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4,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杜松(字 来青 )
徐尔恒(字 象一 号 青壁 )
权克中(字 正之 号 青霞 )
吴叔度(字 勿铭 号 青芝 )
王纳谏(字 虚怀 号 青蒲 )
段伯炌(字 用光 号 弱青 )
潘士遴(字 叔献 号 青莲 )
熊胤震(字 羽青、羽明 号 冷泉 )
韦明杰(字 叔万 号 青霞 )
向日升(字 青樠 )
释圆信(别称 不二、语风老人 字 雪峤 朱 号 青狮翁 )
夏缁(字 雪子、幼青 )
沈希韶(字 凤来、又善 号 青屿 )
熊德阳(字 日乾、龙光 号 青屿、六龙 )
其它辞典(续上)
文翔凤(字 天瑞 号 太青 )杜松(字 来青 )
徐尔恒(字 象一 号 青壁 )
权克中(字 正之 号 青霞 )
吴叔度(字 勿铭 号 青芝 )
王纳谏(字 虚怀 号 青蒲 )
段伯炌(字 用光 号 弱青 )
潘士遴(字 叔献 号 青莲 )
熊胤震(字 羽青、羽明 号 冷泉 )
韦明杰(字 叔万 号 青霞 )
向日升(字 青樠 )
释圆信(别称 不二、语风老人 字 雪峤 朱 号 青狮翁 )
夏缁(字 雪子、幼青 )
沈希韶(字 凤来、又善 号 青屿 )
熊德阳(字 日乾、龙光 号 青屿、六龙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三水人,字天瑞,号太青。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知莱阳、伊县。以副使提学山西,入为光禄寺少卿,不赴,卒于家。学问渊博,工诗赋。有《太微经》、《文太青文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天瑞,三水人。万历庚戌进士,除知莱阳县调伊阳再调洛阳擢南礼部主事调吏部升山西提学副使入为光禄少卿未上有伊川海日云门诸集维基
文翔凤(1577年—1642年),字天瑞,号太青,陕西省西安府三水县(今旬邑县)人,军籍,明朝官员、诗人。治诗经,行一,由学生中式庚子科(1600年)陕西乡试五十二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中式四十名,第三甲第二百十名进士。兵部观政,授山东登州府莱阳县知县,四十一年调河南伊阳县,四十三年调繁洛阳县。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升南京礼部主事,四十六年调南京吏部,历升稽勋司郎中。泰昌元年(1520年)十月升山西布政使司右参议、提督学政,再升提学副使。天启二年(1622年)八月升南京光禄寺少卿,五年十月被阉党弹劾,降三级调外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9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徙延安卫,字来青。杜桐弟。有胆智,勇健绝伦。由舍人从军,累功为宁夏守备,迁东路副总兵。万历三十六年代李成梁镇辽东。以袭击鞑靼部落,激起报复,为辽人所怨。被废黜。四十三年,再起。旋以总兵镇山海关。四十七年,杨镐四路攻后金,以松为主力。恃勇轻进,阵亡。
人物简介
维基
徐尔恒(1581年—?),字象一,号青壁,山东东昌府临清州人,民籍。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山东乡试十六名举人,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八十四名,第二甲第二名进士。吏部观政,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四十年(1612年)差杭州抽分,升屯田司员外郎,四十一年(1613年)升营缮司郎中,督理三山,四十四年(1616年)丁外艰,寻丁内艰。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正之,号青霞。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叔度,字勿铭,别号青芝,直隶安庆府桐城县民籍。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授工部主事,尝榷杭州之南关。寻改黄州府知府,倡导文学。因性疏阔,遭一同年生所忌,阴搆之,左迁光州守。再入为工部郎,因病卒。