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7,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拓跋霄(名 飞龙 霄 南平王 安 )
成霄(字 景鸾 )
吉翂(字 彦霄 )
裴汉(字 仲霄 )
王太霄
程紫霄
僧景霄( 徐 本受塔号清凉 )
谭峭(字 景升 世称 紫霄真人 别称 谭紫霄 正一先生、金门羽客 )
朱霄外
师颃(字 霄远 )
杜霄
赵元昊(庙号 夏景宗、景宗 武烈皇帝、武烈帝、夏武烈帝 别称 李元昊 曩霄 嵬理 )
赵霄(字 彦昭 )
吕颐浩( 成国公 字 元直 忠穆 )
其它辞典(续上)
范云(字 彦龙 霄城县侯 文 )拓跋霄(名 飞龙 霄 南平王 安 )
成霄(字 景鸾 )
吉翂(字 彦霄 )
裴汉(字 仲霄 )
王太霄
程紫霄
僧景霄( 徐 本受塔号清凉 )
谭峭(字 景升 世称 紫霄真人 别称 谭紫霄 正一先生、金门羽客 )
朱霄外
师颃(字 霄远 )
杜霄
赵元昊(庙号 夏景宗、景宗 武烈皇帝、武烈帝、夏武烈帝 别称 李元昊 曩霄 嵬理 )
赵霄(字 彦昭 )
吕颐浩( 成国公 字 元直 忠穆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1—503 【介绍】: 南朝梁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字彦龙。起家齐郢州西曹书佐。齐初,与萧衍、沈约、谢朓等并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八友”。齐武帝永明十年出使北魏,还迁零陵内史。深为明帝所知。为始兴内史,安抚边民,施行德政,盗贼敛迹,商贾露宿,郡称神明。齐末,萧衍(梁武帝)起兵,云参赞帷幄,拜黄门侍郎。入梁,封霄城县侯,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官至尚书右仆射。善属文,长五言诗,诗风清浅婉转。卒谥文。全梁文·卷四十五
云字彦龙,缜从弟,仕宋为郢州西曹书佐,转法曹行参军,齐初历会稽府僚丹阳尹主簿,转征北刑狱参军,迁尚书殿中郎、司徒记室参军,授通直散骑侍郎,领本州大中正,出为零陵内史,建武中召拜散骑侍郎,复出为始兴内史,迁假节建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坐事下狱,会赦免。永元中起为国子博士,中兴建,拜黄门侍郎,迁大司马咨议参军,领录事,进侍中。梁受禅,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封霄城县侯,领太子中庶子,迁尚书右仆射。天监二年卒,赠侍中卫将军,谥曰文。有集十一卷。(本传作三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3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初名飞龙,后赐名霄。拓跋熙次子拓跋浑子。浑嗣为广平王连后,封南平王,霄袭爵。好直言正谏。孝文帝时除宗正卿。官至左光禄大夫。谥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上谷居庸人,字景鸾。成淹子。好为文咏,坦率多鄙俗。间巷之人,颂讽成群,乃至大行于世。官至治书侍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冯翊莲勺人,字彦霄。世居襄阳。梁武帝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吏所诬,当大辟。翂年十五,挝登闻鼓,乞代父命。帝疑其受教于人,命廷尉胁诱取实,乃至刑具加身,终不屈挠。帝乃宥其父。丹阳尹王志欲举充纯孝,翂耻因父买名,拒之。年十七,辟为本州主簿,出监万年县。为官期月,风化大行。初,翂以父陷罪得悸疾,后因疾发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4—572 【介绍】: 北周河东闻喜人,字仲霄。裴宽弟。北魏孝武帝初解褐员外散骑侍郎。西魏文帝大统中,除大丞相府士曹行参军。工尺牍、便簿领。周武帝天和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以不附宇文护,故八年不迁职。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台州丹丘人,俗姓徐。性严毅,寡与人交。住金华白华山,奖训初学。著《简正记》二十卷,日价益高。吴越钱镠召住临安竹林寺。天成二年,请于北塔寺临坛。终住杭州真身宝塔寺。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生丹丘之徐氏。始依表公听涉及守言阇梨敷演于乡里。又慕而从之。资性刚介。狷急少容忍。人故寡与之合。然貌殊陋劣。而气颇悍。纳戒后。即奖训初学于金华之东白山。时有江西徽猷律师。方自负所业著。所谓龟鉴录者。行世偶领徒到寺。而适值霄讲持犯篇默聆其说而叹赏久之。名由是而愈重矣。作简正记二十卷。以辟邪妄。武肃王钱氏。召主临安竹林寺。天成二年。临坛于北塔院。后竟终于南。真身宝塔寺葬大慈山谥本受塔号清凉。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景霄。俗姓徐氏。丹丘人也。初之听涉在表公门。后慕守言阇黎义集敷演于丹丘。执性严毅寡与人交。狷急自持。多事凌轥形器恶弱。后纳请往金华东白山奖训初学。时有江西徽猷律匠。出义记曰龟鉴录多学彭亨领徒到霄寺。正值讲次。当持犯篇再三叹赏。自此声溢价高。每晨滴茶一旦化为乳焉。著记二十卷号简正。言以思择力故。去邪说而简取正义也。武肃王钱氏。召于临安故乡宰任竹林寺。未几命赴北塔寺临坛。天成二年也。次命住南真身宝塔寺终焉。迁葬于大慈山坞。以本受师号塔曰清凉是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泉州人,字景升。酷好黄老书,师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夏则服乌裘,冬则绿布衫。久之,炼丹于南岳,丹成,后入青城山。有《化书》。宋齐丘攘为己作,亦谓之《齐丘子》。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景升,泉州(今属福建)人。世称紫霄真人,故诸书或称为谭紫霄。唐国子司业谭洙子。少为道士,后遍游名山。闽王王昶尊事之,赐号正一先生。闽亡后,隐居庐山栖隐洞,诗人孟贯、李中与其游。南唐中主保大间,召至金陵,赐号金门羽客,又赐官阶金紫,皆辞而不受。后主建隆初,为武昌节度使何敬洙治疾。马令《南唐书》卷二四、陆游《南唐书》卷一四、《十国春秋》卷三四与卷九九有传,参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一四。著有《化书》6卷,主黄老道德之说,有《道藏》本。《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1联。槜李诗系·卷三十
