明嘉靖《永丰县志》卷一)。历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给事中。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移宣州、济南府,以功进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金人南下,知邓州兼邓州南道都总管,帅兵入援京师,擢签书枢密院事。翌年,随徽、钦二帝入金,道中绝食而死,年六十三。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文。事见《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六,《宋史》卷三五三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一三
张叔夜(一○六五——一一二七),字稽仲,开封(今河南开封)人,耆孙。少喜言兵,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历知襄城、陈留县,舒、海、泰州。大观中为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以献文召试,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之,贬监西安草场,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中书舍人、给事中,进礼部侍郎。复为京所忌,再知海州,降宋江,徙知济南府、青州。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徙邓州,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与二子领兵转战入卫,进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开封陷,父子犹力战。建炎元年五月,与徽宗等被俘而北,至白沟扼吭而死,年六十三。谥文忠。见《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朱熹《旌忠悯节庙碑》(《朱文公文集》卷八九),《宋史》卷三五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信民。吕希哲门人,学者称青溪先生。哲宗绍圣四年进士。分教长沙,改宿州教授。蔡京当国,召为宗正博士,不就,复为楚州教官。卒年四十。有《青溪类稿》、《论语直解》。
全宋诗
汪革,字信民,临川(今属江西)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清同治《临川县志》卷三六)。教授长沙、宿州。蔡京当国,以周王宫教召,不就,复为楚州教授,卒,年四十。有《青溪类稿》(同上书卷四二),已佚。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九五八
汪革,字信民,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登绍圣四年进士第,执教于长沙、宿州、楚州。蔡京当国,欲得名士附己,以周王宫教授召,辞不就。年四十卒。革为吕希哲所知,与其孙吕本中尤莫逆,而一时名士如张耒、陈瓘皆爱敬之。傍溪筑室,名青溪堂,学者因称青溪先生。著有《青溪类稿》、《论语直解》行世。见《新安文献志》卷七七《青溪汪先生革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5 【介绍】: 宋建昌军南丰人,字公兖,晚号空青老人。曾布子。以荫补承务郎。哲宗绍圣中复中弘词科。徽宗崇宁二年,坐党籍编管永州。高宗绍兴初,除直显谟阁,上书辨说宣仁后诬谤。进直宝文阁、知信州,寻移知衢州,未上任卒。有《空青集》。
全宋诗
曾纡(一○七三~一一三五),字公衮,晚号空青先生,南丰(今属江西)人。布第四子。初以荫为承务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布为二后山园陵使,辟为从事。崇宁二年(一一○三),入元祐党籍,编管永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八六之七)。会赦,调监南京、河南税,改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历通判镇江府,知楚州、秀州,提举京畿常平,江南东路转运副使。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再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移两浙路。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抚州。三年,除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四年,改福建路提点刑狱。五年,除知信州,未之官卒,年六十三。有《空青遗文》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南游纪旧》一卷(同上书卷一一),已佚。事见《浮溪集》卷二八《右中大夫直宝文阁知衢州曾公墓志铭》。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三○八四
