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5—1426 【介绍】: 明陕西临潼人,字克声。洪武十九年以乡举入国子监。赴浙稽查田地,还奏称旨,擢山东按察司试佥事。历官为北平按察司佥事。燕兵起,降成祖。永乐间,累迁为礼部尚书。无学术,为礼官,不知大体,为人倾险佞谀。有精力,能强记,为他人所不及。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陈震豪,字子出,无锡人,己未进士,除萧山知县迁刑部主事。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九
字百里。父光宏,官少司马。百里有逸才,工诗,体中文弱,虽为贵公子,不喜盛车骑往来,闭门扫坐,所过从未尝有杂客。性嗜佳山水,尝与诗人泛桓溪,饮它山泉,访贺监黄冠谷,高咏传一时。百里年少,犹及从汪长文、闻隐鳞诸先生。杖屦卒,年不满三十。所传遗诗廑五七言律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益都人,字青方。岁贡不仕。通经史。以善画竹为时人所称。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六
李震,一名伯震,号巢翠。德庆人。明刑部尚书李质次子。明洪武初,举怀才抱德科。初授广西容县知县,永乐二年(一四○四)改知顺天府大兴县,寻迁光禄寺丞。著有《巢翠集》,已佚。明崇祯《肇庆府志》卷二二有传(附于其父李质传中)。李震,清阮元《广东通志》、温汝能《粤东诗海》、光绪《德庆州志》皆作“李伯震”,今从明嘉靖《德庆志》。又,明宋濂撰李质墓志铭云:“(质)子四人:曰恒,曰震,曰复,曰颐,皆知学好礼,惟震有诗名。”可作佐證。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七
伯震德庆人,靖江相质子。洪武初举怀才抱德科,授容县知县。改知大兴,迁光禄寺丞。有《巢翠集》。 (田按:李文彬弟文昭、子伯震皆能诗,世称三李。伯震月夜过湖云「大姑罗袜江花绣,五老香炉石鼎寒」,亦佳句也。)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三九四
梁绍震,字原东。顺德人。明穆宗隆庆元年(一五六七)举人,五年(一五七一)乙榜。署教淮安,迁守河池,又佐平乐。尝与杨起元、刘克正往来论学。归田后,常与欧大任等结社唱和。有《绪昌堂集》。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新野人。袭榆林卫指挥使。充任延绥镇游击将军。好读兵书,勇敢善战,能力挽强弓,接敌,数先登。累功进至左都督。时大同镇兵骄,文武大吏不敢约束,震移驻大同,严申约束,镇兵畏惮帖服。治军有机变,号令明审,前后数百十战,未尝受挫。卒谥武壮。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九
字二何,玄洲学士次子也。少负异才,治诗古文词,精书法。身既贵,公子性任诞,复为吴中势人婿妇装数万,二何随手而尽。里中陆文虎先生最持标格,独心折二何,与通婚姻。既七试不利,家日贫落,托因作客长安中,久无所遇,益放浪自废。其后竟客死故人家,识者哀之。余少时尝见二何乐府七言律十馀首,词甚横绝可喜。及余客白下,寓太常庄汉晓先生官舍中,见二何数造门,庄先生必为设食。将彻,出袖中一油楮,裹其残炙去,率如是。其客穷至此,相去三十年。余始选甬上耆旧诗。因忆二何诸作,从里中遍索其遗草,所录示,率皆俳谑漫语,与余向所喜绝不类。久之,乃自其从弟完白所得二何存集十帙之四,急发而读之,见其诗文杂钞略无去取,即讼词耍曲,詈仆骂鬼,涕唾夹慁,无不录其中。二何手题卷首,谓万不许示人,使后生辈得入其室,窥见老生生平。其语良是。余因念二何平日诗文,既不能自慎择,所仅传者,又俱其晚年谑浪,几使老气尽掩,将来风雅,岂尚有二何?一坐,心窃伤之。乃特为洗砚正席,取四帙中诗审定之,唯存其本色苍健者三十首,其馀删抹至尽,然后此老身后精响,始大白于天下。若自今日始得一诗人焉。忆初冬梨洲黄先生相过,见余选里中诗。辄问所录全二何多少。盖黄先生犹记文虎之言也。余时尚未得二何一诗。默无以应。今日始可以答黄先生矣。至余少所见二何诗。终无一在者。乃知所亡六帙。正有妙绝处。行苦觅之。第余于二何诗。即未得尽存其可传者。而已得力去其必不可传者。此则余爱二何宿心也。即二何而在,当许以此卷示人矣。
石震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瑞章。精医术,尝云治病必先固其元气,而后伐其病根,不可一味求速效。有《慎柔五书》、《慎斋三书》、《脉学正传》、《运气化机》、《医案》。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震孟,漳州人。有集。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三
字汝震,与嘉则先生同起,有诗名。时东沙张公里居,既起宅日湖之上,复营别墅在东西郊。每乘兴泛舟,兼载丝管,一时名士多从之游。园亭觞咏之盛,浙河以东,风流未有。然惟处士与嘉则、中父、先宾父三先生,最为词家宿老,倪、鲍十一贤不能及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松江府人,字足聚。工画,与弟吴会均有声于时。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三十
字子长,有《旅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