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雷云(雷云)  拼音:léi yún
经常随同雷声出现的云。其形成原因是由积雨云放电,而产生雷鸣和闪电的现象。在炎热的夏日午后或寒流前低气压笼罩时最易发生。
《漢語大詞典》:乘雷
谓发出雷声。 北周 庾信 《和李司录喜雨》诗:“离光初绕电,震气始乘雷。”
谓车轮声有如雷鸣。《楚辞·九歌·东君》:“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旂兮委蛇。” 胡文英 注:“乘雷,车乘之声如雷动也。”
《漢語大詞典》:辊雷(輥雷)
滚动的雷声。 宋 苏轼 《虞美人·琵琶》词:“试教弹作辊雷声,应有 开元 遗老泪纵横。” 清 沈廉 《锦江观涨》诗:“桃花落尽春水生, 锦江 忽作辊雷鸣。” 清 赵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诗:“炎乡三冬辊雷吼,阴岭六月阵雪饕。”
分類:滚动雷声
《國語辭典》:轰鸣(轟鳴)  拼音:hōng míng
发出轰隆轰隆的大声。如:「这群车阵所经之地,轰鸣大作。」
《漢語大詞典》:雷地
雷声震地。 唐 李岑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锡宴云天接,飞声雷地喧。”
分類:雷声
《漢語大詞典》:雷填
语出《楚辞·九歌·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谓如雷声轰隆。 元 陶安 《孔庙赋》:“晓鍤云合,昼杵雷填。”
《漢語大詞典》:砰鍧
(1).象声词。疾雷声。 明 袁宗道 《过黄河》诗:“靁车争砰鍧,雪屋互排盪。”参见“ 砰訇 ”。
(2).象声词。大水激荡声。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金隄忧汎滥,石堰击砰鍧。”参见“ 砰訇 ”。
《國語辭典》:砰訇  拼音:pēng hōng
拟声词。多用以形容巨大声响,如雷声、鼓声、敲门声等。唐。李白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忽听得外面有人打门,砰訇砰訇的打的很重。」
《國語辭典》:砰然  拼音:pēng rán
形容大响声。《列子。汤问》:「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忽见画像,以为奇鬼,取案上端砚仰击之,大声砰然,震动户牖。」
《漢語大詞典》:滚雷
(1).接连不断的雷声。 郭小川 《祝酒歌》:“森林铁路上,火车似滚雷。”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喊声像滚雷一样响。” 管桦 《镜子》:“话没落音,像火山爆发似的,人群发出滚雷般的吼声。”
(2).手雷的一种。 孙继先 《强渡大渡河》:“勇士们已经冲上了台阶,敌人慌乱地把滚雷和手榴弹乱扔下来。”
《漢語大詞典》:轰轕(轟輵)
亦作“ 轰磕 ”。 象声词。形容车声、雷声等。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声音一何宏,轰輵车万两。” 宋 石孝友 《水调歌头》词:“几时雷雨,轰磕平地起龙蛇。”
《漢語大詞典》:砊磕
象声词。形容雷声。后汉书·张衡传:“凌惊雷之砊礚兮,弄狂电之淫裔。” 李贤 注:“砊礚,雷声也。”
《漢語大詞典》:雷訇
隆隆的雷声。比喻巨大的声响。 唐 黄滔 《馆娃宫赋》:“虎怒而拏平雉堞,雷訇而击碎帘櫳。” 唐 黄滔 《水殿赋》:“雷訇之竹箭衝过,辐凑之木兰贮出。”
《漢語大詞典》:硼磕
(1).象声词。音乐声。 晋 张华 《上巳》诗:“八音硼磕奏,肴俎纵横陈。” 清 魏源 《别陈筠心》诗之一:“缅维《大雅》寂,《韶》《钧》絶硼磕。”
(2).象声词。雷声。 唐 储光羲 《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诗:“雷霆随神兵,硼磕动穹苍。”
《漢語大詞典》:沈雷
亦作“沉雷”。 沉重的雷声;闷雷。 郭小川 《万里长江横渡》诗:“隐隐的沉雷震动着苍茫的峡谷。” 韶华 《梁上君子》:“闪电在天空中不时发出耀眼的蓝光,随后又是沉雷。”
分類:沉重雷声
《漢語大詞典》:砰韸
象声词。雷声。 宋 梅尧臣 《古柳》:“腹肤藏蛟龙,半夜雷砰韸。”