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纳谏,字虚怀,别号青蒲,山东济南府肥城县民籍。早年中举人,任山东济宁州学正。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进士,官雄县知县,调山西临汾知县,未赴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云南晋宁人,字用光,号弱青。神宗万历三十一年举人。授漳州司马。熹宗天启中为镇宁知州,力拒安邦彦,擢佥事。邦彦寇普定,与游击胡从仪击破之,擢参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乌程人,字叔献。天启二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寺副。有《尚书苇衡》。维基
潘士遴(1587年—1663年),字叔献,号青莲,浙江湖州府乌程县籍,安吉州人。潘士达弟。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第二十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三甲第九十三名进士。刑部观政,三年十月授行人司行人,出使滇南,平定苗乱有功,崇祯元年考选,擢云南道监察御史。三年因事降调归里,筑室于康山,闭门著述。八年起补福建盐运司知事,十年升大理寺右寺副,十一年升大理寺正,升礼部主客司员外郎,十二年升礼部祠祭司郎中,十三年升湖广右参议,改江西南昌道右参议,十四年升江西湖西道副使。逾年,以病乞归。明亡,归隐山中,卒年七十七。有《尚书苇籥》五十八卷。
人物简介
维基
熊胤震,字羽青,号冷泉,四川叙州府富顺县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四川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任陕西临洮府推官。弟熊胤丰,字羽明,与兄同科举人,官北京北城兵马司,曾与御史|杨维垣一起查抄魏良卿家产。
人物简介
维基
韦明杰,字叔万,号青霞,浙江湖州府乌程县民籍长兴县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进士,授江西万载县知县,值增饷加派,民不堪命,申请少派。又纂修县志,捐俸重修文庙、城隍庙、凤真阁等。著有《吁天四议》、《康乐民隐》、《听雨斋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向日升,字青樠,湖广承天府钟祥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梁山令,调丹徒,迁兵部主事,升兵部员外郎,天启二年升贵州右参议,分守思仁,时奢安之乱起,安邦彦围困贵阳,贵州巡抚王三善于十二月分兵三路,自将二万人,与监军道参议向日升,副总兵刘超,参将杨明楷、刘志敏、孙元谟、中等由中路,当贼锋,破贼于龙里、毕铺,获安邦彦亲弟阿伦等,遂抵贵阳城下,贼解围去。三年闰十月,三善督同总理鲁钦、总镇马炯、监军道尹伸、岳具仰、向日升等,各领兵渡渭河,贼众溃散,明军抵达安氏老巢大方,安位偕母奢社辉焚大方老巢,窜入火灼堡,贼首安邦彦、奢寅逃匿织金。十一月,录川贵捣巢解围功,向日升加升一级。后王三善陷贼而死,五年正月,贵州总督蔡复一疏题监军参议向日升从旧抚破贼,又运米以济兵食,旧抚颇慰藉之,然非所急也。所监一路军最弱,而所陈说,旧抚辄面折之。日升知军危,而不敢告,载胥及溺,宜与诸臣分罪。然自七月来,臣以板角一路九千馀卒付日升,督理道路,窎远饷,不时继,抚饥疲,冒凶惧,拮据亦勤矣。且与刘超同解围功,超拜大帅,日升未录也,以后日之罪,折前日之功,宜罚旧俸二年,免其戴罪。此后督兵理饷,果有成劳,亦以功论者也。后升陕西参政。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雪峤,宁波人。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鄞县朱氏子。二十九岁出家。行脚无有人处。后访秦望山妙祯山主。主举他心僧因缘。一僧参曰。那里来。僧曰天竺来。他心曰。我闻有三天竺。你那一竺来。速道速道。师自是疑情顿发。次日曳杖至石头上高提曰。那一竺来。速道速道。忽前后际断。返天台。抬头见古云门三字。大悟。途中作偈曰。一上天台云更深。脚根踏断草鞋绳。比丘五百无踪影。见得他时打断筋。因入双髻。诛茅。次参云栖龙池。