曾纡(一○七三——一一三五),字公卷(一作公衮),晚自号空青老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布第四子。以荫补官,绍圣中复中宏词科。崇宁二年,坐党籍贬○陵。建炎中为两浙转运副使。绍兴二年,除直显谟阁。历知抚、信、衢三州。官终直宝文阁。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三。见汪藻《曾公墓志铭》(《浮溪集》卷二八),《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之一四,《宋人法书》第三册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处善。曾孝广弟。历官起居舍人、殿中监、户部侍郎,坐事累贬至安远军节度副使。徽宗宣和二年,复为天章阁待制、知歙州。方腊起兵青溪,孝蕴约敕郡内,分兵守厄塞。移知杭州,时城已陷,单车至城下。既克复,令军士勿枉杀。以功加龙图阁学士。卒年六十五。
全宋文·卷二七七八
曾孝蕴,字处善,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从子,孝广弟。绍圣中,累迁起居舍人。崇宁中擢为殿中监,以集贤殿修撰出知襄州,徙江浙荆淮发运。召为户部侍郎。徙工部,以显谟阁待制知杭州。后贬安远军节度副使。政和四年六月,复为集贤殿修撰。宣和二年,复天章阁待制、知歙州。论破方腊功,进显谟阁直学士,又加龙图阁学士。卒,年六十五。《宋史》卷三一二《曾公亮传》有附传。又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八。
陶节夫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子礼。举进士。历新会县令。章楶帅泾原,辟入府。徽宗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官,累官知延安府。以招降羌人功,加集贤殿修撰。筑石堡等四城,击溃来犯夏军,连擢显谟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四年,收复银州,升枢密直学士。顺蔡京意旨,拒绝与西夏通好。领经制环庆、泾原、河东边事,陈取兴、灵之策,加龙图阁学士。朝廷罢经制司,弃所城地,乃徙洪州,改江宁府,历知青、秦二州及太原府。后坐事降为待制,知永兴军,寻卒。
全宋文·卷二七○九
陶节夫,字子礼,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举进士,授广州录事参军,知新会县。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官,迁陕西转运副使,徙知延安府,以招降羌人功,加集贤殿修撰,累进枢密直学士。寻领经制环庆、泾原、河东边事,加龙图阁学士。徙内郡,历知洪州、江宁府、太原府。坐上疏乞留本道兵,降为待制知永兴军,卒。《宋史》卷三四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5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子远,一字子楚,号韩青老农。何去非子。晚年居富阳韩青谷。有《春渚纪闻》。
全宋诗
何薳(一○七七~一一四五),字子楚,一字子远,晚号韩青老农,浦城(今属福建)人。去非子。高宗绍兴十五年卒,年六十九。著有《春渚纪闻》。事见《东牟集》卷一四《隐士何君墓志铭》、清嘉庆《浦城县志》卷二三。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二一八
何薳(一○七七——一一四五),字子楚,一字子远,号韩青老农,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去非子。平居不仕,唯好学,所交游多名士。绍兴十五年卒,年六十九。著有《春渚纪闻》十卷(存)、《韩奉议鹦歌传》一卷(存)。见《隐士何君墓志铭》(王洋《东牟集》卷一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46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叔通。徽宗大观三年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宣和间,以上疏谏阻引金攻辽,降集英殿修撰。高宗建炎二年,使金被留。仕金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号为国师。金人每欲南下,辄饰辞谏阻。后被诬谋反,全家焚死。孝宗淳熙间,赠谥肃悯。有《宇文肃悯公文集》。
全宋诗
宇文虚中(一○七九~一一四五),原名黄中,字叔通,别号龙溪老人,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除起居舍人、国史院编修官,六年迁中书舍人,出为河北河东陕西宣抚使司参谋事。宣和间帅庆阳,寻罢知亳州。宣和末为翰林学士,多次奉使至金军营谈判。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以祈请使金,被留,后仕金为翰林学士承旨。绍兴十五年,因以蜡书与宋通消息,并谋夺兵仗南奔被察觉,全家被害。年六十七。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四、二一五,《宋史》卷三七一有传。 宇文虚中诗集已散佚,今从《北窗炙輠录》《中州集》等书中所录,辑为一卷。
中州集
虚中,字叔通,成都人。宋黄门侍郎,以奉使见留,仕为翰林学士承旨。皇统初,上京诸虏俘谋奉叔通为帅,夺兵仗南奔,事觉,系诏狱。诸贵先被叔通嘲笑,积不平,必欲杀之,乃锻鍊所藏图书为反具。叔通叹曰:死自吾分。至于图籍,南来士大夫家例有之。喻如高待制士谈,图书尤多于我家,岂亦反邪?有司承风旨,并寘士谈极刑,人至今冤之。
全宋文·卷三三五三
