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伍铨萃(1865年—1934年),字荣建,又字选青,号叔葆,室名葆龛,广东新会人,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学者、书法家,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维基
佘登云,字青甫,号霄峰,亦号晓峰。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任江西省会昌县知县。安徽省太平府繁昌县南乡山冲村人,知县卸任后,将家迁到鲁港定居,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97名。同年闰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简介
江峰青,行名孝思,字省三,号湘岚,又号襄楠,婺源东山(古称鳌溪)人。生于咸丰四年(1854)十月十四申时,卒于民国二十一年(1933)。江峰青一生经历了咸丰至民国五个朝代,几乎与动荡的晚清民国相始终。(谢亚苹《江峰青策论整理与研究》2017)
维基
江峰青,安徽省徽州府婺源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53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刘汝骥,字仲良,号李青,直隶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人,清朝翰林、官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监察御史,官至安徽徽州府知府。适逢辛亥革命变作,隐居终老。有《陶甓公牍》。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俞陛云(1868-1950) 字阶青。浙江德清人。俞樾孙。光绪二十四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有《小竹里馆吟草》、《乐静词》、《诗境浅说》、《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人物简介
1868.3.17-1950.10.12,字阶青,别号斐盦、乐静、乐静居士,晚号乐静老人、存影老人、娱堪老人,室名乐静堂、绚华室。浙江德清人,光绪十年(1884年)应县试考取秀才第一名。1885年9月赴浙江应乡试,俞陛云中举人第二名,称亚元。1894年彭夫人病故。1895年11月俞陛云的祖父为他续娶杭州名门之女许之仙为妻(即俞平伯之生母,也通诗文)。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中进士后参加殿试,与夏同龢、夏寿田同登戊戌科进士前三名,俞陛云以一甲三名赐探花及第,授编修。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钦命出任四川副主考。翌年由江苏巡府以俞陛云长经史,不独以科贸见长,保举应经济特科复试,名列一等。1912年(民国元年)任浙江省图书馆监督(馆长)。1914年被聘为清史馆协修,编修清史,不久由此移居北京,与爱新觉罗·溥仪私交甚厚。1932年3月,接溥仪邀佐政伪满洲国书,撕信逐使,终生不与往来。1937年芦构桥事变后,他不愿出任敌伪工作,居京郊寓所,以卖字谋生,闭门以书、画自娱,保持民族气节。1950年10月12日卒于北京。俞陛云是清末闻名中外的经学大师俞樾之孙,现代著名文学家俞平伯之父。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王镜寰(1869-?),字次青,无锡人。光绪十五年乡试未中。后以助赈授同知衔候选通判。因时事日非而不仕。入民国,以诗文自娱,遇灾施赈,减租惠民。有《梅墅集》(《杏雨楼诗钞》、《梨云馆词》、《适园文存》)。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许梦青(1870~1904),字炳如,又字荆石、荫亭,泮名梦青,号剑渔,又号云客、冰如、高阳酒徒,清鹿港邑庠生。父咸中,亦邑庠生,以能文著。祖母贺太安人,以节孝旌于朝,奉诏入祀彰化节孝祠。  梦青生有奇才,子史百家,过眼成诵,文思敏捷,下笔立就,乡先辈皆以大器目之。光绪17年(1891)春,梦青二十二岁,以前茅拔府县试,名声赫赫,震于一时,乡里多以为荣。