出世日。拈香供云门匡真偃禅师。后东塔开堂。又供龙池。示疾书偈曰。小儿曹。生死路上须逍遥。皎月冰霜晓。吃杯茶。坐脱去了。塔全身于云门。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圆信。京兆之房山人。薙发白云山。礼大僧德敬为师。往来上方红螺之间二十馀年。行脚所至。为武林淮安六安终南。每住辄数载。以嘉靖庚申。至太岳驻锡虎耳岩穴。而哮者争避匿去。倚石为屋。稍稍剪夷其积。圜瓢数十馀。踞石沿涧。出入幽花美箭之中者。累累如笠。岩上莲池二。阔可二丈。旱岁不竭。蓬室三方广当身。所得一缕一粲。尽以供十方游衲。行之数年。遂成丛林。倾震旦。士女号呼悲啼。而至者不至虎耳岩。犹未跻岳也。至岩不头面顶礼者。自以为悭缘。必痛哭去。否则谨伺岩扉外。经数日得一见。则喜过望。以故。虎耳岩之名。遍天下。计贤士大夫之辙以日至尚方之赐。掖庭之供。以月至。自嘉隆以来。耆宿之著闻。未有若师者也。然师务为密行。不以解显。应机之言。多依孝敬。抚摩煦煦。犹乳母之于骄子。金钱涌而至。拒不纳。有赠糈者。付尝住作供。四十馀年。影不出山。趺坐一龛中。如朽株。虽利根之士好为奇谈。诡学者睹其颜。莫不肃然增敬。师夏腊最高。逆其生。当在宣成间。诸徒属。试以腊叩。不答。尝简其箧。得旧𦇧衣。忽云。此武皇帝七年。王城中施食。所得衣也。叩之。复不答。后终于山慈圣出藏金。为师治塔焉。严蓬头者。襄人。日诵弥陀佛数万声。性高洁。施赀尝累千金。挥之如尘土。踪迹甚异。人不得而凡圣之。亦绝世奇人。不二之流也。 明河曰。或云。不二。姓徐。世为襄善门。徐生长。不二送出家。挈妻入五台山修行。不二寻觅父母累年。得于冰雪堆中见不二。大怒曰。不肖子。何故远远奔来。汝以我为父母。我已出家。以我为知识。我未悟道。大丈夫出世。孤峰绝顶。一间草屋。了办自已不暇。尚当为生死爱情所使。至于此乎。速去。无落吾事。不二遂南还。居虎耳岩。为世大知识。虽不二灵根夙种。固有自来。而开发之助。亦繇父母。团圞一门。又出襄地。或自庞家人再出。不可知也。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
雪峤圆信禅师者。四明人。姓朱氏。出龙池传禅师之门。首住径山。终于会稽云门。诸方服其神骏。推尊之曰信公。高怀无我。至性不羁。笑骂自繇。人天罔测。卸胜劣之戈甲。劈今古之藩篱。纵饶一问十答。而紫罗帐里。不撒真珠。假使未闻先悟。而千丈岩门。尤遭点额。大有伤弓之鸟。见形高飞。所以短贩之徒。望风栗足。故虽独据胡床。不啻冲霄野鹤。以至屡迁名刹。仍然本色山翁也。公生九岁。闻弥陀经。即知有出世法。于是。读书常诺诺。而罢之。然词语绝尘。风仪潇洒。犹王谢之玉壶冰映。又爱与方客游。游必领益。年二十九。竟去家矣遂。访妙祯禅宿。于秦望峰下。祯举古激之。公反覆研究。连七日不知寝食。忽仆于石。前后际断。如日轮迸空。天地一色。冲口得偈。势不自禁。欲往天台寻印證者。度若耶溪。忽翘首。见古云门三字。得大休歇。乃曰。一上天台云更深。脚跟踏断草鞋。绳比丘五百无踪迹。见得他时打断筋。遂别策。入双髻峰萝龛石室。灰世忘缘。间发新声。豪吟达旦。而刀斧无痕。诸方景焉时有云栖高弟闻谷者。雅相敬善。一日谷行脚回。举幻有传和尚相见机缘。且称传公葆重。有类明教嵩。枯淡过于馀杭政。其接人真西河狮子也。公乃三诣龙池。契其机。与悟修二禅师。为雁行焉。后悟主天童。修主磬山。公独庵居。垂三十载。黄公端伯。余公大成。请就径山祖庭。升座拈提临济宗旨。端伯还西江。于崇祯庚辰。以庐山开先寺迎公。诸山宿衲俱集。公一以胎风簸雨之舌。振其拈花落草之机。或不耐公笑詈而去。或经公指唤。而心旷神怡。公忽拽杖还旧隐。众惊遮挽之。不可。时往来衲子。传天童规制宏壮。条令斩新。乃至运瓦搬石。伺杵负薪。无不彻底为人。公独骂之。逮天童讣至。公又恸之。侍僧曰。大师昔何骂。今何恸也。公良久。抚膝而起曰。咦。我掌宁独鸣乎。遂躬至天童。书挽章而奠之。词曰。同出龙池入路长。吴兴分袂过钱塘。多年挂锡玲珑石。今已藏身寂寞乡。云面揭开红日。眼山眉愁断白花。香离离一片苦心事。且道何人在影堂。北还。又入龙池。于传公塔前。拈香曰。桐棺山下养龙池。步入凉风觅我师。当户娑罗空腹树。迎阶芳草昔人眉。追思滴血曾留偈。会写传灯嗣法诗。今日塔前成九顿。流源千载继孙儿。耆旧乃请示众。公曰。我昔第三度登龙池。先师曰。你草鞋犹未脱也。我道。何处见草鞋来。先师微笑而止。我即呈偈曰。数载龙池三度登。重重问话舌生冰草鞋分付虎狼去。双髻峰头一个僧。又思。当初在山阴。看云门语录。得他的力。又在云栖。亦有机录。岂可忘却。所以云门云栖一齐拈香供养。诸方便道径山遥嗣云门。径山以为不然。瓜有根树有叶。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岂可孤负禹门先师。