峭,字景升。少好道,游名山二十馀年,得辟谷养气之术。日饮酒醉,辄扶杖独游。夏则服乌裘,冬则衣丝布衫,或卧风雪中,人谓已毙,视之,气蒸然也,遂谓之风狂。尝著化书,授宋齐丘序之,齐丘欲窃为已有,醉缝革囊中,投之江。金山渔者得而剖之,见峭方醒,张目曰:齐丘夺我化书,今盛行矣。后住庐山栖隐洞,其徒百人,邻僧于溪浒创亭,为顽石所阻,峭曰:此易耳。含水噀之,命槌其石,应手如粉。李后主累辟至建康,赐号紫霄真人。又居南岳炼丹,丹成,入青城山化去。峭本泉州人,国子司业洙之子。海盐有谭仙岭,相传是其采药得道处。仙鉴载峭一诗,尤其寄迹海峤之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道士。台州人。素有道术。为吴越国君钱俶所知,葺台州白云庵为栖霞宫,命霄外主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1002 【介绍】: 宋大名府内黄人,字霄远。太祖建隆二年进士。累官殿中侍御史。历典州郡,所至以简静为治。真宗即位,加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咸平三年为翰林学士。五年,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旷达夷雅,笃于问学,有文集。全宋诗
师颃(九三六~一○○二),字霄远,大名内黄(今属河南)人。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进士。开宝中,为解州推官。太宗太平兴国初,迁陕西、河北转运判官。秩满,通判永兴军。六年,通判邠州。徙知简、资、眉、安、陕等州。真宗咸平三年(一○○○),召为翰林学士。五年,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駮司,卒,年六十七。有集十卷,已佚。《宋史》卷二九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吴越人。善画仕女,得周昉笔法为多,尤工曲眉丰脸之态,非风流蕴藉有王孙贵公子之思致者未易得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4—1048 【介绍】: 即李元昊。西夏皇帝。宋称赵元昊,小字嵬理,即位后改姓易名,改名曩霄。李(赵)德明子。通汉文,知兵法,晓佛学。于宋明道元年嗣位,称兀卒(青天子)。宣布“秃发(结辫)令”,违者处死。升兴州为兴庆府。于宋景祐元年建立年号开运,旋改广运。创制西夏文。于宋宝元元年,即位为大夏皇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立西夏国。设十二监军司。与宋爆发战争,三年三大战,夏军连胜。然伤亡颇重,物资缺乏。于天授礼法延祚七年与宋议和,每年受宋岁赐银、绢、茶。十一年,被子宁令哥刺死。谥武烈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2—1109 【介绍】: 宋越州会稽人,徙居温州永嘉,字彦昭。少孤,作诗赋甚工。入太学,师承程颐学说。徽宗崇宁二年进士。官济州教授,导诸生以躬行之实,不专事科举,士俗因之大变,时称“赵颜子”。官终太学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39 【介绍】: 宋沧州乐陵人,徙齐州,字元直。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时累官河北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兵变,与张浚倡议勤王。拜右相,进航海避金兵之策,寻罢相。绍兴元年复任左相,力倾秦桧,罢桧右相,遂独秉政,屡请兴师复中原。然挟私用人,排斥李纲、赵鼎等主战派。曾立江、浙、湖南诸路月椿钱,大为东南患。卒谥忠穆。有《忠穆集》。全宋诗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沧州乐陵(今山东乐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齐州,遂为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历成安尉,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徽宗宣和末燕山之役,以转输功累官河北都转运使。以病辞,提举崇福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扬州。三年,金人犯扬州,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几,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罢充醴泉观使,旋为建康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同上书卷三二、三四)。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宣抚淮南,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同上书卷四四、四九)。三年罢,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同上书卷六八)。五年,为荆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书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同上书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观使(同上书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赠秦国公,谥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传。 吕颐浩诗,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他书,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三○四二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齐州(治今山东济南)人。绍圣元年进士,历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转运副使、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建炎三年,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苗傅等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以与赵鼎不协,罢为醴泉观使。寻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张琪之乱。绍兴元年拜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开府镇江。三年,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罢相,提举洞霄宫。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谥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吕忠穆公奏议》。见《宋史》卷三六二本传,《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