梦青为人傲然不拘,尤富正气,喜抱不平。以身逢乱世,欲挽狂澜,因自号「高阳酒徒」,盖欲效郦生之匡乱世。光绪二十一年(1895)闻割台之议成,悲愤慷慨,号泣三日。乃联络生员,共谋抗日,并上书唐景崧,请领兵驻防。七月初,日军攻彰化,随练勇赴八卦山抗拒,惜寡不敌众,奔回鹿港,拟再举事,不幸其弟猝逝,伤心至极,无心与事。八月末,日军攻取台南,刘永福亦西渡,知大势已去,从此寄情诗酒,不问世事。其间家庭又连遭四次亲丧,形单影只,身世萧条,壮志未酬,满怀悲愤,乃更加潜心诗文,以舒胸中块磊,耽身醉酒,藉忘忧伤。每当大醉,或歌或哭;梦中醉后,时发悲歌。或醉卧庙阶,旦醒始回;或闭户孤吟,三日不出。以奔放绝足之才,为自由不羁之行,遂一转而为跌荡诗人、浪漫文士,愤世嫉俗,终至抑郁成疾而病逝,享年仅三十五岁。  梦青历尽人世沧桑,半生苦况,尽托于诗,诸家早有评论。洪弃生评曰:「诗思空灵,才致活泼,不事劖削,自臻雅妙。」王竹修评曰:「凡咏物、怀人、哀时、感事,无不蕴蓄精微,淋漓尽致,恺恻沉痛,情见乎词,盖欲藉此以抒胸中牢骚,非特扬风扢雅已也。」施梅樵评曰:「悲壮淋漓,激昂慷慨,非俗手所可望其肩背。」杨云萍评曰:「抱俊异之才,丁家国之痛,长吉不寿,其境过悲,然诗作却时露清新之气。」许常安评曰:「虽时有浪漫自由、清狂、豪放之作风,然其实质,乃具有严肃、悽凉、写实之社会骨格,故其诗多为心底之声,时代之反映。」梦青诗悲壮淋漓,激昂慷慨,与洪弃生、施梅樵并为弃地遗民精神之典型代表。  梦青诗作生前未曾整理出版。今存者惟有幼年时期所作之《听竹山房诗稿》、《梦青堂诗稿》,及少年时期所作之《鸣剑斋诗草》之一部分。青年时期所作之《听花山房诗集》近八百首已佚。1916年《台湾文艺丛志》曾刊出《鸣剑斋遗草》之一部分。1960年裔孙许常安辑为《鸣剑斋遗草》,由高雄大友书局出版。以下即据许常安辑本移录,删去联句、断句,共计477题1063首。许常安辑本虽精校再三,仍有一些脱误,兹覆核《台湾文艺丛志》,详加校正。又许本书末附录有勘误表,凡该表已标出的误字,均直接据以改正,不再附注说明。(吴福助撰)
杨巨川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巨川(1873年—1954年),字揖舟,号松岩,又号青城外史,甘肃金县人(今榆中县)青城镇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进士,殿试二甲第一百零七名。授刑部主事。次年赴日本考察,加入同盟会;三十三年(1907年)回国,出任湖南新田、麻阳知县。民国年间返乡,当选甘肃省议会议员,1921年5月至1924年1月,任敦煌县长,期间力主禁烟,终因得罪地方权贵绅士,并遭上级官僚排挤,愤而辞官。

人物简介

简介
修承浩(1875~1953),字翰青,湖南沅陵人。清光绪二十八年举人。曾任广西省抚台内收发并负责机要,并任宜山、富川知事和广东省阳江厅同知等职。在此期间,结识蔡锷并秘密参加同盟会,两人意气相投,结为金兰。辛亥革命后,蔡锷将军任云南省都督,承浩公任都督府秘书长,力助蔡锷创办云南讲武堂。之后,任四川省永宁、川东道道尹,四川省政务厅厅长等要职。民国五年,当蔡锷率部护国讨袁进入四川时,承浩公正在四川任永宁道尹,立即因势利导,力促四川军务陈宦宣布四川独立。蔡锷病故,四川军政各派明争暗斗,官场腐暗,民生涂炭,其深感厌恶,于民国六年乞假回乡,筑庐隐居。后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多次邀请出任省府要职,均谢绝。民国十五年,贺龙元帅北伐途经沅陵,仰慕承浩公高义,曾专程登门拜访。民国十八年,沅陵修纂县志,县长罗亨衢聘为修纂。解放后,任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委员、湖南省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常务委员、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委员。
赵黻鸿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赵黻鸿 (1875年—?),字子襄,号青侣,汉军正白旗人,进士出身。光绪十九年中癸巳科举人,二十一年(1895年),参加光绪乙未科殿试,登进士二甲77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妻镶蓝旗汉军李氏,咸丰癸丑进士、内阁中书李淇之孙女,光绪乙未科同榜进士豫咸之女。
