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声平地雷
 
雷声平地起


《花间集》卷三〈喜迁莺〉词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典故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昭明文选》卷十六汉·司马长卿(相如)《长门赋》
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例句

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杜牧 杜秋娘诗

雷声匪君车,犹时过我庐。 钱起 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

《国语辞典》:雷声(雷声)  拼音:léi shēng
打雷的声音。如:「雷声隆隆,好像快下雨了。」
《分类字锦》:取象雷声(取象雷声)
周礼韗人: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启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
分类:
《國語辭典》:雷声大,雨点小(雷聲大,雨點小)  拼音:léi shēng dà,yǔ diǎn xiǎo
声势甚大,行动很少。语本《五灯会元。卷二○。鼓山安永禅师》:「师曰:『雷声浩大,雨点全无。』」比喻虚张声势。《金瓶梅》第二○回:「你既不干,昨日那等雷声大雨点小,要打著教他上吊。」也作「雷大雨小」。
《國語辭典》:雷车(雷車)  拼音:léi chē
1.雷神的车子。《庄子。达生》:「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五:「向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女应诺。寻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行云:『今有事当去。』夜遂大雷雨。」宋。苏轼 无锡道中赋水车诗:「天公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2.雷声。宋。陆游喜雨〉诗:「雷车隆隆南山阳,电光煜煜北斗傍。」《西游记》第八七回:「漠漠浓云,濛濛黑雾。雷车轰轰,闪电灼灼。」
《國語辭典》:雷音  拼音:léi yīn
1.雷鸣的声音。唐。徐坚《初学记。卷二。霁晴第八。诗》引南朝梁。简文帝 开霁诗:「雷音稍入岭,电影尚连城。」
2.形容车声宏大如雷鸣。唐。杜牧杜秋娘〉诗:「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3.佛教用语。佛说法的声音如雷鸣,故称为「雷音」。北周。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若夫法云深藏,师子雷音,梵志往生,声闻说戒,雪山罗汉之论,鹫岭菩提之法,本无极际,何可胜言。」
《國語辭典》:虺虺  拼音:huǐ huǐ
拟声词。形容打雷的声音。《诗经。邶风。终风》:「曀曀其阴,虺虺其雷。」
分類:雷声
《漢語大詞典》:震厉(震厲)
(1).雷声。雷声猛烈,故称。魏书·崔光韶传:“ 光韶 性严,声韵抗烈,与人平谈,常若震厉。”
(2).形容声响猛厉。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此日足可惜:“其语鏗鏘震厉,全仿 韩 体。”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杨四》:“至二更将尽,闻楼上有声,始而窸窣,继而震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轮声震厉,再往下也听不清楚了。”
(3).威猛严厉。明史·于谦传:“ 谦 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4).整肃;整治使严肃。宋史·邵必传:“ 必 居官震厉风采,始至郡,唯一赴宴席;行部,但一受酒食之餽。”
(5).巨大的灾祸。 清 陈梦雷 《抒哀赋》:“震厉已及余躬兮,犹惘惘其如疑。”
《漢語大詞典》:硠磕
亦作“ 硠礚 ”。
(1).雷声。 汉 王逸 《九思·怨上》:“雷霆兮硠磕,雹霰兮霏霏。”一本作“ 硠礚 ”。
(2).物相击声。东观汉记·光武帝纪:“门下有繫马著鼓者,马惊硠磕, 邓晨 起走出视之,乃马也。” 清 吴伟业 《游石公山诸胜》诗:“硠磕打空滩,澎湃溅飞沫。”
分類:雷声相击
《漢語大詞典》:磤磤
雷声。 北周 卫元嵩 《元包经·仲阳》:“雷磤磤,电炟炟。” 苏源明 传:“雷磤磤,其声震也;电炟炟,其光睒也。”
分類:雷声
《漢語大詞典》:孛辘(孛轆)
雷声。 宋 范成大 《秋雷叹》:“立秋之雷损万斛, 吴 儂记此占年穀。汰哉 丰隆 无藉在,政用此时鸣孛轆。”自注:“ 吴 谚云:‘秋孛轆,损万斛。’谓立秋日雷也。”
分類:雷声
《国语辞典》:霹雳之声(霹雳之声)  拼音:pī lì zhī shēng
雷声。也形容极大的声响。《三国演义》第四二回:「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平妖传》第九回:「不钻时犹可,一钻下时,忽坛前起阵怪风,空中如霹雳之声,坛儿迸开了七八块。」
《國語辭典》:雷雨  拼音:léi yǔ
由堆积雨云所产生的地方性风暴,经常伴随著闪电及雷声,并常有强风、阵雨,偶尔亦夹带冰雹。历时甚短,通常不超过两小时。如台湾地区夏日午后常见的雷阵雨。
《漢語大詞典》:惊雷(驚雷)
亦作“ 惊靁 ”。
(1).使人震惊的雷声。 汉 刘向 《九叹·远游》:“凌惊靁以軼骇电兮,缀鬼谷於北辰。” 汉 张衡 《思玄赋》:“凌惊雷之砊礚兮,弄狂电之淫裔。” 宋 范成大 《题画卷》诗之四:“暑云泼墨送惊雷,坐见前山骤雨来。” 明 皇甫冲 《维摩寺雨坐》诗:“冥雨从东来,惊雷自西往。”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九疑山洞仙翁》:“每语倦,援瑟鼓之,如惊雷怒涛之声。”
(2).比喻使人震惊的大事变。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心事浩茫连广宇,於无声处听惊雷。” 冰心 《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但是这道电光后的一声惊雷,却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國語辭典》:平地一声雷(平地一聲雷)  拼音:píng dì yī shēng léi
平地上响了一声雷。比喻声名陡起,旧时常用以比喻科举中试。唐。韦庄喜迁莺。人汹汹〉词:「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升茶肆遇仁宗》:「功名著意本抡魁,一字争差不得归。自恨禹门风浪急,谁知平地一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