断断无此理也。然宗门事。把住也繇我。放行也繇我。有时作宾。有时作主。有时宾主齐彰。有时宾主双忘。此乃临济家机用。人天莫测。庸人岂得知也。还双径。禾城道俗。以东塔禅林。坚致于公。公为笑留。名缁贵素。日绕枝藜。公眼幻青白。众益心惊。晚住云门。公年七十有六矣。机用益峻。精神益劲。尝自号曰青狮翁。或称语风老人。又曰迦那尊者。每携童子山游。人见访。或打觔斗。人拟议。叱退之。雏禅窃论公弗恤也。顺治丁亥中秋。谓弟子曰。古人立化的也有了。坐亡的也有了。至倚杖倒卓都有了。毕竟老人。怎生去好。语讫大笑。书片纸曰小儿曹生死。路上须逍遥。皎月冰霜。晓吃杯茶。坐脱去了。乃入寝室。憨卧数日。忽起坐。索茶而啜。连唱雪花飞之句。擎杯脱去。世龄七十七。瘗全身于云门。庚子朝廷。慕之赐帑全五百。并委书弘觉忞禅师。而新公之塔。又临公顶相于宫中。而事焉。公居开先时。弘觉为西堂。洎嗣天童。而公独钟爱之。故弘觉禅师。以犹子。纪公千秋之纲目。甚详也。 赞曰。整齐法运。临渊履冰。爰师笃慎其心也。蠡测者谓。师蹶弛自了则优。为人则寡。盖明之中叶。少室宗风。循规蹈矩。如喑若聋。非师濯之以清泉。激之以霜钟。则天方梦梦耳。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释圆信,字雪峤。姓朱氏,鄞人也。年二十九,始为僧进具。欲往天台访寻知识印證,忽举头见古云门三字,豁然大悟。遂返缚茅双髻峰,复以偈谒云栖,更参龙池,室中机契。万历间迁径山,复住庐山,尝作《净土诗》,自叙云:“甲子秋,游黄山,直上危峰绝顶,若升忉利,忽空中人语:‘比丘久隐,时当弘法,众生差异,善调伏之。’”知净土百咏,成于黄海光明顶也。崇祯八年,中丞余大成、司理黄端伯访信径山,即请开法。丁亥八月二十六日示疾,书偈端坐,索茶,饮半盏而寂。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九
缁,字雪子,初字幼青,嘉善人。天启间文学。有西泠、维摩、孤望三集。其诗早务纤艳,既悔之,渐趋空淡一派。至南中梦游诸作,奥削苍凉,点染特妙。绝句尤多风调,有竹枝缥缈之音。
人物简介
维基
沈希韶,字凤来,一字又善,号青屿,南直隶太平府芜湖县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知新昌县,有能声,崇祯元年(1628年)擢南京浙江道御史,纠劾不避权贵,谗言中之,二年升山西阳和道佥事,四年转江西九江道佥事。为御史时,出按上江,沿江苛征,芜湖为甚,希韶尽革其弊,里人建坊颂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建昌人,字日乾,号青屿。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广东高明知县。天启初,为刑科给事中,弹劾中官诸不法者。因奉使祭告北镇,具知熊廷弼、王化贞功罪,条上防务利害。王化贞败后,枢臣张鹤鸣为之掩饰,德阳劾之,鹤鸣中以他事,谪归。崇祯初复职,为兵科给事中。维基
熊德阳(1575年—17世纪),字龙光、日乾,号青屿,别号六龙,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熊德阳是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江西乡试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成进士,获授高明知县,三十七年调任德清,因父母逝世辞官。四十三年起用为上海知县,历任兵部主事和刑科给事中,弹劾管工与宦官侵吞金钱、选婚内使骚扰驿递等不法事情,请求下旨责问,并指出宫廷与官署本是一体,偏坦一方并不公平;陵监袒护宦官齐进忠盗窃御炉,他坚持送其到三法司审问。其后熊德阳奉命到北镇祭告,往返辽东,禀告当地轩轾;广宁战败后,他上疏指责兵部尚书张鹤鸣,请求以明世宗杀丁汝夔、明神宗逮石星的故事,与王化贞同时查究。魏忠贤及给事中郭巩诋毁熊廷弼,又排挤熊德阳,倪思辉、杨涟、李应升、周宗建抗疏拯救,叶向高、邹元标乞求赐还;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党中断续引用他斥责的奄七罪,于是附会者把他写入《东林点将录》。崇祯初年,熊德阳起复,入京任刑科给事中。不久,任副主考,随主考黄道周典浙江乡试。弘光帝即位后,起为原官,以太仆少卿候升,隆武帝时,召官大理左少卿,福京失陷后不接受清朝召用,隐居在云门,八十岁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