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震
不震动;不震惊。多比喻稳固。《诗·鲁颂·閟宫》:“不亏不崩,不震不腾。” 毛 传:“震,动也。”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故物不震不发,士不激不勇。”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潜谋虽密,而在几必兆; 淮 浦再扰,而 许 洛 不震。” 唐 陆贽 《请不与李万荣汴州节度使状》:“左肃 青 齐 ,右弭 滑 魏 ,南控 淮 浙 ,北辅 滎 瀍 ,殷如长城,不震不耸。”
《漢語大詞典》:震惕
震惊畏惧。 唐 元稹 《代谕淮西书》:“自是蛮夷慑窜,戎臣震惕,相与奔走朝闕之不暇。” 前蜀 杜光庭 《张相公九曜醮词》:“捫心震惕,沥恳归依。”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尘霾》:“京城忽有暴风自东南来,俄顷之间尘霾四塞……圣心震惕。”
《漢語大詞典》:震惶
亦作“ 震遑 ”。 震惊,惊惶。三国志·吴志·孙坚传“郡中震慄,无求不获” 裴松之 注引 晋 胡冲 《吴历》:“初 坚 至 南阳 , 咨 既不给军粮,又不肯见 坚 。 坚 欲进兵,恐有后患,乃诈得急疾,举军震惶,迎呼巫医,祷祀山川。”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圣朝西顾, 关 右震惶。”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五状》:“夙夜震遑,若无所措。”
分類:震惊惊惶
《國語辭典》:嚄唶  拼音:huò zè
1.多言、大声呼笑。《集韵。入声。陌韵》:「嚄,嚄唶,多言。」
2.刚健的样子。《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
《國語辭典》:沮丧(沮喪)  拼音:jǔ sàng
失望灰心。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旧五代史。卷三四。唐书。庄宗本纪八》:「帝闻诸军离散,精神沮丧,至万胜镇即命旋师。」
《國語辭典》:震悸  拼音:zhèn jì
惊怖恐惧。宋。欧阳修〈谢进士及第启〉:「祇服宠灵,实增震悸。」
《漢語大詞典》:骇俗(駭俗)
亦作“駴俗”。 震惊世俗。 宋 黄庭坚 《放言》诗之三:“智人不骇俗,同朝皆用事。”明史·陈潜夫传:“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駴俗。”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墓铭》:“虽士之修身洁行,非以謏闻而骇俗,不吾知则亦已矣。”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直抒所见,虽多骇俗之论,而毅然不顾,此真有契于四依之真諦矣。”
《國語辭典》:震悚  拼音:zhèn sǒng
震骇恐惧。《晋书。卷五九。齐王囧传》:「于是百官震悚,无不失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山前一吼,摄将百兽潜形;林下独行,威使群毛震悚。」
《漢語大詞典》:震詟(震讋)
震惊畏惧;使震惊恐惧。《汉书·张汤传》:“乃遣 山 ( 狄山 )乘鄣。至月餘, 匈奴 斩 山 头而去。是后羣臣震讋。” 宋 苏轼 《转对条上三事状》:“慎重刑罚,则笞杖之法,足以震讋顽狡。”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二章附录:“今我民党,賡续起义……如火如荼,如熊如羆, 满 吏震讋。”
《漢語大詞典》:震越
(1).犹震动,震惊。 宋 欧阳修 《梅圣俞墓志铭》:“震越浑鍠,众听以惊。” 宋 叶适 《辞免除提举上清太平宫状》:“闻命殊常,省躬震越。”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六章:“余闻言,震越失次,趋前抱 潮儿 慟哭。”
(2).梵语cīvara的译音。上衣;衣服。生经·佛说和难经:“以诸衣被及鉢震越诸供养具,皆用託之,出外游行。”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二:“震越,梵言也。此译云衣服也。”
《国语辞典》:骇听(骇听)  拼音:hài tīng
令人听了十分震惊。《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从来说鬼神难欺,无如此一段话本,最为真实骇听。」也作「骇人听闻」。
分类:人听震惊
《漢語大詞典》:惊变(驚變)
因变故而震惊。 宋 张耒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三百年成玉鼎丹,縞帷惊变紫宸班。”
《國語辭典》:惊耳(驚耳)  拼音:jīng ěr
听了令人震惊。汉。王充《论衡。对作》:「实事不能快意,而华虚惊耳动心也。」《西游记》第四三回:「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
《漢語大詞典》:骇耳(駭耳)
使人听后感到震惊。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鏗鎗闛鞈,洞心骇耳。” 李周翰 注:“言可通心惊耳。”《文选·马融〈长笛赋〉》:“然后少息暂怠,杂弄间奏,易听骇耳,有所摇演。” 张铣 注:“换易旧听,惊营其耳。”
分類:人听震惊
《漢語大詞典》:惊悼(驚悼)
震惊而伤悼。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无识之徒,忽然逆战,前旌未举,即自披猖。惊悼之情,弥以伤惻。” 宋 苏辙 《超然台赋》:“彼世俗之私己兮,每自予於曲全。中变溃而失故兮,有惊悼而汍澜。”明史·秦从龙传:“寻病卒,年七十。 太祖 惊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但见坟兆万接,迷目榛荒;鬼火狐鸣,骇人心目。惊悼而归舍。”
分類:震惊伤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