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南山雾豹(南山雾豹)  拼音:nán shān wù bào
比喻贤能之士隐居山林而不出仕。参见「雾豹」条。
《国语辞典》:喷云嗳雾(喷云嗳雾)  拼音:pēn yún ài wù
形容具有极大的能力。《西游记》第二三回:「龙能喷云嗳雾,播土扬沙;有巴山㨝岭的手段,有翻江搅海的神通。」
《国语辞典》:绿烟红雾(绿烟红雾)  拼音:lǜ yān hóng wù
1.绿色的烟,红色的雾。多用于形容颜色缤纷美丽。如:「舞台上,绿烟红雾,极具声光效果。」
2.花木繁盛的样子。如:「春天时,这儿一片绿烟红雾,景致迷人极了。」
《国语辞典》:红光紫雾(红光紫雾)  拼音:hóng guāng zǐ wù
红色的光芒和紫色的雾气。为祥瑞的徵兆。《三国演义》第九回:「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
《国语辞典》:含烟笼雾(含烟笼雾)  拼音:hán yān lóng wù
笼罩著烟雾。如:「深山里长年含烟笼雾,云气虚无缥缈,疑为人间仙境。」
分类:笼罩烟雾
《国语辞典》: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  拼音:guāng huà xué yān wù
具刺激性的有害烟雾。大气中某些污染物受阳光照射后产生化学作用,而对生物体构成危害。这种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废气、工厂废气及石油生产与使用过程。
《国语辞典》:披云雾睹青天(披云雾睹青天)  拼音:pī yún wù dǔ qīng tiān
拨开云雾看见青天。比喻除去障碍,得见光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
《国语辞典》:拨开云雾见青天(拨开云雾见青天)  拼音:bō kāi yún wù jiàn qīng tiān
拨去乌云,重见光明。比喻所受冤屈得到昭雪。如:「沉冤已久的案情,在警方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还他清白。」
《国语辞典》:雾社事件(雾社事件)  拼音:wù shè shì jiàn
日治时期雾社泰雅族部落的抗日事件。日人治台期间,实施「理蕃政策」,高压歧视部落,部落族人怨愤至深。昭和五年(西元1930)因日警吉村在婚礼上羞辱头目之子莫那鲁道率领族众,趁举行运动会时袭杀日军、警百馀人。日军调兵围剿,莫那鲁道负险顽抗,但势孤力穷而失败自杀。事至十二月初结束,计五十多天。台湾光复后,政府立碑供人追思凭吊。
分类:部落事件
《国语辞典》:烟笼雾锁(烟笼雾锁)  拼音:yān lóng wù suǒ
烟雾浓密的样子。《水浒传》第八回:「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
分类:烟雾浓密
《国语辞典》:兴云吐雾(兴云吐雾)  拼音:xīng yún tǔ wù
兴起云雾。《三国演义》第二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比喻法术高明。《孤本元明杂剧。那吒三变。头折》:「此鬼兴云吐雾莫测,利害利害。」也作「兴云作雾」。
《国语辞典》:兴云作雾(兴云作雾)  拼音:xīng yún zuò wù
兴起云雾。比喻法术高超。《孤本元明杂剧。洞天玄记。第三折》:「量那道人,有甚么神通,不如展吾兴云作雾之机,涌浪翻波之智,待春雷始震,正值风云庆会之时,就将形山洗去,叫他一般皆休。」也作「兴云吐雾」。
《国语辞典》:云山雾罩(云山雾罩)  拼音:yún shān wù zhào
讥笑人言语荒诞誇大而不合实际。如:「你讲的这些话,简直是云山雾罩,鬼才相信。」
《国语辞典》:云收雾散(云收雾散)  拼音:yún shōu wù sàn
比喻消失尽净,不见踪迹。如:「这件事的阴影早已云收雾散,她又恢复以往的笑容。」
《国语辞典》:一头雾水(一头雾水)  拼音:yī tóu wù shuǐ
比喻头脑里朦胧一片,无法明白。如:「这出戏毫无主题,看得我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