宇文虚中(一○七九——一一四六),初名黄中,字叔通,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宣和中,童贯等议结金人以攻契丹,虚中力言不可,遂忤权臣,降集英殿修撰。会金人南侵,徽宗悔不用虚中言,虚中即请下罪己之诏,革除弊端,帝嘉纳之。以资政殿大学士为军前宣谕使,数往金营议和。金兵退,言者以议和为罪,罢知青州,窜韶州。建炎二年,应诏使金,遂为金人所留。金人重其才艺,加以官爵,累至金紫光禄大夫,号国师。恃才傲物,为金贵人达官所不平,诬以谋反,全家被焚,时绍兴十六年,年六十八。淳熙间,宋廷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肃悯。著有《宇文肃悯公文集》,又与其兄粹中合纂《纶言集》三十一卷。见《宋史》卷三七一本传,《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四、二一五《行状》。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德止(一一○○~一一五五),号青谷,俗姓徐,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徙居吴县。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赐号真际,敕住江州圆通寺(《五灯会元》卷一四)。后居庐山叠石庵。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年五十六。《嘉泰普灯录》卷九有传。有《清谷诗集》,已佚(《舆地纪胜》卷二五)。今录诗三首。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一
德止禅师者。世居历阳金紫。徐闳中之季子也。法绍宝峰阐提照禅师。照为简州人。妙龄游方。谒芙蓉楷公于大洪。有得而去。及楷公辞大观之诏。而婴难。照自三吴急趋从之。于途中大悟。楷公遂以投子之谶而系照。是照与丹霞淳辈为伯仲。淳之视师。犹子也。是师与真歇了宏智觉。又雁行焉。师生十岁。不肯知书。多私夜坐。喜公昼寝。其父戏目师。为懵然子。然师双瞳绀碧。神光射人。出语间合圣诰。其父又钟爱之。异于诸子。尝称于门客曰。吾懵然不懵也。师弱冠梦异僧授偈四句。已而有以南安岩主像遗之者。其傍所载。即向梦所授之偈也。自是持念不忘。一切世典过眼即罢之。年二十。随父任漕西洛。每闭阁凝坐。或连朝不许进食。人俱怪其所为。一夜拟吹灯就寝。忽大悟。连吐数偈。其一曰。不因言句不因人。不因物色不因声。夜半吹灯方就枕。忽然者里已天明。于是啸歌自若。人益怪之。其父欲授师世职。师固让于从兄。乃告父曰。某方将脱世纲。不著三界。岂复刺头于名利场中。遂力求出家。其父知师志决。不可以章绶绾也。乃旌师祝发。具苾刍戒。游方数载。名振京师。政和间。机投阐提照公于楚南。宣和三年辛丑。徽宗皇帝以真际师号赐之。壬寅。适江州圆通席虚。朝旨以照补之。照辞圆通。而居泐潭。师遂应诏。代主圆通。圆通当匡庐之名刹。诸山耆德尚未足师名。领院日。俱往观之。升座拈提。众耳皆耸。其语曰。山僧二十年前。两目皆盲。了无所睹。唯是闻人说道。青天之上。有大日轮。照三千大千世界。无有不遍之处。筹策万端。终不能见。二十年后。眼光惭开。又值天色连阴。浓云乱涌。四方观察。上下推穷。见云行时。便于行处作计较。见云住时。便于住处立窠臼。正如是间。忽遇著个多知汉问道。莫是要见日轮么。何不向高山顶上去。山僧却徵宅道那里。是高山顶上。他道。红尘不到处。是诸仁者好个端的消息。还会么。长连床上佛陀耶。又曰。昨夜黄面瞿昙。将三千大千世界来。一口吞尽。如人饮汤水。踪迹不留。应时消散。当尔时。诸大菩萨声闻罗汉。及与一切众生。尽皆不觉不知。唯有文殊普贤瞥然觑见。虽然得见。渺渺茫茫。恰似向大洋海里。头出头没。诸人且道。是甚么消息。若也简点得破。许你顶门。具一只眼。师住圆通。今古法门。所积之废。无不备举。而整顿之。然以身度人。使人易行。矫清卖高之条。师弗取也。选职任事。以德不以才。尝叹曰。宁缺人而废事。过在一时。若能事而败化。则遣臭万世矣。以故衲子游泳于圆通。如鱼相忘于江湖。南宋绍兴五年乙卯示寂。阇维烟𦦨所及。悉有设利。诸方称师身后佛事。与宝峰照公。皆乘大愿而来者也。照公先于建炎二年示寂。其阇维亦得设利无数。舌齿不坏。师之设利。塔于司空山。分窆叠石原。照公设利。则塔泐潭之西峰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青了,字真歇,姓雍氏,西蜀左绵人也。少小出家,年十八试《法华》得度,往成都大慈,习经论,略领大意。出蜀至沔汉,叩丹霞室,微悟元旨。寻游五台,至京师,浮汴直抵长芦,谒祖照,一语契合,命为侍者,踰年分座。未几,照称疾退居,青了继席,学者归之。南宋建炎末,游四明,主补陀及台之天封,闽之雪峰。绍兴七年,奉诏住育王,徙温州龙翔,并兴庆为一。继迁杭之径山、慈宁。皇太后复命开山皋亭崇先。及终,塔于寺西华桐岛,谥曰“悟空禅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惠州归善人。为都督行府摧锋军效用。高宗绍兴六年,经略使连南夫督兵讨曾衮,遣青夜劫衮营,为所执。敌驱青至后军赵续寨外,令声言大军俱已就擒,青不从,大呼以一死报国,遂为焚死。
刘思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号青岩。高宗绍兴间为画院待诏。作山水长于傅色而拙于布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漳州龙溪人。高宗绍兴间与同县邹进、熊保俱为左翼军步兵,路遇农民军被杀。
何青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钱塘人。工画道释人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号青窗,初名进思,号淳斋。王野孙。善书而好吟。以兄子为子,使出赘,复分田送其妻归母家,自避世为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