黄纯青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黄纯青(1875~1956),名炳南,幼名丙丁,字纯青,晚号晴园老人。台北树林人。幼从王作霖受业,年十二能作八股文。曾与刘克明等创组「咏霓诗社」。嗣又参加「瀛社」,创设「薇阁吟社」、「心社」,并首倡全国诗人大会。晚年于「晴园」读书种梅,拟撰编年谱、诗草、文存,其后仅成《晴园诗草》上卷,得七言绝句一三八首。龙文出版社将其手稿影印发行,收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之一部。  《晴园诗草》富于台湾诗之特色者二:其一,集中所收作品,组诗居大部份,计有「先代十首」、「幼诞十五首」、「儿戏十首」、「田舍郎十四首」、「书房三十首」、「奖学七首」、「崇祀四首」、「科举三十七首」、「状元吟十首」等,为纯青七十时忆旧而作。其二,诗作之后,多附详注,举凡天文、地理、名物、命理、民俗、科举、史传等诸事诸物,俱在其列。夹注之丰富,直似笔记杂纂。纯青有子四人,三子得时博学多才,得其衣钵,亦长于汉诗创作。(江宝钗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叶少青(?~?),字仙圃,竹东横山人。晚清至日治时期人士。与同乡彭镜泉、刘石鸯为同窗好友。叶氏弟子蔡锦绣将三人之诗作集为《海珠诗集》,并于诗前序文云:「啸谷(石鸯)天禀聪明、博闻强记,谈古今中外事,累累若贯珠焉;仙圃(少青)性豁达,胸怀大度、爱士好客,隐抱有兼善天下之志;仙洲(镜泉)倜傥不羁,潇洒风流,时有『三绝』之称。若风云际会,三人前程正未可限量,会沧海之交,愿莫之遂,乃弃儒就贾就农……」。兹据民国三十七年(1948)出版之《海珠诗集》,呈现叶氏之作。(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黄叶楼遗稿
1878-1938,原名宗,又作钟,字季平,又字江南,别署离垢,又署刘三,本清诗人龚自珍诗:“刘三真义士,愧杀读书人”意,也因行三。晚号黄叶老人,上海县华泾(今上海龙华乡)人。早年赴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骑兵科。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参加东京留学生集会,声讨沙俄侵占我东北罪行,并参加拒俄义勇军(后改名军国民教育会),旋加入兴中会。次年春回国,与费公直等在华泾本宅创办丽泽学院,五月改称青年学社,延请黄炎培等讲学,文武兼修,培植反清力量。旋因参与谋刺两江总督端方事泄被捕,倾家产。经黄炎培多方营救,半年后获释。光绪三十一年春,邹容因《苏报》案瘐死狱中,刘三不畏株连,与堂兄东海等将邹容遗骸从四川会馆移葬华泾黄叶楼旁,筑墓树碣。辛亥革命后,刘三曾担任过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等学校教授、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等职。南社社员。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奚侗(1878-1939) 字度青,号无识,从字行。马鞍山市霍里镇人。清末附生。日本明志大学毕业,授法学士。回国后,先后任镇江审判厅推事,清河、吴县地方审判厅厅长。民国三年(9年)考取知事。历任海门县、江浦县、崇明县知县。
濮登青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濮登青字卓云,上海人。清末民初工程师。早年濮登青在上海汇英书院、天津北洋大学学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濮登青留赴美国学习铁路工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卒业,同年回国,任浙江铁路局技师。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濮登青任杭嘉铁路建筑总技师。宣统元年(1909年),获工科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宣统二年(1910年)起,濮登青署理沪杭甬铁路总理,并兼任沪杭甬铁路总技师。民国三年(1914年)起,任沪杭甬铁路宁波区技师。濮登青还曾兼任中国技师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